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大秦:家父祖龙,你如何看待 > 第43章 大批民众陆续离开函谷关,涌入上党郡

第43章 大批民众陆续离开函谷关,涌入上党郡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兄弟,参军就是混口饭吃,平时安逸些不是更好?咱们还跟着比试?岂不太遭罪了?”齐军士兵困惑地看着同行者。

    对面秦军士兵笑道:”混饭吃的也无所谓,当战事一触即发,你能看到自己差点就击溃敌人那一刻,才能理解那种激奋!”

    齐军士兵仍不解:”这道理我懂,可我不必这么玩命,打仗总得找点理由,你们秦人怎么就这么钟爱战斗?”

    “错啊,谁愿意白白去拼命?可在危急关头,你会希冀那份勇敢,这就是道理。”

    “当你整日在田间辛劳,却无法果腹,当你屈做低贱的奴隶之时,你就懂了!

    或许,在战火洗礼中拼搏才能赢得翻身,哪怕是赴汤蹈火,都要放手一搏,争取荣耀或是归宿!”

    “听说过秦国”

    “何止‘我们’秦国?那是‘大’秦国,如今你也成为了秦民。

    公子发此号令,若非他的号令,你们哪来今日的优待!”

    “的确如此。

    大秦实行以军功封赏,真的只凭功劳就可以提升封爵吗?”

    “何须质疑?告诉你,正是由于你们投降归顺,若无这般,仅以军功来衡量身份!砍掉你们的头颅,脱离奴隶地位,进阶封爵、致富、拥有美姬……这并非梦幻。”

    “真的吗?”

    “废话!身为秦锐士,靠战场战功逆袭的事迹比比皆是!”

    就在此刻,一旁一名秦军将军走过。

    “过来过来,好好瞧瞧,刚才那位百夫长,你可知道他的旧日身份?奴隶,而现在,他也是挂上了大夫爵位啊!

    就连我这厮,也曾立功,此次回师,晋升‘上造’必将成为现实,但还未满足!

    人若无梦想,岂不是和死鱼一般?统一虽然已至,战争难料。

    但我们秦军却明白,

    机会青睐有准备的人,封爵富荣也是如此!把握当下,勤加修炼,才能在战场上存活。

    一旦存活,功勋唾手可得。

    你在此休息闲聊,他人为生存努力磨炼武艺。

    届时,技艺不精、兵阵不懂,谁还会接纳那样的弱者!

    战场上拼杀无章,别人奋勇争锋,你随波逐流只会空留懊悔?

    “不甘心!”

    “还愣着作甚!”

    “说得好!还是奴隶身份,此时此刻正是我摆脱枷锁之际。

    我要入伍,我要成为秦军的一员!”

    人的一生,在于期待,寻常百姓至少还可安心种田度日。

    然而,奴隶却如牛羊,任人驱遣、抽打,终身奴隶的厄运虽残酷,如今有机会翻身,便如溺者抓稻草,紧紧抓住改变命运的可能。

    好运临头,也许连爵位也一起解脱,美好的日子难道不是触手可及吗?

    这段言辞神奇般地快速传播开来,一时之间,在原本的齐国阵型内引发了一场思想震动。

    曾有贵族统治下的世界,人们出生便有阶级之别:有的人终生低贱,有的人平民平凡,而少数贵人富贵无忧,甚至有人的生命本身便是奢求。

    这就是所谓世家门第制度,生来已决定了人生的一切。

    然而秦国却破此规则,没有天定的地位,只需付出军功,何尝不可封侯拜相。

    二等军功爵位制度在秦国举足轻重,极大地激发了秦军士兵的斗志,身处为国家战败与胜利紧密相连的社会环境中,秦国士兵岂敢不奋发!

    在公元前262年的这个时候,秦国的猛士五十多万军队正从高唐郡向西挺进,途经上党郡,进而转向南行,直入三川郡,逐渐融入秦国的核心区域。

    此刻,整支部队已尽数进入上党境内。

    上党曾是韩国的一部分,因争夺其所有权发生了激烈冲突。

    这里不仅是历史战争的重要转折点,而且也是另外一场大战的开端,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

