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西域
西域国家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和以北准噶尔盆地的边缘,利用从高地上溶化的水在绿洲上生活,此外塔里木河与罗布泊是西域地区的主要农业、生活水源。因而该区域的国家兴旺与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据部分考古学家的判断,楼兰即是由于河流改道与罗布泊的迁移而灭亡的主要原因。
同时西域地区由于地理上的因素,国家的兴衰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当地气候也受到强大影响,经过该地的商贸往来更乐意通过南方丝绸之路来进行,令西域贸易逐渐减少,各国也因此衰落。
大夏一带的商人进行青金石贸易。此外,于阗国出产的和田玉也在商朝帝王武丁的坟茔中所发掘。
西域地区开始逐渐繁荣,西域各国利用地处东西方交往要道的地理优势逐渐发展,在西汉管辖下各国的经济文化得到极大发展。
当时已有30余国分布在西域地区,故有“西域三十六国”之说。
在张骞打通西域之前,匈奴一直是支配西域各国的势力。至汉代,行政机构西域都护府所管辖范围则已不止36国。
汉末年,西域各国相互之间不断兼并,至晋朝初年形成了鄯善、车师等几个大国并起的局面。南北朝时期,西域局势再度变化,新兴的高昌国相继击败西域诸个国家,建立了一个地跨新疆大部的强国,除少数国家外西域诸国国土西迁,为中亚地区带来了繁荣的文化。
汉宣帝神爵二年西汉击败匈奴在此设西域都护府, 名为乌垒城是当时汉朝管理西域三十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当时西域都护由汉皇亲自任命,3年1替从未间断,汉历任都护18人,其中立传可考的历史上著名的有郑吉、郑宣、甘延寿、段会宗、廉褒、韩立、郭舜、孙健、李崇、但钦等10人。当时轮台国是个城郭之国。都护府直接对其统辖,轮台王曾多次受皇帝亲召幸朝。汉朝另设置戍已校尉、戍部候等行政、军事、机构,对当地的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封以王、侯、将、相、大夫、都尉等官职,他们均受西域都护府的管辖。
西域从汉武帝刘彻时起属于汉朝。西域三十六国是:婼羌、楼兰、且末、小宛、精绝、戎卢、扜弥、渠勒、于阗、皮山、乌秆、西夜、子合、蒲犁、依耐、无雷、难兜、大宛、桃槐、休循、捐毒、莎车、疏勒、尉头、姑墨、温宿、龟兹、尉犁、危须、焉耆、姑师、墨山、劫、狐胡、渠犁、乌垒。三十六国中,一部分是游牧部落,另一部分是城郭之国。
其中龟兹81317万人,焉耆321万人,姑墨245万人,扜弥2004万人,于阗193万人,疏勒18647万人,莎车16373万人,鄯善141万人,尉犁、温宿、车师前国在5000人以上,危须、皮山、精绝、乌秅、渠勒、戌卢、且末、小宛在1000人以上,单桓194人。20个城市共有33756万户,271554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