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唐伯虎和王阳明 > 第12章 芸阁书院

第12章 芸阁书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在江西上饶,有位专家叫娄谅,娄谅年少时有志于圣学,到处求师。

    娄谅四处求学,拜访了很多名师,拜访了很多大儒,发现许多所谓的学问大家,只是忙着教授科举应试的学问,在学问方面并不是特别深入。

    娄谅没有问到自己想要的学问,没办法,然后就只能自己专研“心身之学”的学问,注重修心。

    后来,娄谅学有所成,科举进士后,朝廷派他去成都当官。准备出发的时候,娄谅想到路途遥远,想带朱熹的语录《朱子语录》在路上看,可是当时市面上所有的书店都没有出售。

    娄谅想起了自己的恩师吴与弼的族人有一部,是古刻版的,非常珍贵。娄谅派家人带了1斤黄金前去购买,但是人家还是不愿意卖。

    娄谅想方设法,最终还是把书借到了上饶,请写字漂亮的人抄了一本,带去四川成都。

    娄谅在去往成都的船中,日夜翻阅,爱不释手,废寝忘食,感慨说:“踏破铁鞋无觅处,这就是我苦苦追寻的道啊,原来全部在这里啊!”

    做官做着做着觉得没意思,娄谅就辞官回乡,创办学校,创办的学校叫“芸阁书院”。

    芸阁书院,学校重点是教人做学问,不是为了应试科举而办学。学校办学宗旨是:静时涵养,动时省察。办学方针:存天理去人欲。

    在芸阁讲学,娄谅侃侃而谈,十分擅长启发学生的智慧,听课的学生都忘记了疲倦。还有好多有志之士慕名而来,络绎不绝,芸阁书院热闹非凡。

    娄谅名声越来越响,上饶的历任郡守都知道他的名声,都尊敬他,会经常到芸阁看望他。

    娄谅一般都不会登门回拜各任郡守,只有郡守刚刚上任或者即将 离任时,只是出于礼貌,他才会登门拜访。

    青年学子不为应试的不多,能够坚定目标坚持下来的更是少之又少。

    王阳明在这所学校如鱼得水,四书五经是必修课,没得选,平时必须学,自己更加感兴趣的是选修课理学、心学,平时喜欢骑马、射箭。

    认为科举并非第一等要紧事,天下最要紧的是读书做一个圣贤的人。跟老师的理念不谋而合,上一所学校实在呆不下,才转学过来的这所学校。

    原来,上一所学校上课是这样的情形。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大家都在背书呢,王阳明却开小差了,好像在思考什么来着。老师看见了说:“王阳明,你不好好读书,怎么可以早日考取功名呢?”

    王阳明回过神:“老师,我刚刚还在想呢,人生第一等重要的事是什么?”

    老师想了想,然后认真回答:“人生第一等事,最重要的就是要好好读书,然后考中科举,升官发财,功成名就。”

    王阳明听了连连摇头。

    老师奇怪了,这孩子这么小,小小年纪就会独立思考,还这么有主见,好奇地问:“难道你有不同意见?那你说说人生第一等事是什么事?”

    王阳明沉思了一会:“人生第一等事是读书,做圣贤,做圣人。”

    老师听后大吃一惊,教书多年从来没见过哪个学生有这样的想法,不知道该怎么回应,就只好说:“你的这个第一等事可真非同一般啊!”

    这事很快就被王阳明老爸王华知道了,看到王阳明就问:“听说你想当圣贤。”

    王阳明一听点点头:“是的,圣贤好啊!圣贤可以光照千秋。”

    王华摇摇头冷笑了,不知道说什么好,过了一会说:“光照千秋,你能少惹点事,少给我添堵,我就万事大吉了,还做圣人呢!”

    王阳明就纳闷了:“做圣人怎么了?你和老师都笑我,圣人不好吗?”

    这下王华激动了:“你要做圣人,你知道什么是圣人吗?”

    王阳明:“这个我知道,可以被后人追捧挂在墙上,被宣传写进书里,指点后人。”

    王华:“人家圣人是这样,圣人是你能当的理想吗?”

    “孔子不就是这样的吗?”王阳明弱弱地反驳。

    “孔子什么人,几千年才出一个,你能跟孔子比吗?”王华大声反驳。

    “怎么就不能比。孔子是人,我也是人,我还能学他所长,站在巨人肩膀上,我凭什么不能做圣人?”王阳明接上。

    这下王华不知道怎么接话了。

    实在没办法,只好重新找学校,办理转学来了芸阁书院。

    书院里还有一位风云人物,小王爷朱宸濠,宁王的儿子,皇亲国戚。

    朱宸濠读书的目的也不是为科举,加官进爵都是出生自带的,根本不用挤寒窗苦读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条路。

    家里送来这所学校,就呆在这玩着啰,朱宸濠高兴学就学,不高兴学就不学,学多学少没所谓,最重要的是玩得开心,喜欢骑马、射箭。

    小王爷纨绔子弟,不过在书院里也没有做出什么特别出格的事,像什么杀人放火啊,打家劫舍,强抢民女的事都没有做。

    只是偶尔对他人傲慢无礼,对下人颐指气使,在学校耳濡目染,起码的道理还是懂的,最起码的尊师重教还是有的。

    徐祯卿,从小聪明伶俐,可是家境贫寒,想改变家庭命运,科举是最好的选择,但并非一心只读圣贤书,聪明才智还发挥到诗画方面。

    徐祯卿天性聪颖,很多东西一学就会,还特别勤奋,拼命学习,感觉是要一天就要学习别人三天要学的东西,一年就要掌握别人五年才能掌握的知识。

    在学校里,徐祯卿借书也是最积极的,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猫晚,试问有哪个老师不喜欢这样的学生。

    诸婉澄则是普普通通的官宦人家的小姐,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从小没吃过什么苦,也没想过要学什么谋生手段。

    女人嘛,出嫁前有娘家养,出嫁后有婆家养,没什么压力,没什么烦恼。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没什么特别感兴趣的东西,更没什么特别沉迷的东西。

    娄素珍,校长的孙女,不喜欢爷爷喜欢专研的理学、心学,觉得太闷太无聊,还特别烧脑,还是觉得画画好玩。

    娄素珍平时很有主见,遇到什么事都有自己的想法,别人的建议很少听,比较固执。毕竟是学问大家的孙女,从小还是很明事理的,起码的是非对错还是分得很清楚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