    这场战国晚期规模最大之战,改变了两大霸主的前途。

    秦昭襄王派出的军队攻下韩国的野王后,轻易获得了胜利,一剑切开韩国领土,使其陷入南北割裂的状态。

    在面临秦国凶狠势力的压力下,韩国敢怒不敢言,甚至主动议和,放弃了包括上党在内的十七个城市以安抚秦国。

    秦昭襄王闻此喜不自禁。

    因为他清楚上郡的战略价值,对秦国图谋中原乃至统治天下至关重要。

    此刻韩王主动割让的土地怎能轻易放手。

    然而,不甘屈服于强秦的上党郡守冯亭选择了与赵国结盟,把上党交予赵国。

    欣然接收,意识到这将引起秦国的不满,故在接收前派出了大将廉颇屯兵于长平抵御秦军。

    但局势风云变幻,原本唾手可得的胜利被轻易夺走,这让秦昭襄王极为愤怒。

    为此,他调集将领王龁进攻上党,并派遣另一支部队向韩国施加压力,以警告对方不得轻举妄动。

    战事进行得迅速而顺畅,秦国很快就控制了整个上党地区,然而,上 民众却不愿屈服成为秦国属地,他们纷纷逃往赵国寻求庇护。

    秦国有使者向赵国发出警告,然而赵国并未给予充分重视,接纳了上 所有居民,这一举动使秦国极度不满,大军随后占领上党,并将战事扩展到长平地区。

    长平战役由此展开,成为战国末期最为残酷、激战程度最高的战场。

    当时,秦国和赵国是中原争霸的核心国家,两国竭尽全力,在长平一带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对抗。

    秦国增兵至二十万,而赵国也随之动员到二十五万部队。

    仅双方投入战争的士卒数目就已达八十五万的巨大数字,再加上庞大的后勤补给队伍,总参战人数直指百万人。

    这场战争是秦赵两大帝国命运的决战,胜出者就能主导后续的局面。

    战斗中涌现出了诸如”白起神勇之战”和”赵括纸上谈兵”等著名故事。

    胜利将成王道,失败则落魄,战败后的赵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军,最后只能走向衰亡。

    公子扶苏默默地漫步在这片战场遗迹之上,这场发生在四十多年前的冲突直接改变了现今的版图格局。

    无可争辩,赵国已是秦国面临的最大劲敌。

    长平战役结束后,秦军径直逼近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动员全国力量坚决抗击侵略者。

    每一寸领土的争夺,秦军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历时三年的邯郸保卫战无功而终,实质上,秦军并未取得完全胜利。

    秦赵两国皆坚韧不屈,毫不妥协,你虽然能 我们的人,但我们绝不会轻易求和。

    面对你的强势,我们的头也不会低下。

    “少爷,你在想什么呢?”王贲问道。

    “想起上 长平战役啊,将军,你如何看待那次战役?那可是关乎秦国霸业的关键时刻。”公子询问着。

    “四十年前的事了,我是从家里的长辈那听说的。”王贲回应。

    “没错,首战的将领正是老将军王龁呀。”公子接着说。

    “正是,王龁老将军曾对我讲述,长平之战对秦国而言是最大的挑战。

    赵国的大将廉颇,确实不愧是四大名将之一,他在那儿守卫,赵军如同磐石般坚固,使得我们难以突破。”

    最终,双方在消耗两国的国力上拉锯,幸好大秦有富饶的巴蜀供应物资,又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方能撑过这场大战。

    而赵国也在艰难支撑,但最后还是坚持不住,廉颇被替换,换来了年轻将马服子。

    这时,秦国行动起来,白起将军星夜兼程奔赴长平,具体路线保密极好。

    到达后,他迅速掌控军队。

    结果自然不言自明,一位新手将领对抗天下无敌的白起,这结局几乎没有悬念,王贲对此充满了敬意地说。

    “白起将军的确名副其实,位列四大名将之一,不过,老将军王翦同样杰出,你怎么没对老将军表示崇敬呢?”公子提出了疑问。

    “少爷,亲密的关系让我更能了解他的本质……”王贲谨慎回答,”不过提到老将军,我还是有点敬畏,您千万小心不要激怒了他。”王贲补充说,似乎对老将有所忌惮。

    看着公子春风得意的模样,王贲忆起了那个公子因酒醉而落魄的那个夜晚。

    假若他知道了那一夜老父连续踹了多少脚教训他,也许他的想 有所转变吧!

    “唉,可惜,大秦辜负了白起将军啊!”

    “公子,话不可随意说出口,白起之事尘埃落定,万勿时常提及!”

    “只惋惜,曾经一代杰出将领,未曾善终于他日夜拼搏的战场,反倒葬身于宵小之人口水和君王的猜忌之中!”

    “其实——”

    王贲欲言又止。

    “嗯,直说吧!”

