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龙场扎根
王阳明一路逃亡,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历经千难万险,总算流窜到了贵州。
当他来到自己的目的地时,才真正明白了这个地方为什么做龙场——只有龙才能呆得住的场所,根本不是人住的场所,确实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地方。
荒无人烟,穷山恶水,荆棘丛生,龙场龙场,并不是人中龙凤梦想的地方,这名字怎么来的?难道是望子成龙的地方。
来之前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真实环境的险恶,是心理准备远远想象不到的啊。
怎么办啊,来都来了。
准备接任驿站职位的时候,王阳明只看到了一个步履蹒跚的老头。
老头告诉王阳明,这里穷山恶水,本地少数民族不懂汉语,遇到汉人反倒小心,正常的汉人是不会到这鸟不拉屎的地方来的。
来到这的汉人要么流放的罪臣,要么是逃窜的恶犯。
王阳明差点没快晕过去,他终于明白自己此时是一个怎样的处境。
没有府衙,没有朝堂,没有下属,没有官服;没有父母,没有仆人;没有向导,也没翻译。。。。。。
这里的人听不懂你说的话,能听懂你说话的人大多都不是什么好人。
曾经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到现在的一无所有。
王阳明心里十分清楚,来到这里不是来游山玩水,不是来体验风土人情,不是来品味农家土味,来这里是要扎根荒土地,要自食其力自力更生。
自己洗衣,自己做饭,甚至要自己种地和捕鱼打猎。
太难了!该怎么办?是坚持,还是放弃?
坚持很难,放弃很容易,拍屁股走人就行。
可是,自己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好不容易才到的这里,怎么能说放弃就放弃。
没几天,王阳明大病一场,病了好长时间都没有好。
有一个苗人自称懂点医术,说王阳明是水土不服,需要慢慢调养,慢慢适应当地。
王阳明差点死掉,王阳明又活了过来。
王阳明还记得无为大师说过,自己是属龙的,龙场会是自己的福地,是自己的翻身腾飞之地。
也不知道无为大师是安慰人还是胡乱忽悠人,眼下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最终王阳明决定留下来,王阳明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心理,甚至想到了在此孤独终老,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埋骨于此,不能家人团聚,不能落叶归根……
要长住在这里,就必须盖一所房子,说干就干,王阳明卷起袖子加油干,寻找石块、木头和茅草,开始盖房子。
王阳明披荆斩棘,在丛林中开辟出一块空地来,把地整平,王阳明打算就在这里搭建起一座小小的茅草屋。
挖坑,把木头一端埋入坑里,填土整平地面,荆棘树枝围起的栅栏就当是墙壁了,搭架子盖在栅栏上,铺上茅草就成了屋顶。
很快就建好了一座小小茅草房,只有一人那么高,门很矮,低头才能钻进去。
看着四处漏风茅草房,感觉摇摇欲坠,弱不禁风,不知道能否抵挡恶劣的天气。
还好这几天,天气很好,阳光明媚,屋外有潺潺流水,周围山花烂漫,倒有几分诗情画意,世外桃源的感觉。
晚上,王阳明住在茅草房里,一阵阵山风吹来,王阳明禁不住连续打了几个喷嚏。
王阳明赶紧抱紧茅草,缩着身子,可是茅草毕竟不是棉被,浑身上下没有一丝暖意。
牙齿不停地打架,身子不听使唤打哆嗦,太冷了,王阳明根本就没办法入睡。
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屋顶一片沙沙声,不知道是什么声音,也不知道这地方有什么特别奇怪的物种。
又过了好一会,王阳明感觉自己抱紧的茅草有点湿润了,这时王阳明才反应过来,原来屋顶上的沙沙声是下雨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白天的时候还庆幸天气好呢,茅草屋外面下雨,屋里也在滴水,茅草都湿漉漉了,身上穿的衣服也是湿润的感觉。
第二天,王阳明又找来更多的茅草,把屋顶又加厚了一层。
王阳明看着厚厚的茅草屋顶:这下应该就不会漏雨了吧。
住的问题勉勉强强算是解决了,现在这个处境,暂时也就只能这样将就了。
住的问题算解决了,那吃的问题怎么解决呢?
要种地,种地也不可能立刻就有收获啊,远水救不了近火,人是铁饭是钢,种地还是要种的,要做长远打算。
人生地不熟,无依无靠,天无绝人之路,那么这路到底在哪呢?
想要改善伙食,还得自己打猎。
小时候的爱好捕鱼、打鸟,现在都得重新拾起来,而且还要加强技能,不然打猎没有收获,吃了上顿没下顿,不然真的要跟附近居民伸手乞讨要饭!
不管怎么说,首先要搞好群众关系,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
整天待家里也无聊,王阳明亲自走入山林深处。
找到了土著苗人,可是根本没法交流,因为语言不通。
王阳明手气不错,进山打猎,收获了几只兔子和几只大鸟。
暂时有吃的了,至少眼下不会被饿死了。
王阳明带着打猎收获的兔子来到一户苗人家门口,说要送给别人兔子。
同时,希望能换点稻米来做饭吃,但是语言实在不通,鸡同鸭讲。
王阳明不停地比比划划,点头微笑,拱手作揖。
苗人似懂非懂,猜了好几次,总算猜对了王阳明的意思。
王阳明带着换来的稻米回家生火煮饭,使用不是炊具的炊具,虽然是一次狼狈的下厨,但是这顿饭却是王阳明吃得最干净的一次。
王阳明用同样的方法跟苗人换来了水稻种子,这样王阳明也算是开启了开荒种田,开源灌溉的农民生涯。
苗人看见王阳明总能打到各种野味,每次都是对王阳明竖起大拇指,接着连连称赞,不停地鼓掌祝贺。
苗人对这位新来的驿丞另眼相看,赞赏有加,好评如潮。
时间久了,拜访苗人次数多了,王阳明渐渐也懂了点点苗语。
王阳明用蹩脚的苗语加粗糙的手语一遍又一遍地慢慢交流,从开始的对牛弹琴,慢慢到鸡同鸭讲。
最终,苗人被王阳明的诚心和耐心感动,渐渐和王阳明处成了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