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杨氏进城
杨氏带着大包小包和小女儿走了一个多小时山路,来到大公路上。她等了好久也没有看到有过路搭客的摩托车,只能一边走着去镇上一边留意。从这里到镇上还有五六公里,要是走着去今天肯定赶不上到县城的车。
在走了大概有两个小时后,她终于拦到了一驶运输木材的拖拉机。她出钱恳求司机带她到镇上车站。刚好司机旁边还有一个位子。她把行李放好抱着小老五就行。
那时候还没有交警查什么人货混载要罚款的事。因为车太少了,很多人要去镇上都这样做。有时候人多坐不下人们就直接爬到木头上坐着。现在看来非常危险。事实上那样也是一点也不安全。
要是遇上下雨泥土路,拖拉机也会打滑陷车。那时候就要全部人下来推了。
幸好天气好,有了拖拉机的加持,她顺利地在发往县城的车出发前赶到了车站。
要不然今晚她们娘俩还不知道住哪?杨氏以前从来没有在外面过过夜。有了孩子后她连镇上也很少来,除非是有东西带来卖才会来一趟,要不然就是过年前买年货的时候来一趟。她不知道晚上哪里有地方可以投宿?甚至连旅馆是什么也不知道。
去县城的客车外表非常旧,车内味道非常难闻。车厢外面都粘着前趟乘客的呕吐物,加上闪电一样的路况,车子不断地拐弯,一会儿上坡一会儿正坡,杨氏的肚子翻江倒海,吐了一路。她上车时特意找了一个靠近窗户的位置,把肚子里的东西吐完后,实在没什么可以吐了,最后连黄水也吐出来了。
就这样她整个人晕晕沉沉地坐在摇摇摆摆的客车上晃了两个多小时,终于熬到了终点站。
因为来前没有办法通知她进城的具体时间,华生并不知道她今天进城。过年的时候他在纸上给她写了一个地址,让她去那里找他。所以杨氏出站后拿着纸条到处找人问。车站里人头攒动,有出站的,有进站的,有买票的,也有坐在一排排的座位上候车的……但是没有人能回答她的问题。她迷茫地牵着小老五的手跟着人流出了车站的大厅。
在她刚出车站不久,华生刚好在车站外面等客人(车站是他们等客的最佳地点,很多人初次来到县城不懂地方,给一两块钱说个地址黄包车就能给你拉到家,但是那时候谁都不宽裕,也不是人人都舍得花钱的。)。他看到老婆带着小女儿来了,非常高兴,立马跳下车来帮忙拿东西。
小老五隔了半年没见到爸爸,一看到爸爸就跑过去要抱抱。说实话,华生在家的时候,每天都要下田地干活,几个女儿都没怎么抱过。但是他今天有时间,心情美丽。他抱起女儿狠狠地在小脸蛋上亲了一口,然后开心地牵着她的手走向自己的三轮车。小老五还没有看过这种车,她兴奋极了,眼睛里闪着小星星,嘴里不停地“哇~”,“爸爸你会开车啦!爸爸你好厉害啊”华生听着女儿的夸赞,笑得合不拢嘴。杨氏虽然坐车时呕吐受了很大的罪,但是这会儿下车后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整个人已经好很多了。她看到女儿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也忍不住笑了起来,虽然她也没有见过。
这里的世界和农村完全不一样。城里的房子都是用红砖盖的,楼顶不盖瓦,平平的顶上有一个小房子——那是楼梯间。外墙有的涂了白灰,有的什么也没有涂,裸露出红色的砖。不过看起来挺还好看的。
车子的种类和数量比农村多很多。在农村,你看到最多的是镇上搭客的摩托车,其次是拉木材和化肥的拖拉机,其它车很少见。城里有个人骑的自行车,车夫踩的三轮车,车站里的各种大客车,有着长长的车厢的大货车,私人的小汽车……五花八门,眼睛看都看不过来……
城里的街上人很多。他们好像个个都很休闲,慢悠悠地在街上逛。
街上各种商铺非常多,想买什么随时来都有。里面的商店灯光一排排的,非常亮,哪怕是黑夜都照得跟白天一样。不像农村他们只有在圩日才能看到这么多卖东西的人,而且卖的东西都是摆在镇中央的那条泥路两边。
往日的供销社慢慢地被这些摊位替代,开始逐渐淡出在人们的视线里,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完成了它的特殊的使命。
现在是百家争鸣的时代。只要你有钱,什么东西都能买得到,过去的粮票布票房票车票……都不再流通。
杨氏看着眼前的一切,感觉像一场梦。她不知道这样的好日子会持续多久?社会的车轮又会把她们推向何方?
