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章 药方
早春,霏霏细雨浸润梅枝。雨后枝叶像被春色点染,愈见青翠。
正是春寒料峭的时节,感染风寒的人越发多了。徐长卿在药房煎药,四个药罐子一起煎,会快一些。
师兄们相约晚上去看花灯,自然这种粗使的活都是他做的。徐长卿不以为意,母亲送他来医馆学艺的时候就再三交代,多做事,少说话。
想起母亲,徐长卿摸了摸随身携带的玉佩,这还是母亲卖了家中老宅换来的。
“卿儿,你父亲突遭横祸,你可一定要学好本事,他日若有机缘,你要查找出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徐长卿叹了口气,来了这么久,尽干些抓药,煮药的活儿,要不是自己趁着夜深人静,秉烛偷看师父的医书,这还多少学了些本事,不然就白白浪费了许多光阴。
“有没有人”医馆的大门被敲得砰砰响。徐长卿手拿烛台,一路小跑打开门,这么晚了还有人来看病,师父早已睡下,师兄们去看花灯还未回来。
敲门人身份非同寻常,虽是下人打扮,但身上穿的衣服料子价格不菲,想必主人定然身居高位。“曹大夫在吗?侯爷府有请。”
是侯爷府,平常都是师父带大师兄刘堂心上门去看病的,今天怎么亲自来请?
徐长卿不敢怠慢,连忙去请师父,师父已经起床在穿衣裳,应该被声音吵醒了。
“刘堂心呢?让他准备一下。”
“师兄还未回来,”刘长卿恭恭敬敬的回答。
师父看了他一眼,思量了片刻,“你,把我的药箱拿着,和我一起去。”
坐上马车,马儿跑得飞快,车夫想必心中十分着急,马鞭儿抽个不停。
侯爷府终于到了!高高的门楼耸立着,朱红色的大门敞开着,门口站着一个人,神情焦灼,看到他们下车,快步走上前来,“这边请。”
穿过几道回廊,来到大厅,师父接过徐长卿的药箱,吩咐道:“你在外面等。”
徐长卿端坐在宽敞大厅之中,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四周,大厅的摆设古朴典雅,架子上放着的摆件看起来都是稀世珍宝,却被主人随随便便摆放在那里,好像是寻常物品一样。
过了一会儿,有人匆匆忙忙拿着一张药方给徐长卿,“曹先生吩咐小哥去药馆煎药,他在府里等。”
徐长卿接过药方,迅速上了马车,准备赶往医馆。随着车轮滚动声响起,他转头向坐在车辕上的马夫询问:“你家侯爷究竟是身体何处不适啊?病情严重吗?”马夫听到问话后,稍微侧过头来回答道:“具体情况小人也不太清楚,只知道侯爷这几日旧疾复发,晚上人已昏迷。”说完便专心赶起马来。徐长卿听后眉头微皱若有所思,心中暗自揣测着侯爷可能患有的病症以及治疗方法。一路上两人再无交流,只有马蹄声响和车轮滚滚之声回荡在空野之中……
到了医馆,打开药方准备抓药:
人参 甘草炙 干姜 麻黄去节 独活 当归 川芎 石膏碎,绵裹,各二两 附子炮,一枚 桂心 白术 细辛各三分 防风五分 芍药二分 秦艽一两 杏仁去两仁尖皮,六十枚 黄芩一两。
徐长卿按照药方一一抓药,“不对”徐长卿心里暗暗叫道,侯爷昏迷,黄芩六十枚量太多,服用后只怕旧疾会加重。
侯王爷曾随先皇出使平叛,背部受过箭伤,应以散结消痈为主,为何师父下药这么重?
徐长卿自幼随父亲熟读医书,在家也曾给病人开过药方。来医馆后听从母亲叮嘱,不可显山露水,一切从头开始。旁人只道他是新来的小师弟,却不知他的医术远在师兄之上。
师父曹德若是当今有名的国医圣手,不可能会犯这样的错误,定是自己学艺不精,胡思乱想了。
徐长卿摇了摇头,笑自己自作聪明,竟敢编排师父的不是,遂按照药方抓药煎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