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节李斯得佳偶
钱塘自古便是繁华之地,烟柳画桥,风帘翠幕,至宋代时约莫有十万户人家,青年才俊,俏丽佳人更是数不胜数,夏日里,十里荷花竞相开放,人们乘时出游赏花,或泛舟湖上,或乘马驾车,熙熙攘攘,好一派热闹繁华的景象。
宋徽宗年间,有一个风流英俊的公子,姓李名斯,家住钱塘县,年方二十,未曾娶妻,有一年恰逢上元佳节,李斯关了房门,上街游玩。
华灯初上,大街上东来西去,罗绮不绝,李斯见状诗兴大发,一边赏花灯一边吟诗,心下思忖:“若能偶遇佳人,亦不枉此行。”
恰在此时,远远望见前方灯火阑珊之处,一个丫鬟手中挑着一盏五彩鸾凤灯,身后跟着一个俏丽女子,两人冉冉而来。
那女子生得凤髻铺云,蛾眉扫月,娇媚动人。李斯一见那女子,沉醉痴迷,不能自拔。整了整衣冠,像个汤瓶似的摇摇晃晃地走了过来,口中虽吟诵着诗词,双眸却不住地暗送秋波。
那女子禁不住李斯一番撩弄,不觉眼花脚软,身子酥麻,呆在原地站了半晌,两人四目相睃,眉目传情。那女子羞怩地夺路而走,李斯紧随其后,那女子走得快一些,李斯便跟得紧一些,那女子走得慢一些,李斯也放慢脚步跟随,两人欲待说话,怎奈人来人往,不好交接。
不觉已到了长桥边,桥上处处皆是做买卖的人,赏花灯的人,熙熙攘攘,络绎不绝,人山人海,拥挤不堪。过了长桥,李斯四下寻找,那女子早已不见了踪影,只得闷闷而回。
开了房门,风凄凄,昏灯一盏,衾湿褥冷,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心心念念想着那个女子,卧在榻上思忖道:“也不知是那位大人府上千金,若是能再相见,誓要娶她为妻。”
李斯苦思一夜,挨至东方已白,旭日高升,方才起身梳洗了。吃罢早饭,见街市上人来人往,又出门闲逛,逛了一日未曾见到那位女子。是日申牌时分,心中按捺不住,急忙关了房门,径直往昨夜相遇之处而去。
立了半晌,转了一会,又四处踅摸一阵,靠着墙睡了一会,呆呆地望着路上行人观赏花灯,好似失了七魂,丢了六魄。左等右等,只是不见那女子前来。遂吟诵一首思妇诗,聊以自慰。
吟诗已毕,又等了半晌,正要转身回去,忽见丫鬟挑着五彩鸾凤灯,同那女子从人群中姗姗而来。那女子瞥见李斯,羞怩地一笑,双颊桃红,李斯也朝那女子浅浅一笑,眉目传情。
那女子径自向长桥走去,过桥转入广福寺中去了,李斯紧随其后,见那女子在殿中拈香祷祝片刻,礼拜已毕,转入后殿去了。李斯紧跟上去,那女子偶一回头,见李斯悄默声地跟随身后,不觉笑出声来。李斯呆了半晌,抓耳挠腮,左顾右盼,羞怯不已,只得陪着笑了起来。
两人挨肩擦膀,前后相随,无所顾忌。那女子回身,从袖中抖出一方锦帕,故意遗在地上。李斯心领神会,俯身拾起锦帕,就灯下细细端详,见上面绣的乃是戏水鸳鸯。不看则罢,只因看了这锦帕,得了一场相思病,险些送了一条性命。
那女子名叫柳如意,自邂逅了李斯,两人一见如故,荡起春心,倾慕不已。见四下僻静无人,回头对李斯说道:“妾姓柳,小字如意,家住城西烟柳巷,父母兄嫂受舅舅邀请,明日皆去江都赏灯,家中止妾与丫鬟翠儿,若蒙郎君不弃,明日夜晚可来家中做客,妾自当焚香沐浴,翘首以待。”
李斯闻听此言,次日早起梳洗毕,出门闲逛,挨至三更时分,便来至如意家中。不敢造次入内,乃于墙外吟诗一首。如意于家中听得吟诵之声,掀起门帘出了门,果见李斯站于门外。遂迎迓至房中,吹灭银烛,解衣共枕。痴男怨女相逢,如同饿虎扑食,苍蝇见血,无有功夫叙旧,只顾一味地颠鸾倒凤。
两人尽欢而起,李斯羞怯地说道:“我乃一布衣书生,承蒙娘子垂盼,好似凡人遇仙。只是囊中羞涩,无一物报答娘子的深情厚意。”
如意轻抚其脖颈儿道:“妾爱慕官人胸中锦绣,腹中文章,非是图你囊中钱财。”,李斯羞愧难当,频频喟叹。
如意忽而长叹一口气,潸然泪下,呜咽道:“今日已过,明日父母将回家,妾与官人不复聚矣。如之奈何?”
