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盘点扎心短视频,开局始皇泪崩 > 第61章 杨广死而瞑目,曹操恶习难改

第61章 杨广死而瞑目,曹操恶习难改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仁宗皇帝看了,脸上现出欣赏的神色,放在一边,说道:

    “龙图阁大学士,你补充的这一点很有理。

    我大宋之所以能消除权臣,也是因为科举制的施行,培养了大量的文官集团,消除了世家豪强对权力的世袭垄断。”

    这些话语,立即同步出现在了光幕之上。

    宋仁宗看着光幕,思索了一些,有些不忍地说:

    “有些话,朕的确是不当说,但细细想来,真实的情况不能视而不见。

    在两汉魏晋时期,世家豪强的力量,是国家不可或缺的组织力量。

    弘农杨氏、汝南袁氏、河东裴氏、江南的王谢陆张大家族,以及数不胜数的豪门望族,他们互相联姻,抱团发展,经常与皇权对抗。

    可是,自从隋炀帝开创了科举制度以后,世家的力量开始被削弱。”

    大隋位面,

    正在江东看着铜镜出神的杨广,抚摸着有些虚肿的面颊,内忧外患之下,严重的失眠使他有些神思恍惚。

    此时,天下各地的造反,已经遍地狼烟,李渊不久前占据了长安。

    “多好头颅啊,会被谁砍掉呢!”

    对着镜子伤感了一阵,抬头看见精致的光幕,杨广的嘴角浮现出一抹苦笑。

    “宋仁宗,了不起的宋仁宗啊!

    千古之下,只有你才是朕的知音啊!

    李渊、王世充、杨玄感、李密,他们难道都是为了天下苍生在造反?

    不,不是的。

    是因为朕的科举制,动摇了他们垄断权力的根基,侵害到了他们的利益。

    否则,他们吃喝不愁,不用去挖大运河,不用上辽东作战,何苦提着脑袋造反?

    各位帝王们,就我所知,从陈胜吴广开始,咱华夏历史上的造反者,都是一些没有生路的贫苦农民。

    偏偏是在朕的大隋王朝,涌现出了一帮造反的贵族。

    贫民为了生存而造反,杨玄感、李渊、李密等人为了世家利益而造反,这是朕的不幸,因为他们家业深厚,的确很难抵挡。

    朕的时日,想必是不多了。

    令朕欣慰的,便是在千年之后,朕开创的科举制已经大放光彩,彻底消除了世家豪门。”

    看到光幕上杨广发出的消息,大唐位面的李世民面色肃然,内心却是咯噔一下。

    杨广说的没错,大隋的灭亡,的确是贵族内部的一场权力交替。

    杨广做的也没有错,因为世家豪门的权势太大了,早就威胁到皇权的稳定性了。

    因此,在李世民称帝以后,也是大力实施科举制。

    杨广走过的路子,科举制、征辽东,他还是在走,大运河也在使用,只不过更加谨慎了一些。

    因为反对科举制而灭亡了大隋的江山,夺权之后又沿用人家的科举制,说起来的确不好听。

    没办法,只有给隋炀帝泼脏水了。

    李世民动用了一些力量,就像适当强化自己的功绩一样,浓墨重彩地丑化杨广。

    只有如此,大唐才具备了合法性、正义性。

    思索了一阵,李世民抬起头来,看见宋仁宗继续在光幕上发着消息:

    “感谢杨广留给后世的科举制,为我大宋培养了巨量的文官集团,使我大宋名臣辈出,的确是受益无穷。”

    “朕不忍说的是,

    经过安史之乱的剧烈动荡,还有黄巢起义、朱温建梁的肆意残杀,大量的世家豪族,由于树大招风,在惨烈的屠戮中死伤众多。

    战争是残酷的,朕对此深恶痛绝。

    可是,

    若是仔细推究,在汉末三国以来,一直到我大宋建国,频繁而剧烈的战争杀戮,除了大量百姓的死亡之外,也就伴随着世家豪强的不断凋零。

    再者,

    在我大宋之前,历代王朝的帝王们,对于臣子们的惩罚,往往选择了毁家灭门,甚至是灭族。

    一个家族被诛灭,也就意味着一个世家的陨落。

    如此惨无人道的惩罚之道,在我大宋断然是不允许发生的。

    我大宋所奉行的,也是刑不上士大夫。”

    大汉位面,

    刚刚下令诛杀了李陵全家的汉武帝,看着来自宋仁宗的消息,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而宋仁宗还是在发着消息:

    “我们分拆宰相的权力,加强了皇权。削弱地方的军权、财权,收归中央。贬抑武将,以文制武,提高士大夫的社会地位。

    在我大宋,出征军队的最高指挥权,永远在文官手中,或者是在监军太监手中。

    不管国家是战是和,掌管军队的枢密院只由文官负责。

    为了避免武将们培植亲信,我们会频繁地调动武将,使他不能形成自己的势力。

    在我大宋,掌握话语权的只有文官。所谓的文官动动嘴,武将跑断腿,足以反映武人在我大宋的处境。

    大宋以前的帝王们听了,可能不大理解。因为在我大宋,已经形成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读书风气。

    也就是说,整个华夏的精神风貌,在我大宋已是根本性地改变了。

    朱温这样的枭雄,失去了存活的土壤。

    如果朱温生活在我大宋,如果他也造反,终其一生,他最多混到低级军官。

    无他,因为我大宋为了维持稳定,对于造反的农民基本采取怀柔招安的处置办法。一旦有造反者,就将他们吸纳进入国家士兵队伍,开始当兵吃粮。

    正因为如此,我大宋造反的农民,相对于前朝,的确是很多。我们从基本的生活需求出发,对他们都采取招抚措施。

    有人可能要问,太多的农民造反加入军队,朝廷怎么负担巨量的开支?这的确是个问题。

    但我大宋的粮食生产,已经不是前朝所能比拟的。再者,我大宋并不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哪里有活路去哪里,丢下农村的土地进城务工的大有人在。

    无他,因为我大宋城市繁荣,商业发达,老百姓进城打零工,也可以维持基本生活。土地自由,人身自由,务工自由,百姓们也不会轻易造反。

    实在不行造了反的,加入了军队,他们也是在劳动。要么为了军队的集体生产劳动,要么为了某个军官的私人产业劳动。

    只有劳动着,就能创造社会财富,没有白吃闲饭的。

    在我大宋如此自由的环境里,文官们主宰一切,武将听命于文官,百姓们自由生活,社会风气比较轻松,也没有抄家灭族的官场斗争,丝毫没有培养权臣的社会土壤。

    曹操若是在我大宋,以他魏武帝的才学,考取科举功名自然容易。

    进入仕途后,以他刚直敢为的性格,必然是一代名臣。手中无军权,又培养不了私人幕僚,每日写诗喝酒,与刀头舔血的战火生涯相比,曹阿瞒应该会乐此不疲。”

    宋仁宗娓娓道来的大段大段弹幕消息,一个人霸屏了整个光幕。

    大宋以前的帝王们,都是感受到了大宋生活的自在从容。

    没有人喜欢尔虞我诈,没有人喜欢战火纷飞。

    宋仁宗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将大宋的繁华自由展现出来,曹操果然是动心了。

    身为一代枭雄,曹操的梦想本来就是读书精舍,逍遥一生。

    诗人性情、喜好读书的他,一听说大宋优待读书人,社会风气宽松,不禁心存向往。

    营帐之中,曹操正与杨修一起吟诵诗赋,看着光幕上的文字,当即发出消息询问:

    “宋仁宗,

    你大宋可有技女否?”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