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国与家之辩
目送夫子走后,身后响起了张涣之的声音:“接下来的修行,精神力为主,丹,符二道为辅。”随后双手结印,幻化出一樽丹炉。
“小子,炼丹你有先天优势。你体内的神魂焰霸道至极,号称无物不可破。所以你能炼制的丹药天生就没有上限。不过你需用精神力去控制魂焰,这对你的精神力要求极为苛刻。也注定了你炼丹所耗费的精神力成倍增长。嗯?小子…你什么表情!?”
楚会渊的脸上阴晴不定,犹豫了一会还是说道:“师叔,你说的都对。但是假如,我是说假如啊,无法转换灵能的我,哪里来的灵魂力呢?”
张涣之闻言冷哼一声道:“哼,我道门自有妙法,可以在不转换灵能的前提下修炼精神力。不过凝聚出的精神力会损耗三成罢了”
似乎是生怕楚会渊嫌弃,又解释道:“这么好用的法子,收点手续费不应该么!这对你的精神力修炼有好处!咱们现在修的是术!是术!不是境界,懂不懂!”
“若是如此,那岂不是人人都可以修炼了?”楚会渊不解的问道。
“第一,此法需要修炼者拥有灵根。你小子是无法聚灵,不是没有灵根!第二,修炼精神力也是需要天赋的,不是谁都可以,这偌大的道门,如今也就我和师兄练成了。你楚氏一脉的天赋自然也不在话下!”张涣之没好气的解释道。
“师侄明白,让师叔费心了!”楚会渊由衷地说道。他能看出来眼前这个看似严厉的老者为了他花费了很多心思。
“嗯,你能理解就好。”张涣之说道,脸上多了一抹欣慰之色。
在传授了楚会渊精神力的修行之法后,又认真教导起炼丹来:“炼丹第一步要塑造炼制环境,以火愠养丹炉。不同的丹药需用不同程度的火候开炉。第二步,加入灵材,控制火焰,用最精确合适的温度祛除杂质。注意!这里的杂质祛除不是一步到位。而是需要你根据先后加入的药材特性来操作。”
张涣之说到这,丹炉内的火焰已经愠养完成。他一边将药材投入丹炉,一边继续开口道:“比如说我炼制的这枚一阶体魄丹,要先将灵角根放入,祛除了七成杂质后,再放入补血草。如此一来,在灵角根的淬炼达到九成后,补血草也同时达到了九成,最后再放入淬炼起来最快的益气草。这样它们就能同时达到最佳淬炼状态。好了,第三步,将其融合凝丹。第四步,丹成出炉。装入丹药适配的容器,收火。好了,你先尝试用精神力控制神魂焰吧。后面更多的知识现在暂且不用学”
一个上午的时间,楚会渊都在修炼精神力中度过。吃完午饭,他又开始了符箓咒术的学习。中午到下午学习的是咒术和用精神力施咒,下午到晚上则是书写符箓…
…
一周时间转眼过去…
又是一个清晨,楚会渊端坐于石桌旁等候着夫子。在后者到来后,两人又开始了对弈。
只见夫子说道:“昨日让你思考的问题有结果了吗?”
楚会渊道:“我观世之变迁,小家之兴亡,皆系于国家之盛衰。是以大家为重,小家为辅。”
夫子:“不然。夫私家者,乃众家之根本也。若小家不宁,何以期大家之安定?私家之兴,众家方有繁荣之望。”
楚会渊:“邦国强盛,则小家自然受益。如大家衰微,私家岂能独善其身?”
夫子:“小家乃邦国之基。若小家不稳,人心浮动,则大家难安。况人之所爱,莫过于亲。亲之所在,即为家之所在。若舍小家而不顾,则人心冷漠,国家岂能长久?”
楚会渊:“国家之兴亡,岂非重于一家之悲欢?若国家沦亡,则百姓皆为亡国奴,又何来家之安宁?”
夫子:国家之兴亡,固为大义。然小家之安宁,亦为人之常情。况国家之强盛,非一日之功。若人人皆能顾全小家,则国家自然兴旺。若人人皆舍小家而顾大家,则国家虽存,而人心已失。”
楚会渊:“众人之要,何可轻忽?众人之和,乃国家之基,社会之本。众人之力,可移山填海,可建邦立国。众人之智,可破迷开悟,可明道达理。众人之事,关乎国家兴衰,社稷安危,岂曰非要?”
夫子:“一家者,众人之根本,社会之基石也。一家之和,乃众人之和之始;一家之安,乃众人之安之基。一家之教,可化民成俗,可育人为本。一家之德,可扬善抑恶,可立人之本。一家之事,关乎人心向背,风俗淳厚,岂曰非要?”
楚会渊沉默良久:“我明白了!大家与小家,皆为重要。众人之盛,则一家安;一家之和,则众人宁。二者相辅相成,并行不悖,方为上策。”
夫子闻言满意地点头,笑道:“善”
直到这时,夫子才举起手中棋子,落入棋盘道:“天元!大道为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