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这时,不远处的酒席间传来争论的声音
“见过两位老将军。”魏阳侯恭敬行礼。
“啊,魏阳侯久违了。”
“是啊,上次老将军在京师出现已是两年前,我人在雍城,错过了与您相认的机会,这么说来已有两年未曾相见了,二位将军身体要保重,朝中的江山如稳固靠的就是二老这般砥柱!”
“魏阳侯言重了,老朽年事已高,何足挂齿。”
“其实并不夸张,听说六大反叛势力知道老将军仍健在的消息,怕是惊慌失措。
老将军坐镇家宅,王贲蒙恬更是秉承了您的武道,犹如所向披靡。
这都是老将军教育有方。”
“那只是早年就经历沙场磨炼出来的,谈不上教导。”
“相比之下,公子扶苏的才华为真正的领袖才能。
初次出战就取得如此战绩,这即使是老夫亦难以企及。”蒙武老将军说。
“我大秦视勇者如星,大哥如今建立了如此大功,我等做小弟的羡慕至极。
蒙武,敬你一杯。”
“对,我们也渴望有一天能够像大哥一般征战沙场。
那时,我们恳请两位老将军帮忙,让蒙恬或王贲领军时带上我们也成,哪怕是做帐下士卒也在所不辞,能为秦国立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王翦和蒙武连忙回应。
“两位公子太过谦虚了,犬子的能力我们在了解。
在攻打齐国之战中,他虽只是作为大公子副将,也有一定的表现。
不过两位公子若真有心求教,不如直去请教公子长子。”
“这……”
“我们兄长会去向他请教,不过学习没有止境嘛,孔子说过‘有教无类’嘛。”胡亥公子接口说。
随着王翦等人走后,胡亥脸上的不满才逐渐平息,接着恢复如常表情。
然后转向将闾,表情不悦地说:”七兄,这就是你所谓的热情回应啊。
人家可是看重长幼之序的,大哥的地位无可替代!”
“哼,何足挂齿!大不了咱们不去参与他们的出征,难道我秦国将军那么多,我就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将闾不屑反驳道。
“你说的倒是轻松。”胡亥微微一笑,似对将闾的豪情有些认同。
“老十八,不要自作聪明,大哥性情的确直率,至于你,那就难说了!”
“再说,满朝文武皆知晓老将军一心向着扶苏公子,他的千金是陛下亲自指婚的,换言之,这是陛下在为我们大公子寻找臂膀啊!”
正在这时,大殿外太监高声通报:
“ 驾到!”
“华妃娘娘到!”
殿内朝臣纷纷起立,转向殿门方向。
只见门外,秦王挽着华妃的纤手缓缓步出,秦王身着黑色的朝服,华妃则仪态优雅,装扮华丽。
朝臣们一见 ,立刻恭敬行礼。
“见过 !”
“见过国夫人!”
“免礼了,各位爱卿,今天是欢庆宴会,无需过于拘礼,尽情享用便是。
来人,奏乐!”
一群内侍缓缓上前,来到属于秦国的独特乐器编钟旁,这是他们国力昌盛期的盛大礼乐乐器套装。
音乐悠扬,气派庄重,常见于宏大庆典或盛装仪式中。
“谢谢 !”群臣齐声道谢。
“想必大家都知道今日宴会何意, 笑道,”
“这当然, 。
如今,咸阳全城都谈论着大秦统一,结束了楚周五百年乱世。
老实说,听闻此消息我激动得昏厥过去!祝贺您成为了世间主宰!”
“祝贺 ,大王万寿无疆!”
目光流转,带头祝贺的人正是姚贾。
秦王微笑着说,果然是位外交家,思维敏捷。
“各位,无论天地动荡,最后受伤的始终是黎民百姓。
孤将六国统一,自此之后,国界不再是划分,这样才是真正的乐土!”
“各位臣子,请入席吧!”
无数侍女和宦官如泉水般穿梭着,开始送上一道道美食。
此刻,王翦与蒙武端一杯酒走近秦王面前。
“老臣见过 !见过国夫人!”
“二位将军请起,不用行此大礼!”
“两位将军为秦国立下丰功伟绩,本应由孤感谢你们才是!”
“臣子不敢当!为了大秦而战,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
“哈哈,两位老将军过奖了。
你们是大秦的砥柱,定需保重啊,特别是蒙武老将军!”
