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粮食失收
插完田后,家里的活都全部交给杨氏和几个女儿了。田里插完秧苗,需要施肥,拔草,不定时地放一下水……看着没什么活,但是每天都有做不完的活。
山坡上的地也要种各种杂粮来保障平时的吃饭问题。那个时候做农民还需要按人头交公扣粮,他们家里人口多,交完公扣粮之后哪怕是一天吃两顿粥,米也是不够的。
再加上那里的田比较贫瘠,产量本来就不高。所以开荒种多一些番薯,木薯,玉米,黄豆,花生……这些东西,很有必要。关键的时候这些东西能够保住他们一家人的命。
他们这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理位置很偏僻。水稻一年能够种两季。
但是有一年,不知道什么原因,长出来的禾苗非常茂盛,但是结的稻穗却非常少。
他们和以往一样,都是用精挑细选的粗壮的谷子做种,农家肥料也没有少追,田里的草也拨得很干净,就是稻谷不出产。
那一年的夏天,当农忙时节到来,两个大的女儿从学校放假专门回来帮忙割禾的时候,别人家是用镰刀一大把一大把地把稻谷担回家的,看着就喜人。而他们家是每人扛着一个箩筐一串一串地抽出来的,抽完一大片田都没有两箩筐。
看着这愁人的收成,一家人都愁眉苦脸的。大家都不停地干活不敢吱声。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清楚没有收成意味着什么。
就这样的收成,别说自家吃饭问题了,就是交公扣粮也是不够的。
幸好公公婆婆那里的田收成还可以,要不然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
但是到了交公扣粮的时候,公公婆婆却说这一点点粮食还不够他们老两口一年的口粮,坚决不肯拿出来帮忙交公扣粮。
无奈之下,杨氏只能去求村里的叔公叔婆。请他们匀一些给他们交了今年的公扣粮先,等下一个季度的粮食下来再还给他们。
村里的人种田种地只能勉强养家糊口,不会有多余的粮食拿去卖。家里没有收入,村里人要是粮食不够用都是这样子做的。
幸好天无绝人之路。叔公叔婆是一对心软慈祥的老人,看到这一大家子人因为粮食收成不好而步履维艰。他们没有袖手旁观,把自己分到的不多的粮食秤了一些给他们应急。要是还不够话就只能去别家借了。
杨氏挨家挨户地去求人,有的人家会借 也有的人家不肯借,受尽了白眼。但是为了一家人能够活下来,她只能放下面子去求人。
最后她还是把公扣粮给借够了。但是这仅仅是第一个难关。更大的难关还在后头。
家里没有粮食怎么生存才是最大的问题?
幸好她们平时勤快,开荒种了很多杂粮。他们把家里的余粮每一顿只放一点点下去然后煮一大锅水吃一天。再搭配一些杂粮把肚子填饱再去干活……这样过了两个月。家里的米缸见底了。新种的水稻还要几个月才能成熟。
为了生存,他们夫妻商量之后,不得不去娘家求助。
杨氏的娘家离丈夫家有十几公里路。那里也是一个地理位置非常偏僻的大山,叫做石头坑。听名字就知道那里的土地有很多石头,所以很多人家只要有机会都到外面谋生存去了。留下来的人家不多,非常分散。因为良田实在是太少了。
杨氏的娘家盖在最高的那座山上,叫做坐云。要去娘家必须要翻过七八个山头才能抵达。
她妈妈因为怕吃苦,生下杨氏之后就自己走了,到其他地方另嫁他人。
杨氏是爸爸和叔叔两兄弟抚养长大的。叔叔没能娶媳妇,一辈子都把她当成亲生女儿看待。
所以当杨氏夫妻俩因为家里没米下锅而来到这里求助时,叔叔二话不说就给她装了两担米给他们挑回去求急,也没说要他们还之类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