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四合院:从认干妈开始崛起 > 第39章 刘海上的变化

第39章 刘海上的变化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34;这是我今天要讲述的全部内容,感谢大家的倾听。”

    ……

    易中海一下午都满脑子都是刘建说完总结语后起身深深鞠躬,那持续不断、雷鸣般的掌声在他的耳畔回荡。

    即使在下班路上遇到同事打个招呼,他虽然能听到他们的谈话,可他们的声音似乎未能穿透他的意识,只是机械地应对并匆匆加快回家的步伐。

    回家后,他内心的兴奋稍有缓和,但心中的喜悦却如同破壳而出般难以控制。

    大娘见到他满面春风,似乎比年轻时候还要神采奕奕,有些好奇道:“咦,今天怎么回来得比平时早很多呢?”

    易中海先是一阵欢喜后,看向柜台上那台收录机,对大娘说:“平安把这个送给你,我才不会羡慕!我无所谓。”

    大娘虽不明白他何以忽然提起这个,但她提起刘建给她的礼物,口气就不悦:“既然不在意就别听了!”

    易中海哼了一声,原想要耍个小性子,最后却克制不住,他闪烁的眼神看着大娘:“你知道今天平安给我什么了吗?”

    大娘一直没外出,对工厂里的事情自然一无所知,只能猜测:“是不是厂里的领导再请你享受特殊待遇了?”

    易中海霸气地一屁股坐到椅子上,笑道:“让你再猜一次!”

    大娘一边用围裙擦手,边说:“哎呀,这个真猜不出来——我们在不一样的岗位上,平安又能给你什么呢?”

    他满心渴望将今日之事原原本本告诉她,却又觉得这样的大事不应轻易出口,憋在心里不知如何表达,此刻的尴尬让人难受。

    突然,柱子闯进门来:

    &34;爷爷,我听说平安跟着厂领导吃饭,是不是就为今天的事情啊?&34;

    大娘赶紧问:“今天?今天什么事?”

    柱子瞥了一眼易中海,直接说道:“爷爷没告诉您吗?今天咱们厂开了全厂大会,让平安给全体员工讲话呢!”

    “啊?什么?”

    大娘感到震惊,不可置信地说:“平安给所有人讲话?还是在全体大会上?”

    傻柱果断地说道:“没错!我们工厂每个人都来了,听着平安一个人在台上演讲。”

    大娘见到易中海没有反对,心里顿时充满欣喜:“哎,是真的吗?平安他在给你们说了什么呢?”

    刘建今日讲述的内容可能由于跟他日常生活关联不大,傻柱记得不多,甚至表述也可能不准确,但他记住的标题清晰易懂:“就那个《安全生产,安全生活》。”

    大娘迅速回忆起这段时间刘建的表现,推测他大概说的是些什么,但仍向易中海确认道:“平安讲煤气中毒的事是真的吗?”

    易中海心底有点羡慕傻柱抓住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但表面上还得保持长者应有的庄重,只是淡然地说:“还有一些平时遇到意外如何急救的知识。”

    大娘听到这确定无疑,情绪激昂起来:“哎哟,平安啊……真是……他那么小,就能对着大家做发言,真是太棒了!”

    易中海也暗自自豪,却发现大娘的视线完全被刘建的床吸引,于是清了清嗓子补充:“其实我今天也到场了……”

    大娘感觉到了他的言语,虽然明白刘建现在不会回来,但仍是慢慢转过头来,满带不解地看着他—作为一名厂工,参加会议不是很正常吗?

    易中海平静地回答:“我是以优秀工人的代表的身份,跟平安一起坐着的。”

    傻柱连忙附和:“对,就是在平安右手边。”

    相比于刘建在所有工友面前的发言,大娘觉得易中海作为工人代表坐在前排很普通。

    但她不失风趣,打趣道:“厂里有那么多工人,能和平安一起,你应该是今年的先进工作者候选人吧?”

    之前易中海没想到这个,因为贾东旭未通过工厂的评级考试,所以他几年来与评先进的事儿都没啥关系,但如今听她这么问,似乎今年当选的可能性很大!