“老臣谢 关怀,只是年迈之人,精力难以恢复,已不复当初风采。”
“王翦,咱们可是真正的一家人。
这个媳妇,孤非常满意。
做事有尺度,举止知礼,实乃大家闺秀的风范!”
“没错,最重要的是她孝顺。
起初是 安排清秋代扶苏参加宴会,没想到却体恤本宫。
这场宴会上的事大部分都是她处理,让我省去不少劳累啊!”
“清秋代我向 和国夫人表达深深的谢意!”
这时,不远处的酒席间传来争论的声音。
“遵循旧规,重视古礼,这些并没有错,但并不适合我大秦。
诸位可知,周室五百年的乱世吗?我大秦百万雄师奋战斗争数百年,才换取如今的基业,岂能让你们这群腐儒三言两语颠覆我们的辛劳?”
李斯缓缓离开人群,说出这番掷地有声的话。
这是大秦的悲哀,若真这么做,即使是我李斯,宁肯一死,也不愿想象后世四分五裂的局面!”
“廷尉大人嘴上说得漂亮,但不知道有没有那样的胆识啊!”
“分封诸侯是前人的制度,陛下分享天下于他们,作为秦的屏藩,怎可能无法维护秦的稳定”
“将天下划分为封地,更能展示陛下身为天下的霸主和宏大气度,共享天下之繁荣,这样的魄力和气量,对大秦而言,只会益处多多并无任何害处。”
“老臣进谏,推行封地制度,沿用宗法制,陛下为天下之共主,也是天下的大家,各诸侯国则为小家,这样,大秦才可代代延续,千年不朽!”
丞相王绾亲身出来劝诫。
秦王立时拧起了眉头。
莫非连秦的丞相都这般想法?
“荒谬!”
“大人真是做白日梦呐!”
“哎呀,哈哈哈哈!”
尉缭踏上一步。
“哦,我是做梦的人吗?”
“大人直言无妨,有何要说的”
“那我便直接说了,丞相大人,您难道没瞧见周朝的结局吗?”
“还能千秋万代永存下去吗?”
“我想大家都清楚周郑两国相互呈贡之事吧!”
“周平王时代,郑庄公是王宫的重要官员,深得平王恩宠,方得以担任要职。
然而,郑庄公干了什么?”
“他大力发展郑国的实力,威压宫廷。
平王不想让他完全掌控政权,于是将权力交予虢公,可没想到郑庄公不满于此,竟威胁周王室‘交换质子’,这简直是奇耻大辱!”
“郑庄公身为王室的高级官员,却公然对抗平王,擅自专权横行,侮辱君上!”
“他不仅不尊重天子,更是无视祖宗威仪,宗法何在,何来天子地位?君 威荡然无存,等级制度也随之崩溃!”
“尉缭大人言之有理,周郑交质就是天子权威衰落的开端,那时的天子已失权威,分封诸侯还有什么意义呢?”
李斯紧随着尉缭的话头。
“就在那一年,周平王去世,桓王继位,试图延续平王的政策,让虢公开展王权。
郑庄公借此表示 ,派兵侵犯王畿,强取其粮食,借此对桓王施压。”
“桓王勃然大怒,联合陈、蔡、虢、卫四 队伐郑,在繻葛战役中惨败给郑国。
从此,王室威信大损,周朝日益衰落,诸侯纷争由此在中原地区不断涌现!”
“丞相,这就是所谓的稳定和天子至高无上的尊荣吗?”
“周朝历时八百年, 持续五百年左右,你真
“相国大人还想让本大秦动荡多久?天下好不容易实现了统一,各国诸侯都被消灭,您竟还提出恢复封侯的提议,这不是让统一的努力化为乌有吗?好像我们大秦过去百年都在浪费功夫一般!”
“廷尉所言尽属谬论,全是狡辩空言,不足作为正当的理由,诸位无需与他争论纠缠!”
淳于越察觉得局势不利,向前迈进一步。
“哈哈,好吧,淳于先生,既然你觉得我的观点不恰当,那就请你发表你的正确见解,也让我们开阔一下眼界吧!”
“李斯,你无愧荀老师的大儒 。”
“荀老师曾经说道,治理国家应该礼法兼备,两者共同实施,我们沿袭古代规则,尊崇礼法,这难道不是正途、顺天行事么?”
