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1章 商纣王PK周文王(3)
可现在就不同了。
他们都看着大王。
加上这一年风调雨顺,桑林以及整个大商的属国都获得了丰收,粮草便也不再是问题了。
而现在,帝辛钱粮到位了,加上桑林祭祀的余威还在,便正是御驾亲征的最好时机,否则,等得这余威一过去,君臣安定下来,滋生了倦怠之心,一切便又不好办了。
两军交战,粮草先行。
加上尊乙的三千人马,现在的帝辛拥有了一支高达23万人的嫡系部队,外面还有飞廉和恶来的两支大军。而他的死对头周方国,满打满算,充其量不过1万军队,其中的精锐最多五千,剩下的全是奴隶武装的草头军。
他们几乎把整个四川全部杀光了,才导致了后来清政府的湖广填四川。
因为知道了,也就无所畏惧了。
他只是有一种直觉——不太可能。
连续查抄了微子、姜老鬼以及费仲、张道士等人之后,府库里的金银那是嗖嗖地增长。
久拖不决,其实是给周方国休养生息的时间。
李自成率领的穷人分分钟打进北京城,要在他们之后,才轮到清军入关。
至于百姓,百姓们又是另一个阶层了,他们的死活能重要到出动富豪权贵的财富的地步吗?
只剩下一条命的穷人,一旦发起疯来,那会让你颤栗。
因为,他从张道士的身上一点也感觉不到姜老鬼的气息。
可是,历史不容假设。
不如分给百姓,换个死心塌地。
但是,有尊乙镇守,一切就不同了。
你以为这八百万人全是官军?全是官员?全是为富不仁的土豪?
没人管百姓的死活,当然,百姓也就不管你的死活了。
“小吴,以你所见,那个死去的张道士会不会是姜老鬼?”
所以,才有大雪灾之后,整个大商的安宁和稳定——竟然从来没有任何流寇四起的消息传来。
唯一的区别是,现在的帝辛已经知道自己当年的结局了。
吴所谓想起张道士那一身酣畅淋漓白生生的肥肉,苦笑一声。
这时候,再不去征讨周方国,那就说过去了。
所以,他根本不在乎权臣,也不在乎富豪,更不在乎自己的国库还能坚持多久了——你储存千千万万的财富,其实,根本不可能留给你的后代,反而最大可能留给你的敌人。
大王目无表情,自始至终,好像国师大人就是他的代言人。国师大人已经把他要说的话全部说完了。
既然如此,不如甩开膀子,奋力一搏。
所以,不但大臣们必须交出自己多余的财富,诸侯们贡献的贡品也没必要藏在国库里——藏着也是为周军藏的。
穿越回来的帝辛,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
他其实也不知道张道士究竟是不是姜老鬼。
昔日的帝辛不敢轻举妄动,便是因为手头拮据,打仗打不起,没有粮草没有钱,只能干瞪眼。
最重要的是,大王之所以那么看重尊乙,并非是要尊乙陪同自己征战,而是需要他的三千人守卫桑林,免得自己御驾亲征的时候,万一被人包了饺子,将桑林也一锅端了。
可是,张道士就算不是姜老鬼,至少,他也必将为大商的统一事业做出自己最大的一份贡献——比如,面前的这一大堆珠宝首饰,可全是从他的府库里查抄出来的。
帝辛,本质上和崇祯一模一样。
可以假设一下:如果崇祯当时能准确预知自己会吊死在煤山之上,家国破灭,他还会对权臣们的财富犹豫不决吗?他会不会当机立断,非要他们交出财富?如果那样做,历史会怎样?
至于书生黄巢就更不用说了,就因为他高考发挥失利,落榜了,他忽然觉得这他娘的太不公平了,随即起兵造反,他和他的农民军,一口气杀了号称八百万人。
看看张献忠的农民军的所作所为就知道了。
吴所谓无视二人的眼神,继续道:“养寇为患绝非明智之举,崇祯之错,错在调度不当,身为一国之君,没有损有余而补不足,没有及时用多余的库存救济灾民。当时,他最应该做出的取舍是先利用皇帝的权威,强行征集物资安抚灾民,只要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军一平息,全国上下再一心对付清军,如此,清军根本不可能有入关的机会,整个中国的历史都会改写。遗憾的是,他就是舍不得或者没有决断的魄力,前怕狼后怕虎,总拿不出决心,结果,他的结局大家都知道了……”
“周方国这一两年来发生了许多事情,先是姬昌的死亡,接着是姬发的死亡,虽然他们随便找了一个人替代姬发,但是,冒牌货就是冒牌货,再加上姜老鬼受到了重创,短时间内不敢抛头露面,他们失去了主心骨和军师,现在一定是战战兢兢,生怕你去攻打。所以,你就一定要尽快做出决战……”
崇祯,根本就是死于自己人之手,而不是清军。
“中国的老百姓从来都是一样的,但凡还有一口饭吃,有衣服穿,就绝不会铤而走险。可是,一旦他们只剩下一条命了,那凶残起来的程度,远远胜过无数的军队……所以,最好不要把他们逼到吃不起饭的地步……”
此时,吴所谓看着藏宝库里一大堆的金条银条以及各种珠宝钻石,他也同意帝辛的看法:攻打周方国的条件已经成熟了。
二人再次面面相觑。
尊乙的三千精锐,等闲小方国是无法攻打的。
吴所谓笑嘻嘻的:“二位都是大大的忠臣,大王当然也都很清楚,否则,就不会做出这样的安排了。你们等着瞧吧,大王不但会凯旋而归,而且,今后大商的江山会彻彻底底固若金汤……”
因为,真正的威胁就只剩下他们了。
那你就大错了,历来都一样,神仙打仗凡人遭殃,真正吃大亏的总是老百姓。死亡最多,受苦最多,颠沛流离,卖儿卖女的,总是老百姓。
崇祯和他的文武大臣们都认为,不能轻易向大富之家下手,因为,那是动员自己的根基——哪有先向自己人下手的?难道你身为皇帝不应该先保证自己这个阶层和你的大臣们的权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