    不过他立刻摇头道:“呵,先进与否并不重要,即便今年没评上,将来还能有机会。

    可作为一名工人代表,能在所有工人面前的位置,那是谁都可以轻易得到的吗?”

    即使过去五六个小时后回到家中,脱离了那种气氛,但谈到这件事,他依然满怀激动,意气风发。

    这时其他工厂的员工也都结束了班次归来,他们顾不上吃饭,纷纷前来这边交谈一番。

    于是,中院东厢房再度热闹非凡。

    三大爷虽然不是轧钢厂职工,但一听说今日的活动,还是匆匆赶来加入讨论。

    意识到刘建的前景将更为广阔,甚至在他自己都没有感觉到时,他变得大方起来,或许是受到了感染或是一时热血,主动提出了建议:“易叔叔,依我看,今天这场盛事不仅仅让平安和您光彩,邻居间都知道这个消息也会为我们大家脸上增光呢!我认为不如大家一起集资,主要是庆祝平安的成绩,大家都同意吗?”

    说到这里,他的心中又有点扭拧,但想起家里人口众多,就算平均分配费用,最终应该能回收成本。

    更重要的是,这有助于易中海颜面,他已经预先得到了回报。

    加之易中海又好面子的性格,可能会愿意掏更多。

    他终于稍稍放松了些心情。

    易中海听到这话也深感赞同,恨不得当场应下,但他想到上周末才刚庆贺过,现在再办显得太张扬,而且也不清楚刘建是否真的有此打算,于是他摆摆手婉拒道:“我们心领各位好意,真的无需再次庆祝吧?”

    这场动静不小,贾家是不可能不知道、听不见的。

    听说刘建又有了风光的举动,还可能是大事儿,贾张氏的心情非常不佳。

    但鉴于这段时间两家族之间正在努力恢复交流,不好公开斥责,所以她压住心头火气,没有多言。

    而且看到院里的邻居们都前去祝贺,连三大爷也不例外,她生怕自家若是缺席,会被误以为有意为之,从而妨碍两家之间的和睦相处。

    贾张氏本不想派贾东旭去做个凑热闹的角色,但看着他回来后脸色阴沉、沉默不语,明显不悦,她冷笑一声转向秦淮茹:“那个易中海也不知道又要搞什么把戏,闹得人心惶惶。

    淮茹,去看看怎么回事,别让那个老头子胡闹。”

    秦淮茹对刘建今天的活动早已心生好奇,但她找到了避免挨骂的妙法,总是按兵不动。

    这时听了贾张氏的指示,她装作顺从地说:“好的,我去询问一下情况。”

    挤进东厢房时,她恰好碰到了三大爷以及其他人正劝说着易中海应允这次庆祝。

    听到他们的对话,她心里一动,借此机会开口道:“大伯、三大爷,不如让平安晚上回来,征求他的想法如何?”

    之前三大爷他们越劝,易中海反而越显冷静。

    在他看来,众人集资举行庆宴似乎降低了刘建在全厂演讲本身的意义,相比之下,显得略显不足。

    他也的确渴望听到平安的观点,于是借她的提议表示:“说得有道理,还是淮茹说得好,就等平安回家问问他的看法。

    况且上周刚办了庆祝,再次操办实在没有必要。”

    秦淮茹这时接着说道:“大娘们都在催促大家回去吃晚饭了,大伯,三大爷,还有各位叔伯们,不妨先回家享用餐饭,吃饱了再到大伯这里慢慢聊。”

    现在确是该用餐的时候,她的这句话引来大家笑声连连,随后都各自回家了。

    在人群散去后,她再次对易中海和一位大婶说明:“大叔大婶,我不是不懂事赶你们离开,实在是平安一直强调让你们按时用餐。”

    可能因为秦淮茹在场,呆柱并未跟其他人走,而是目不转睛地看着她。

    此刻听到她解释,他立刻笑着说:“淮茹你做得对,大叔大婶不会怪你的——他们只顾聊天,连饭都耽误了。”

    当大婶听到提及刘建时,并没有责怪秦淮茹,反而对她更加亲切。

    她微笑着:“你是在关心我们,我怎么会怪你呢?既然这样,你就留下来一块吃饭吧。”