“相比之下,你倒像是背叛师承之人,无视经典,不愿尊崇圣贤之道。
将古老的传统视为洪水猛兽,视礼法为一无是处,你到底读的是什么样的书,学到何种真理?”
面对这些儒家大师的说教,李斯瞬间露出笑容。
他们总喜欢抬出前人的言论压你一头。
自以为高高在上,严厉批评你的主张。
只是,碰到了他李斯,这一切都大不一样。
李斯微笑着回应:
“淳于先生的论调很精彩,但我李斯直言相告,我不屑于从事那种咬文嚼字,引经据典的研究,那些不过是迂腐书生之事,与国家安定毫无裨益。
“自古至今的大贤,不一定都要编修经典著作,例如辅佐商汤的贤相伊尹,最初不过是一名种地的奴隶!
“辅助周武王夺得江山的姜子牙,甚至还是渭河边钓鱼的渔夫,他们均具备治理天下的才略,但并没有留下什么经典的论述。
“可悲哀的是,如今的知识分子满口谈论经典,只懂空谈古训,整天忙于抄抄写写,不懂五谷,不习农事,在高位之上高谈阔论天下,却不曾理解创业的艰辛。
“大秦国的土地上,多少勇猛战士流汗洒血争取来的,您经历过他们的残酷杀伐,体验过他们的无望吗?百姓困苦时,你们这些书呆子躲藏在笔墨间空谈‘为什么不直接吃肉!’。
我要的,是实际行动!”
说着,李斯的激昂之情溢于言表,言语不那么讲究文采。
“诸位儒士又有多大用途?不过是满口大道理罢了,说我不配师门之荣耀你们可以争论,但我无法否认。
我的老师是天地之间的真正大儒,他告诉我以礼法定天下,同时也教导我:应当&39;顺天应时,主宰命运&39;!”
“人为之则兴,天道可行!有利于国家的事,即使牺牲我自己也在所不惜!不利于的事,则要义无反顾去阻挡。”
“今日说到‘儒’这个名号,我们就来论一论清楚。
各位是否了解儒家中分出了君子和小人之分呢?
“君子型儒士忠诚君主,爱护祖国,捍卫正义,造福当代,并永留芳名后世。”
“相反的小人之儒,只知道钻文字空壳,玩弄文字游戏,所谓少年做诗作文,至老仍钻研经籍,口中的长篇大论,肚子里却空无计策!”
“我的老师正是那高尚的君子儒士,世间伟人,至于充斥我朝的小人儒士,恐怕多得不可胜数啊!”
众人的自我省察,直言进谏,无非是关于分封之事的纷扰。
“切记莫留骂名于千秋啊!”
“启禀陛下,李斯言语失当,实属冒犯,望恕其一过!”李斯拱手行礼致歉道。
闻言一阵哄笑:”嘿!各位重臣啊,今为庆贺大秦一统盛世之宴,不必剑拔弩张,大家坐下便是。
大秦治国之道,自有定论!”
“诸位安心欢聚,不必在意吾在此,以免有所束缚。”
“王上请先行!”
众大臣皆俯首行礼,目光里略带几分复杂的思绪,这正是秦王一统后的权力格局首次冲突与调整。
随着秦王离去,大殿内的肃穆中悄然夹杂了些许轻松的笑意。
大人李斯那番言论,与陈驰相碰撞不知会激起什么样的火花了,真是期待!呵呵!
高唐大营,秦军驻扎之处。
此乃高唐投降后的第三个日夜,五十万齐军经过数日安顿,按扶苏之意,选择离开者,秦军并不强留,甚至还发放了返乡的路费,令齐军对其敌意有所缓解。
这些秦军将领并非传闻中那样残酷无情,反而发放路费,对于成为临时壮丁的他们而言,未来能平安回归家乡已成悬念。
这次,非但保住性命,反而有所收获。
秦军士兵虽曾显得粗暴,实际上他们像我们一样,出身农耕,家境贫寒。
然而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展现出迥异的决心,虽会胆怯,但在真刀实枪的对决里,竟无畏生死。
这情况让齐军摸不着头脑,战争本有生有死,为何你们这般热衷,仿佛心智失措!
闲暇之时,饱食的齐军无所事事,秦军却没有闲下来,他们在操练场自行进行锻炼。
这种行为彻底引发了疑问,让他们再也按捺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