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 章 不夜临淄
这一日,刘辩与荀彧、田楷来到渤海湾盐厂。
看到盐池内一片白茫茫堆积如山的结晶体,刘辩异常兴奋。
这些结晶体就是粗盐,是将海水引入盐池,经过淤积沉淀形成盐泥,再经过太阳暴晒结晶而成。
时下官方所供井盐、湖盐就是这种粗盐,杂质较多,还有一定毒性。
刘辩将《精盐制作术》交予田楷,说道:
“这些粗盐只是半成品,下面要通过溶解、过滤、熬制3道工序来制作高品质的精盐。”
随后,安排兵卒支起数百口巨型大锅,将粗盐盛入锅中加入卤水,慢慢加热不断搅拌,锅内粗盐便溶解为稀糊状液体。
与此同时,在另一口锅上已覆盖了用粗棉做成的滤纸。然后,将稀糊状液体倒入覆有滤纸的锅中,待过滤完成后将滤纸上面的杂质倒掉。
最后,对锅内经过过滤的液体加热熬制,蒸发掉水分,锅内便出现了纯白色粉末状物质。
刘辩用手指沾上少许,放入口中品尝,稍顷点点头道:
“成功了!”
“大人英明!大人真乃神人也!”古人对盐的重要性认识尤为深刻,听到刘辩的话大家激动不已,齐声欢呼。
待众人平静后,刘辩对荀彧、田楷道:
“盐厂逐步扩大规模,规范工艺,务必确保质量。精盐实行官产官销,州牧府直接掌控。价格上与现时官盐价相等,对穷苦平民价格减半。”二人躬身领命。
回到州牧府,刘辩对任红昌道:
“在全军内精选100名头脑灵活、武勇出众的人员,组建特务营,担负情报、刺杀等特殊任务。由你兼任特务营统领,从明日起训练半月。半月后,分赴大汉各州执行任务。”
“喏!”任红昌郑重应道。
随后,刘辩交给任红昌一份名册,包括董卓、吕布、王允、李傕、郭汜、曹操、袁绍、袁术、刘备、孙坚等,嘱其密切关注其动态,实时报告情况。
任红昌离去后,唐姬羞怯地说道:“公子,奴婢有一事禀报。”
刘辩搀扶着唐姬,温声道:“姬儿有话直说,不必拘泥。”
“奴婢有孕了!”唐姬红着脸道。
“啊?太好了!”刘辩兴奋地拥抱着唐姬。
穿越以来,自已身处险境,又匆忙奔波,尚未过多的关注自己这位妃子,只是例行公事式行过几次房。
乱世争雄,君主的子嗣相当重要,意味着接续、传承和事业永续,也是团队凝聚力所在。
从现在起,自己在乱世有后了,事业即将后继有人了。
“姬儿,辛苦了!”看着容光焕发又尽显妩媚的唐姬,刘辩欣喜不已。
然而,唐姬继续道:“奴婢想说的是,奴婢身体不便,此今日始由任红昌服侍公子入寝吧。”
刘辩心生一股感动:“姬儿,不用了。我不需要别人侍寝,你保重好自己。”
这几日,临淄城内世家、豪族、大户们都在疯抢一种酒。
这种酒由一家不知何时突然冒出的“状元红酒肆”专卖,最初无人问津。
有一天,一伙混混上酒肆收取保护费,店家称尚未开张,用两坛酒相抵。混混见店家确无现银,便携酒而归。
过了几日,从混混口中传出“状元红乃琼浆玉液”的说法,众人皆不信其实。
店家便每日无偿赠酒50坛,3日后改赠为售。然而,3日后购酒者却已络绎不绝。每日数千买家去争50坛酒,太多人即便半夜排队也与酒无缘。
后来有人提议,竞价购买,价高者得。店家表示同意,但每人只限一坛。
于是,“状元红”居然每坛卖到100两银,而且竞争之势愈演愈烈。所幸,店家后来把每日所供酒增加到500坛,但依然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
一时间,临淄城内突然如雨后春笋般新开了一大批酒肆、酒舍、酒楼及茶肆、食馆等。
这些店铺每家都有一坛“状元红”或“女儿红”作为镇店之宝,以酒为引,或茶或食或歌舞,处处繁华热闹大异于常。
尤其到了夜晚,到处张灯结彩、人头攒动,有的街巷灯红酒绿,呈现歌舞升平景象。
这天上午,太史慈给刘辩带来了期待中的好消息:军垦营种植的马铃薯成熟了。
刘辩立即赶到军垦营,看到金灿灿如番瓜大小的马铃薯,兴冲冲问道:“总共收获了多少?”
太史慈眉飞色舞的答道:“主公赐吾1000斤种子,每亩用种5斤,种了200亩,亩收大约万斤,总共收获200万斤。”
刘辩心中震撼,马铃薯适应性强,产量高,在青州一年可种植两季,不出一两年青州民众口粮及军粮都将得到充裕保障。
想到这里,遂对太史慈道:
“所收马铃薯全部用作种子,再种40万亩。”
“喏!”太史慈欣然领命。
不知不觉间,已到了农历春节。刘辩穿越乱世已经一年了,心中不由感慨万端。
除夕之夜,刘辩带着女扮男装的唐姬、任红昌来到了临淄街巷中。
此时,华灯初上,到处灯火辉煌,流光溢彩,人流如织。浏览完大半街巷后,3人步入了“楼外楼酒庄”。
此酒庄是一群庄园式建筑群,富丽堂皇、五彩缤纷;酒庄有酒有茶,有食有歌舞,有琴棋书画,尽显奢华高雅,里外几层雅间均人满为患。
刘辩3人落座到中厅大堂内。店家即上前张罗,刘辩问店内可有“状元红”贡酒,店家答:“有,但每人仅限一觥。”刘辩便让店家只上些茶和点心,3人边品茶边欣赏着歌舞。
这时,邻桌几个儒生引起了刘辩注意,其中一锦衣青年对一青衫青年道:“伟长兄,明日你便要远赴许昌,吾赠诗一首,以壮行色。”说罢,便吟咏起来:
谁谓相去远,隔此西掖垣。
拘限清切禁,中情无由宣。
思子沉新曲,长叹不能言。
遥望西苑园,细柳夹道生。
方塘含清源,轻叶随风转。
兼烛八纮内,物类无颇偏。
我独抱深感,不得与比焉。
高义厉清云,灼灼有表经。
刘辩听到此,心中一震,这两位难道是刘祯、徐干,2人皆为“建安七子”,是东汉末年著名的诗人、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