    “将军白起的遭遇并不稀奇,正是‘功高震主’这四字葬送了他。

    他在秦国的影响过大,以致昭襄王才将其逐出都城,防微杜渐,防止隐患。”

    “其实,公子你也身处危险之中,要知道权力和名声带来的风险……”

    “啊?”扶苏惊疑不定,对方突然的话题转到了自己身上。

    “怎么说?”

    “权势太大,功劳过重。”

    “放心,我身为统帅是父亲赐予的,若不是这份光环,我不过是一位秦国公子罢了。

    但你作为公子立下了赫赫战功,甚至灭国的功绩,这也是你区别于普通贵胄的地方。”

    “太过锋芒毕露,就等于自露破绽,往往会成为他人心目中的靶子。

    在储君未定之前,万事皆有可能。”

    “你想表达什么?”

    “公子,需谨慎。

    秦国宫廷犹如一口深池,鱼龙混杂,老父虽因功封侯,却始终面临朝堂舆论的质疑。

    当他灭楚之后立即淡出台面,这才得以避开纷扰。

    而今,我王家方得享此清誉。”

    “设想一下,若他留在高位,王家恐难有今日安宁。”

    “世间无绝对的正义,即便是无二心,拥有足够的实力也会带来疑虑。

    白起将军之死即为此种空穴来风的指责!”

    攻下上党之后,秦国为了稳固这一地区以及为日后的中原征伐做准备,从秦昭襄王时期开始,便将大量秦国居民迁移至上党,其中多是军籍户口。

    为了让更多的秦国民众愿意迁居上党,秦国特意划分土地,并对主动迁移至此的农户给予五年免税待遇,这引起了秦国人民出关定居上 热潮。

    大批民众陆续离开函谷关,涌入上党郡。

    秦军自高唐出发,西进途中,民众仍对秦军建有深深的恐惧,大军走过,附近乡亲们都闭户不出,战战兢兢躲在家里。

    毕竟,秦军征服他们所在国家只是几年前的事情,许多人有亲人在秦兵的杀戮中丧失生命,尤其是穿越过曾经的赵国区域。

    行经此地,秦军不得不时刻保持警觉,尽管赵国已亡,仍有百姓剽悍好斗,尽管内心中有复仇之意,但也无法改变他们对强者的恐惧。

    随着扶苏一路跋涉观察,天下刚得统一,满目疮痍,种种难题蜂拥而来,六 室余党、民心浮动不安,这些都是亟待处理的事务。

    要确保长远稳固,必先安抚民心,使之全心向秦,国家方可长久繁荣。

    现在看来,秦国的前任也洞察到此点,只是其措施走了另一极端。

    霸道行事,用威势 黎民,使众人服从于秦国的武力征服,正是法家典型的策略,可惜,这暴力解决冲突只能短期压制,长期看天下必将难以安生。

    再加上严苛的赋税、沉重的徭役、频繁的 以及众多巨大工程,诸如修长城、造陵墓、建宫殿,收纳百越,征伐匈奴,本是数代人的使命。

    这些举措全在先皇时期开启,他想一举奠定江山。

    但无论秦国实力还是人力资源都有限,这样的规模与大战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实现。

    大秦统一天下,才刚刚熄灭数百年的战火烽烟,怎能不留时间让这个世界休养生息呢!

    百姓尚未真心臣服,严苛的刑罚、沉重的工作就纷至沓来,这是大秦的症结。

    在立法上应依照法家理论设立国律,确凿明理;治国上则该接纳黄老学派的理念,先休养生息,减轻民众负担,迅速恢复国力;思想上当采用儒家理念,控制舆论引导。

    汲取诸子百家精华,汇聚于秦,这样能助我大秦迅速在思想、政治、经济与民生各个领域获得进步!

    诸子百家各有利弊,适用时代不同,战乱年代应依法家行事;社会稳定后,则需道家指导;帝国安定则用儒家维护稳定。

    回朝后必须赶紧审视利弊,并且吸收后续儒学发展。

    毕竟,孔子孟子儒家关注个体日常生活,而董仲舒的儒学则是服务于国家体制。

    吾王厌恶传统的儒法,但我这个充满进取精神的改良儒法同样能让大秦迅速安定。

    何尝不可行?

    正当扶苏深思之际,前方军队阵型稍有动荡,他明显感觉到士兵们的紧张状态有所缓和。

    那是因为前方村落里的人们都已成为了大秦子民!

    位于上党郡的一个普通村庄之内,由于秦国的迁移政策,已有大量人口在此生活多年,甚至超过三十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