他们坐着丈夫的三轮车来到出租屋。那是一排红砖盖的一层小瓦房,一字排开,一间房一个绿色的铁门锁着。
小老五一下车就到处跑,这里看看那里看看,看到什么都很好奇。房子旁边有一个水泵,平时租房子的人都是从这里压水上来用的。她看到了稀奇不已。不停地问“爸爸这是什么?”“爸爸这个是用来走嘛的?”
华生一边回答她一边拿钥匙开自己家的房门。屋里的一切可以马上呈现在眼前。
杨氏跨进门,看着这间小小的还没有自己家灶房大的家,里面只有几块砖垒起来放着几条旧木板的床,床上用线吊着一张黑黑的蚊帐,靠墙的地方拉着一条铁线挂衣服,角落里边拦了一个小正方形的位置放了一个水桶,应该是洗澡的……看到这种场景,杨氏心里五味杂陈。她之前在家的时候也想象过丈夫一个人在外面过日子的艰苦。但是没想到条件会这么恶劣。
“你平时在哪里做饭吃?”杨氏看着窄小的出租屋好奇地问。
“在外面!”华生一边帮忙拿东西进屋一边指了一下屋外一个烧煤的炉子。那就是他的“厨房”,一个炉子的厨房。“天气好的时候把炉子放在前面的空地上烧火,放上一个铁锅煮饭烧水都行,要是下雨就搬到门前的屋檐下。”华生明显已经习惯了,并不觉得苦。但是杨氏听到这眼泪就簌簌地流。
看到老婆哭了,华生有些着急。他赶紧为她擦了擦眼泪,安慰她说:“这些都是暂时的,以后我再努力努力,争取让你们都住上城里那样高高的楼房。”
杨氏破涕为笑,轻轻地捶了他一下“就你会哄人!”
“真的!我们以后不但要住楼房,还要去很多地方,看很多没有看过的风景!”华生一本正经地说。
“行了,别寻我开心了。你教一下我那个炉子怎么用的?我来给你们煮粥吃。踩了一天车,饿了吧?”杨氏不再听他忽悠。她是一个现实的人,活在当下才是真理。以后怎么样她不敢想。丈夫描绘的未来她也不太相信会实现。只当是他在哄她开心而已。
华生从旁边的一个小破房子里拿出几块黑黑的东西,告诉杨氏“这是煤球,用来烧火的。”杨氏正纳闷球怎么能烧火呢。
只见丈夫把三块黑黑的东西放进炉子中间的洞里,上面放了几张不知道从哪里捡来的干叶子,然后拿出打火机把叶子点着。叶子烧起来后,又连续放了几轮叶子。那个黑黑的东西慢慢地变成了红色,然后真的烧着了。红红的火苗一直往上窜。
杨氏看得一愣一愣的,只见华生用铁锅从水泵接了水放在炉子上面烧。然后再去把米拿出来淘洗干净,再掀开锅盖倒下去煮。
杨氏看到丈夫把事都做了,显得有点不好意思。刚才自己说要给他煮粥的,没想到这玩意儿这么难,自己还没有掌握技巧。
华生看到她这副模样,轻轻地拍拍她的手说“不着急,慢慢学,我之前也不会,做多几遍就会了。”
杨氏嗯了一声,想找个凳子坐一下。她在屋里找了一圈也没有找到。最后只好坐在院子的石块上。
华生看到这里懊恼地摸摸头,说:“明天我带你们去逛街,买两个小凳子和碗筷什么的,需要什么都置办一下。”
小老五听到爸爸说明天可以坐车去逛街,之前在车上跟妈妈抱怨“路太远了,屁股都坐痛了”的话早已抛之脑后,开心地拍着手,跳起来说:“明天去逛街咯!明天去逛街咯!”
看着女儿天真的样子。杨氏不由得笑笑,心情也好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