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李元昊洋洋得意,宋太祖改造华夏
被曹操冷不丁地如此发问,宋仁宗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回答。
“曹操,我大宋风俗淳朴,人民幸福安康,妇女衣食无忧,百姓们没有不良嗜好。”
略一思索,宋仁宗马上做出回复。
汉末位面,曹操多少感受到了一些敌意和嘲讽,伸手捋了一下胡须,正想辩解一番,却见到宋徽宗发来了消息:
“得加钱!”
“放肆,竟如此轻佻!”
宋徽宗的父亲宋神宗看到儿子出言不逊,立即发出消息呵斥。
“懂了,懂了。得加钱!”曹操满意地笑了。
这半天,
宋仁宗不断地宣扬大宋的荣耀一面,曹操听起来的确是羡慕,可他知道,宋仁宗可都是为了压制他和朱温这些权臣的。
宋仁宗发言的初衷,就是为了给大家讲解大宋是如何消除权臣的。
曹操听得越来越生气,偏偏不信大宋就那样的完美,宋徽宗一开口,他也就满意了。
就在曹操得意地胡须翘起来时,光幕上又出现了一个陌生的消息:
“西夏李元昊:
曹孟德,别听赵祯那小子胡扯。
大宋自恃为中原王朝,华夏正统,相比于汉唐,可以说是偏安一隅。
自宋朝建国以来,燕云十六州一直在辽人的手中,首都汴梁处于四战之地,好比是没有院墙的房子。
可笑的是,辽国人却依仗着燕云十六州,就好比是邻居把院墙修到了宋朝的屋檐下,只要辽人心情好,随时可以来一下子。
这是其一,弱。
其二呢,也是弱。
大宋与我大夏连年交战,总是败多胜少,死伤无数。
好可惜啊,真不是大宋的将士们不够勇敢,而是赵宋的帝王们太过懦弱。
他们的将士们在出征前,是要从皇帝手中领受作战布阵图的。
哈哈,真是好笑!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我大夏的将士们,又不是泥塑木偶,如何会按照你们预设的阵图作战。
再者,赵宋总是派出太监担当监军,权力非常大,对前线的将士们掣肘极大。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
最可怕的是,好多回我们跟赵宋作战,眼看着我们就要坚持不住了,甚至是已经战败了。
万万想不到,从汴梁飞来一道圣旨,当场改变将士们的作战意图,或者是强令撤军。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可是,赵宋总是自上而下地控制军队,削弱了前线将士们的战斗效能。
不然,以我大夏在河套、河湟巴掌大的地方,只要战术得当,就算是凭消耗,都能将我们西夏耗死。
然而,
没有。
我大夏将十四五岁的孩子都派上场了,顶着连年的天灾,辽国的威胁、以及朝廷内部的斗争,总是一次次地挫败赵宋的军队。
佘家军、种家军,以及范仲淹等人,都是了不起的人物,率领着几十万士卒,终究是看着我大夏慢慢壮大。
一句话,不是我大夏太强,多亏了弱宋烘托。”
赵宋位面,
刚刚与李元昊签订了庆历和议的宋仁宗,看着李元昊得意洋洋的消息,内心也是无比焦虑。
西夏这个滚刀肉,已经成了大宋帝国的一处伤口,不断地流出着鲜血。
赵匡胤位面,
看到自家孙子不再做声,身为开国皇帝,他做出了答复:
“很痛心看到西夏李元昊的消息。
朕也是没想到,流窜在河套地区的李光睿家族,竟然一朝得势,成了我大宋的边疆祸患。
朕在世之时,他们可是多么的卑微臣服啊,原来不过是韬光养晦。
后世子孙不能剿灭西夏李家,罪责在朕。
这也是朕没有法子的事。
就像大家所看到的,朱温连杀大唐两任皇帝,建立大梁之后,又是大肆杀戮。
前朝的帝王们可能还不知道,与着朱温并存的,还有李存勖。
蜀地有王建、庐州有杨行密、楚地有马殷,等等。
在朕的大宋建国之前,中原大地出现了至少十个国家,乱纷纷,战火遍地。
由此上溯,乱象从安史之乱开始,延续了两百多年。
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可以引用与朱温同时代的一位节度使安重荣的话来佐证。
他说,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耳!
身为帝王,大家肯定觉得这话很难听,简直是毫无王法。
但自安史之乱以后,华夏大地的各路藩王们,甚至是普通老百姓们,哪个不认同这句话?
作为帝王们,你们哪个不是靠着兵强马壮称帝的?
道理是如此,但此风不可长。
朕出生之时,大唐已灭亡整整20年,也就是说,朕是在一个嗜血残杀的乱世里成长起来的,眼看了太多的流血,深知和平的珍贵。
后来,朕侥幸称帝建立了赵宋,穿起天子衣冠的那一刻起,朕决意要永远消除地方藩镇,永远消灭权臣。
朕做了哪些改革,朕的子孙仁宗赵祯已经做了解答。
一些有远见的帝王们,必然也看出了朕改革的弊端,那就是太集中的军权,会让武将们手足无措。
战场上瞬息万变,武将们必须有临济决断的权力,而决策权又不在他们的手里,在皇帝的手中。
如何破除这种弊端,朕的办法是要么派出可信赖的骁将,要么朕御驾亲征。
从刚才李元昊的说法来看,
朕的后世子孙们,在面对西夏战事时,既然有可信赖的武将,却没有选择适当放权。
至少,在经历了几次战败之后,应该御驾亲征的。”
沉默了片刻,赵匡胤继续发出消息:
“细细想来,
我赵宋的主要敌人是强大的辽国,若是皇帝御驾亲征西夏,国都空虚,若是辽人长驱直入,将无可挽回。
细细想来,这是我大宋与生俱来的死穴。
这样的大宋,保持繁荣稳定,自然是毫无难处,若是要开疆拓土,除非朕再度掌权。
说到这儿,朕想问后世的帝王们,后世还有强势的藩镇吗?后世还有权臣吗?”
“没有,再也没有出现过。”大明位面,朱元璋第一个发表消息。
“没,的确没有出现过。”宋孝宗激动地回复着。
“有,偏偏是出现了一个!”乾隆摇着折扇,兴奋地发出消息。
“是谁?”朱元璋的弹幕里,似乎蕴藏着愤怒。
“是你的儿子燕王朱棣,他反了!”乾隆有些得意地回复着。
“父皇,儿臣是被逼的,是你好孙儿朱允炆要害我的命。”
朱棣有些语无伦次地辩解着。
“不,不是朱棣!”
大清位面,
康熙坐在乾清宫内,目光淡漠地看着汉人帝王们之间的聊天,幽幽发出一条消息。
“是谁?果然不是我儿朱棣吗?”朱元璋很不喜欢自家起内讧。
“不,不是藩镇,而是权臣。”
康熙丢下手中的朱笔,用淡漠的语气说道,
“宋太祖乃是千古一帝,朕也很是佩服。
宋太祖,你心心念念消灭权臣,的确是做到了利在千秋。
却不料自己成了权臣的猎物,成了华夏最后一个被权臣杀害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