两人沉吟半晌,计上心来。如意道:“你我莫如私奔而去,免得两地分离,彼此饱受相思之苦。”
李斯闻言惊喜不已,浅笑道:“我有一远亲,目下于绍兴前门大街开爿小小的茶肆,你我何不去投他家暂住,待日后稍稍宽裕,再另作计较。”,如意应允。
是夜月明星稀,四野黑黝黝一片不见一个人影,如意将一应行囊盘费收拾齐整,恐被四邻认出,遂扮成一男子潜出家门,莲步轻移,径直向城外走去。
出得城门,来至约定码头等待,直等到三更时分,不见李斯前来,举目四望,暮色苍茫,渔火点点,路径不能分辨。心下思量:“我为他背井离乡,父母兄弟亦不曾禀告,如今消息全无,莫如投江做鱼饵罢了。”呜呜咽咽,哭了多时。
又思忖道:“倘若兀自投江,他岂能知晓我葬身之所。”,遂暗暗地脱下一只绣鞋在地,以此鞋相示,以明殉情之意。
夜半时分,江边月明如昼,如意移步江边,凭栏而望,悲痛欲绝,自怨自艾片刻,遂投身入江,殉情而亡。
恰在此时,观音菩萨受王母所邀,正欲前去赴蟠桃盛会,掐指一算,知有女子殉情而亡,大士慈悲为怀,被如意的一片痴情感动,按下云头,来至江边,从滔滔江水中将如意救起。
原来是日夜晚,非是李斯爽约不至,乃是被守门军士误认为流民,羁押下了。未见佳人却身陷牢狱,李斯懊悔不已,心中只牵挂着如意的下落。
翌日堂审后方知李斯并非流民,太爷遂将其放归,李斯来至街市上,见官府贴出榜文,榜文上称,今晨于江边捡到一只绣鞋,有人投江而死,命过往行人前去府衙辨认,李斯来至府衙,挤过人群偷觑,认得是如意所穿绣鞋,心中悲怆,不敢支声。
围观众人道:“不知何人家的女儿,为何事来,溺水而亡,遗鞋在此。”李斯听罢,惊得浑身冷汗,哆哆嗦嗦回至家中。李斯因受了这一惊吓,连日来茶饭不思,又为如意之死负疚自责不已,不多日,寒热交作,病势日趋严重。
却说如意自被观音大士救起,昏迷不醒,观音大士取净瓶之水灌之,方才渐渐睁开眼,见面前一白衣大士,顶聚三光,神圣肃穆,慈眉善目,知是观音菩萨,慌忙侧身叩拜。
大士开口道:“你因何事欲投江而死?正值青春妙龄,怎得如此不爱惜自家性命?”
如意答道:“承蒙菩萨垂问,敢不实告。”,遂将私奔一事据实相告。
菩萨闻之,怅然道:“贫僧方才欲赴蟠桃盛会,渡此江之时忽觉云头不稳,知下界有人遇难,特来相救。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看来你我缘分不浅。”,说罢飘然而去。
如意拜谢,次日前往慈云寺为菩萨上香三炷,并手持大士经文,念诵百遍,哀求再见李斯。
李斯在家中病倒,父母延医调治,日渐平复。遂听从父母之命,赴杭州参加乡试,中得解元。众人皆来贺喜,宴罢,驰书归报父母,亲友贺者盈门。数日后,带书童一人,上京会试,一路风餐露宿,夜宿晓行,欲乘船渡吴江,忽然狂风大作。只得移舟靠岸,少待风熄。岂料其风数十日不止,只得停泊在彼,借宿江边慈云寺内。
时光荏苒,如意日夜诵经,祈求能复见李斯,已达三年之久。是夜,梦中见观音菩萨来至榻前,说道:“你夫君明日来也。”,恍然惊觉,额上汗涔涔一片,心中万分惊喜。
李斯在寺内等了一日复一日,心中好生不快,遂出门散步,独自一人沿江信步闲看。行至一松林中,见前方一妙龄女子好似如意,遂快步追上前去,扯过一看,果是如意。如意遂将观音大士救她一事对李斯细说一遍,二人悲喜交集,潸然泪下。
春风得意马蹄疾,二人一路来至京城,李斯拔得头名状元,除授杭州参军,谢恩回乡。
至如意家门前,投帖拜望,柳老爷见车马仪仗,前簇后拥,大红名帖上写着:“小婿李斯谨谒。”,只道是误认人了,正待推辞,只见车上走下来一位衣着华丽的少妇,来至门首,夫妇二人拜于阶前。父母兄嫂见之大喜,丈人道:“因元宵节我儿走失,闻知投江而死,我们哭的死去活来。不意今日再得相会,况且又得此佳婿,真乃柳门之幸也。”,乃大摆宴席,庆贺数日,令丫鬟随女儿女婿同去,朝夕伺候。
二人拜别了丈人、丈母娘,到家见了父母。李斯告知前事,令妻子如意拜了公婆。李斯父母大喜过望,设宴庆贺。数日后,李斯同妻别了父母,上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