    秦淮茹闻言心中暗暗高兴,大婶的邀请意味着对她态度的认可提升。

    然而在这个物资稀缺的时代,粮食尤为珍贵,她连忙婉拒:“不了,不了,我家已经煮好了,我自己回去就可以了。”

    大婶将馒头放在餐桌上,同时挽起她的手臂嗔道:“哪儿都得吃嘛,这点食物又够多了,你就留在这吧。”

    秦淮茹看到桌上有七八个馒头,估计易中海他们应该吃不完,但她还是坚持:“不了,平安晚上还会饿,也需要饭。”

    闻言,大婶的目光变得温柔了许多,笑道:“你这孩子,平安要是饿了,我会不管他吗?他平时可是很少这样吃的。”

    易中海注意到她的体贴与懂事,以及她在邻里间的好名声,于是也劝说道:“大婶都这么说了,你就留下一起吃吧。”

    接着看向呆柱:“呆柱,要不要你也留下来一起吃?”

    即使很想抓住这次难得与秦淮茹一起用餐的机会,呆柱明白易中海是出于客套,而且这里的食物不够分配。

    他只好恋恋不舍地答道:“不必了,我在家有热好的饭菜,我这就回家去了。”

    ……

    《京城晚报》编辑部一片忙碌景象,其忙碌的背后是来自红星轧钢厂编辑方洪带回的稿件所引发的讨论。

    《京城晚报》是京城日报社旗下的报纸,创立于本年三月。

    作为一家才运营半年的新媒体平台,它虽拥有京城日报社的雄厚背景,但仍处于发展阶段。

    所有报社人员都明白,《京城晚报》若想得到大众与上层关注,必须展现出亮眼的成果。

    眼下冬季正是煤炭中毒话题热门之时,且贴近民众生活与政治热点。

    而年前两个月强化工厂生产安全,无论在时事选择上还是政治考量方面都非常合适。

    所以,方洪敏锐觉察到这个报道的潜力。

    他翻阅清洗过的照片,最终聚焦在拍摄杨凤山、易中海以及刘建谈话的那一张上。

    对于年轻的刘建,方鸿原打算在他的报道中给予更多关注,没想到,他却婉拒了这一提议。

    他说:“我的个人价值并不重要,关键是我能将我学到的安全知识分享出去。”

    他的这种无私态度,使方鸿深受触动,更加不愿意忽视他对社会的贡献。

    作为报纸编辑,他在文中加入了额外的内容:“值得关注的是,这位名叫刘建的年轻人,年仅十五岁,在医疗考试时发现了多起煤气中毒的报告,他怀揣着爱国心和民众健康的关切,查找相关资料后与街道办的王主任合作,首先向附近居民普及煤气中毒和其他安全知识,并与红星钢铁厂共同促成了一场盛会……”

    拒绝宣传自己的背后,既有刘建私心作祟。

    他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公开自己的医生身份来进行后续计划,如果频繁作为榜样被报道,可能会对他保密的任务构成阻碍,让他难以按计划进行。

    另一方面,接触到平凡而又真诚的人群,以及站在万余名工友面前演讲,那种冲击和升华,确实提升了他内心的高度和觉悟,他的确曾如此表达过自己的感受。

    对于易中海提出邻舍们凑钱为他庆功的事情,刘建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道出了自己的忧虑:“老伯,虽然他们在大会上无法做到像我这般出色,但既然已经有些瞩目,我们还是低调点为宜。

    如果因此接受了他们的钱庆祝,私下可能会引来不必要的复杂看法。”

    易中海身为多年医院的“家长”,深知大众心态。

    他知道刘建有道理,所以询问也是出于尊重,如果真的要欢聚,他会安排妥当。

    听了刘建的回答,他感慨万千地说:“孩子,你真的长大了。”

    对此,刘建笑着打趣:“老伯您正值盛年,怎么说话那么世故呢?不过我要是有天花钱如流水,您上班得努力工作,下班得帮我照看母亲和将来的孩子、教育、购房等各种支出。”听着儿子的玩笑,易中海有些不高兴地说:“你要这么说,那我上下班都不能休息了么?”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