第116章 金玲辞职投身农业
2012年底,只身在杭州工作了8年的金玲回来度年假。
她看到老家的父老乡亲在苦海中拼命挣扎最后还是没挣到什么钱,有的甚至还倒贴了几万块肥料钱,很不忍心,自己利用空余时间搭建了一个专门为农民服务的平台,要帮助他们寻找新的销路,通过现代化的通讯让农村天然无污染的好产品能够让更多的人知道。
为了把这件事情做好,她甚至连年薪两百多万的工作都辞掉了!领导同事都很不理解她的所作所为,为了农民放弃了自己奋斗了那么多年的事业,是否真的值得?但是她认定的事情谁也劝阻不了。
辞职并不代表她停下脚步躺平了,而是想在不同的地方重新出发。
她回到家,花三个月时间把网络平台搭建好后,自己亲自到乡下去帮助农民,一一拍摄照片,然后把要卖的东西上传到平台上。
只要有人在平台上下单,她就让农户们把东西备好,提前联系好面包车,把新鲜无公害的水果,蔬菜还有各种特色农产品在最短的时间内送到客户手中。
金玲自己吃住在农户家里,和农民一起上山下地,抓鱼摸虾,只要是城里人喜欢的,她都卖。
以前这些河虾,石螺,泥鳅……没有渠道,农民们得到这些东西都是自己做来吃了。现在有了销路,能够卖到城里,还能卖出高价,他们哪里还舍得吃?恨不得把所有能卖的东西都交给金玲帮忙上架出售!
刚开始,知道她这个平台的人不多,但是金玲本身就是码农出身,对于如何让平台排名更加靠前,如何最大化地曝光在世人面前拥有绝对的自信!她在度娘里自己做了优化,没多久效果就出来了。
平台的知名度慢慢打出来了,而且在平台上购买的客户反馈也十分不错,东西得到了她们的一致好评。
她们都是一些懂得使用网络生活的家庭主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圈子。随便分享一下,就能给平台带来精准的客户群。
金玲直接给她们拉了一个qq群,只要有什么好东西就会给她们统一发送链接。
有时候,她一天能帮助农民卖出几百斤腊肉或者新鲜采摘的果子。这比农户们自己各自挑到附近的镇上卖效果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随着订单量越来越多,金玲一个人已经收集不过来货源了。平时她除了寻找货源,还要时刻关注平台有没有人下单,还要安排发货,订单量少的时候没什么,订单量大的时候她忙得焦头烂额的,恨不得一个人掰成几个来用!
无奈的她只能使用钞能力租了一个打谷地,盖了一个大仓库,请人帮忙把农户要卖的东西收集起来。
有人劝她不要把钱浪费在这里,有这个钱,不如把钱投资在大城市,得到的回报会更高更快!
农业充满了不确定性,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每一种风险都有可能让她投入的一切付诸东流。
农业,是所有行业里面,收益最低,付出最多的行业。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人放弃了自己家里的大量耕地,宁愿外出打工领一份上班的死工资,也不愿意留下来继续耕田掘地。他们的父母,爷爷奶奶已经勤勤恳恳地种了一辈子地,有哪个靠土地发了财的?
但是金玲不听劝。当然她回来这里的初衷并不是自己要从中赚到很多钱,而是想帮助父老乡亲们,让他们有更加好的渠道去把自己现有的东西变现。让他们多一份收入,不希望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依然在贫困中苦苦挣扎……
自己要挣钱很容易,随便出去找都会有公司抢着要。但是这里的人呢?他们依然几十年如一日地过着没有丝毫变化的日子!总要有人站出来为他们做点什么,才能对得起这群任劳任怨的农民吧?
她在仓库里拿着笔记本电脑在线上接单。除了新鲜蔬菜是凌晨采摘,保证下单的客户能拿到最新鲜出炉的青菜,其他的东西出一单就让人打包一份,前一天接的单,今天一大早送出。
客户早上拿到的菜还挂着露水,青翠欲滴。每份特产都份量十足。回头率特别高。其中有个初中的同学住在一个小区里,帮她在业主群里宣传了一下,带来了不少用户。
金玲的司机说每天都要给她们小区送过去一大堆新鲜蔬菜,别人看到这么好的青菜都纷纷询问来提货的人在哪里买的?老客户给她们介绍了我们的平台。他们都觉得非常靠谱,毕竟眼见为实嘛!每天看着邻居们在这里领买到的菜,他们也心动不已,很多人都要了我们的名片,加入了采购的行列!
随着生意日益红火,金玲发现了新的问题。由于订单量过大,现有的运输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导致部分货物无法及时送达。
于是,她决定购买几辆运输车,组建自己的物流团队,确保每一份订单都能准时送达。
此外,她还计划扩大仓库规模,增加存储空间,以便更好地容纳和管理农产品。
然而,资金成为了最大的难题。尽管平台的盈利不断增加,但要实现这些目标还远远不够。
金玲开始思考如何吸引投资者,为项目注入更多资金。
就在她为此焦虑不安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机会出现了。一家知名企业的老板也是农村出身,深知农民的不容易,很想为他们做些什么,但是苦于自己分身乏术。因此他一看到了金玲的项目就产生了浓厚兴趣,并表示愿意投资合作。
经过几轮谈判,双方达成了共识。他们组建了自己的运输队伍,选了一个折中的地方做收购站,这次他们还根据新鲜农产品易腐烂不方便保存的问题加建了一个冷库。
当季无法快速消耗的水果或者蔬菜,他们就暂时放在保鲜库里保存。这样既不会浪费了农户的辛勤付出,也不会让客户收到质量不好的东西,带来负面影响。
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他们把周边的村子都纳入到自己的规范之中,每个村子都安排一名人员下乡与农户们对接,然后去把东西收回来。
有了充足的资金支持,金玲的梦想即将成为现实,她不仅能够帮助更多的农民,还能将这个平台做大做强,成为乡村建设的典范。
在解决了运输和储存问题后,金玲开始着手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品牌形象。她还专门给自己卖的东西申请了一个好听的品牌名片,叫做“绿精灵”。有绿精灵水果,绿精灵蔬菜,……
她深知,只有提供优质的产品,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口碑。
金玲组织了一批专业的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种植、养殖方面的指导和培训。
同时,她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引导农民采用绿色有机的种植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确保农产品的安全和健康。
为了进一步推广平台和农产品,金焕积极开展市场营销活动。她举办了农产品展销会、线上展销会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家乡的特色农产品。
通过这些努力,平台的知名度不断提高,销售范围逐渐扩大到周边城市乃至全国。
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金焕发现单一的农产品销售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她开始思考如何多元化发展,打造一个集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产业集群。
在她的规划下,未来不仅可以让消费者品尝到新鲜美味的农产品,还能亲身感受乡村的田园风光和农耕文化。
金玲打算与当地的旅游部门合作,开发乡村旅游线路。游客们可以参观农场,亲手采摘水果和蔬菜,体验农事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此外,她还计划建设农产品加工厂,将新鲜的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制作成各类特色食品和礼品,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增加就业机会,还能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金焕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她的梦想一定会实现,让更多的农民受益,让乡村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在与旅游部门的合作顺利推进的同时,金焕还与当地的学校合作,开展农事教育活动。
学生们可以来到农场,学习农作物的生长过程、种植技巧以及环保知识。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也培养了他们对农业的认知和兴趣。让他们知道粒粒皆辛苦的同时,学会珍惜粮食和感恩农民的辛勤付出。
为了更好地推广“绿精灵”品牌,金焕还借助社交媒体和电商平台的力量,进行线上促销活动。
她邀请明星大咖过来代言,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让“绿精灵”成为当代餐桌上时尚潮流的代名词。
随着“绿精灵”的影响力不断扩大,金玲的名字也渐渐传遍了整个乡村。
金玲成为了村民们心中的英雄,带领大家走上了致富之路。大家都说“生女当如张金焕,给十个儿子都不换!”。市里的领导专门来给她颁发了“杰出青年奖”和“乡村振兴模范奖”。
而她的故事,也激励着更多年轻人投身于乡村振兴的事业中。
在金玲的努力下,“绿精灵”品牌逐渐打响,她开始受到各大媒体的关注。她应邀参加各种农业论坛和讲座,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理念。
一次偶然的机会,金玲结识了一位农业专家,他对金玲的想法深感赞同,并给予了她许多宝贵的建议。
在专家的指导下,金玲决定为农户们引入先进的农业科技,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金玲开始研究温室种植技术,试图打破季节限制,让人们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的蔬果。
她还与科研机构合作,研发新型农产品,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独特风味的绿色食品。
与此同时,金玲不忘初心,继续帮助农民提升种植技术。她组织培训班,邀请专家为农民授课,让他们掌握更科学的种植方法,提高收成,减少和预防病虫害,让大家少走弯路。
在金玲的带领下,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而“绿精灵”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农产品品牌,走上了更多国人的家庭,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
在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的同时,金玲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
她开始关注农村教育问题,捐资修建学校,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此外,她还成立了慈善基金,帮助那些因疾病或灾害而陷入困境的农民家庭。
金玲的善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她成为了新时代的楷模。
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农村发展,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事业中。
而“绿精灵”也不仅仅是一个农产品品牌,更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象征着关爱、责任与担当。
在获得诸多荣誉之后,金玲并没有止步不前。
她深知乡村振兴是一场持久战,需要不断努力和创新。
于是,她将目光投向了国际市场,希望让“绿精灵”品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金玲开始学习国际贸易知识,与国外客商建立联系。
她组织团队参加国际农产品展览,向全球展示“绿精灵”的优质产品。
凭借着绿色、健康的品牌形象,“绿精灵”很快受到了国外消费者的青睐,订单纷至沓来。
随着“绿精灵”国际化战略的成功推进,金玲也成为了全球农业领域的知名人物。
她的事迹被各国媒体广泛报道,激励着更多人为乡村振兴和全球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在国际市场取得成功后,金玲决定反过来回馈家乡。
她投资建设了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园,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产业园不仅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同时,金玲还致力于农村人才培养。她设立奖学金,鼓励年轻学子报考农业相关专业,为乡村振兴储备人才。
此外,她还创办了农业职业培训学校,为农民提供免费的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金玲的努力使得乡村逐渐实现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她也成为了受人尊敬的乡村振兴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