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风俗通义译注 > 卷三

卷三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愆礼

    【题解】

    愆礼就是违背、违反礼仪。

    应劭认为礼义有其自身的标准,应该是让贤者可以降低标准俯就,不肖者踮起脚也能够得着。本篇用好几则故事来讲丧礼,描述为上司、老师、妻子服丧的正确之道。其中讲到山阳太守薛恭祖丧妻而不哭,民间认为“妻非礼所与”,应劭对此加以批判,认为替妻子服丧是对妻子的尊重。因为妻子操持家务、服侍公婆、生儿育女,相当不容易,就连鸟兽失去同伴都会哀鸣,何况有着七情六欲的人呢?应劭认为士大夫丧妻之后为了掩饰内心悲痛,外表依然装得庄重谨慎,这是扭曲本性,虚伪到了极点。应劭在这里展示了封建王朝士大夫的柔情,难能可贵,可与东汉文学史上写下《与妻徐淑书》而传为千古佳话的秦嘉相媲美。

    应劭主张中庸,认为过犹不及。所以像陈子威把路上偶遇的老妇当做母亲来供养,宣度按照对待父亲的礼仪为老师服丧,薛恭祖丧妻不哭,太尉山阳王龚却和儿子们一起为亡妻执哀杖,诸如此类,虽然围观者都不加辨析地妄加赞赏,应劭却认为都是愆礼。至于像郝子廉这种到妹妹家吃饭都要付钱,张伯大、邓子敬装模作样欺世盗名,袁夏甫明哲保身到连母亲、子女都不见等等,应劭也是一律反对的。

    应劭虽然坚持儒家所宣扬的“不为礼,无以立”,但他对汉代“礼仪”的虚伪、繁琐、谬误已有充分的认识,并给予了毫不留情的揭露和批判。

    夫圣人之制礼也,事有其制1,曲有其防2,为其可传,为其可继3,贤者俯就4,不肖跂及5。是故子张过而子夏不及6,然则无愈7;子路丧姊,期而不除,仲尼以为大讥8;况于忍能矫情9,直意而已也哉10?《诗》云:“不愆不忘,帅由旧章。”《论语》:“不为礼,无以立。”故注近世苟妄曰《愆礼》也。

    【注释】

    1制:规章,制度。

    2曲:细事,小事。防:戒备,预先做好应急的准备。

    3为其可传,为其可继:语见《礼记·檀弓上》:“弁人有其母死而孺子泣者,孔子曰:‘哀则哀矣,而难为继也。夫礼,为可传也,为可继也,故哭踊有节。’”

    4俯就:降格相从,屈尊下从。就,靠近,接近。

    5跂(qi)及:犹企及。踮起脚来够得着。跂,踮起脚。及,够得着。

    6子张过而子夏不及:《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子张,颛孙师。子夏,卜商。两人都是孔子学生。

    7愈:贤,胜过。

    8“子路丧姊”几句:《礼记·檀弓上》:“子路有姊之丧,可以除之矣,而弗除也。孔子曰:‘何弗除也?’子路曰:‘吾寡兄弟而弗忍也。’孔子曰:‘先王制礼,行道之人,皆弗忍也。’子路闻之,遂除之。”期(ji),一周年。除,除去丧服。讥,指责。

    9矫情:故意违反常情,以示高异。

    10直意:顺心,如意。已:停止,罢了。

    不愆不忘,帅由旧章:语见《诗经·大雅·假乐》。愆,过错。忘,忘记。帅,遵行,遵循。

    不为礼,无以立:此处的“不为礼”在《论语·季氏》作“不学礼”,《论语·尧曰》作“不知礼”。

    苟妄:胡作非为。

    【译文】

    圣人制定礼仪,大事有具体规定,小事有具体约束,制定礼仪是为了可以流传和继承,贤者降低标准可以靠近,不肖者踮起脚也可以够得着。所以子张过了头而子夏还赶不上,但是子张并没有超过子夏;子路为姐姐服丧,过了一年还没有除服,孔子尚且为此狠狠地批评他;何况是对于这些抑制本性、故意违背常情,自己顺意才停止的事情呢?《诗经》说:“不犯错误不忘古训,一切遵循旧的典章。”《论语》说:“不懂得礼,就不能立足于社会。”所以记载近世各种胡作非为的事,篇名叫《愆礼》。

    九江太守武陵陈子威

    九江太守武陵陈子威1,生不识母,常自悲感。游学京师,还于陵谷中,见一老母,年六十余,因就问:“母姓为何?”曰:“陈家女李氏。”“何故独行?”曰:“我孤独,欲依亲家。”子威再拜长跪自白曰2:“子威少失慈母,姓陈,舅氏亦李,又母与亡亲同年,会遇于此,乃天意也。”因载归家,供养以为母。

    【注释】

    1武陵:东汉武陵郡,治临沅(今湖南常德)。

    2长跪:直身屈膝成直角的跪礼。古时席地而坐,坐时两膝据地,臀部压在脚后跟上。长跪时则伸直腰股,以示庄敬。

    【译文】

    九江太守武陵人陈子威,生下来就失去母亲,常常独自悲哀伤感。他到京师游学,回来时经过山谷,看到一个老妇人,年纪六十多岁,于是上前问道:“您姓什么?”老妇人说:“陈家的女子李氏。”“您为什么独自行走?”回答道:“我孤独一人,想要去投靠亲戚家。”子威拜了两拜直身而跪说明道:“我从小就失去母亲,我姓陈,舅舅家也姓李,而且您和我过世的母亲同年,在此相遇,这是天意啊。”于是载着老妇人回家,把她当母亲供养。

    谨按:《礼》:“继母如母,慈母如母1。”谓继父之室2,慈爱己者,皆有母道3,故事之如母也。何有道路之人而定省4?世间共传丁兰克木而事之5,今此之事,岂不是似?如仁人恻隐,哀其无归,直可收养6,无事正母之号耳。

    【注释】

    1继母如母,慈母如母:语见《仪礼·丧服》。慈母,指称父妾无子者,因奉父命而养育自己成人,故称之为“慈母”。

    2继父之室:指继母。

    3母道:母亲的辈分。道,辈分,行辈。《仪礼·丧服》:“其夫属乎父道者,妻皆母道也;其夫属乎子道者,妻皆妇道也。”郑玄注:“道,犹行也。”

    4定省:子女早晚向父母请安问好的礼节。定,铺床安枕。省,请安问候。《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

    5丁兰克木而事之:《武梁祠堂画像》:“丁兰二亲终殁后,立木为父,邻人假物,报乃借与。”刘向《孝子传》、干宝《搜神记》皆有丁兰刻木事亲事,然所刻为母亲之像。克,通“刻”。

    6直:仅,只是。

    【译文】

    谨按:《仪礼》说:“继母如同母亲,没有子女的父亲之妾也如同母亲。”是说继母、对自己慈爱的父亲之妾,在辈分上都属于母亲一辈,所以像母亲一样侍奉她们。哪里有道路上遇到的人就当成母亲侍奉的?世上流传丁兰刻木为父母之像而侍奉它,现在这件事,难道不类似吗?如果仁人有恻隐之心,哀伤她无家可归,也只能收养她,而不能用母亲的名号来供养她。

    大将军掾燉煌宣度

    大将军掾燉煌宣度1,为师太常张文明制杖2。

    【注释】

    1大将军:汉大将军金印紫绶,地位因人而异,与三公相上下,与丞相相当。自西汉武帝时起领录尚书事,外主征战,内秉国政,权势超过丞相。东汉多以贵戚担任,位在三公之上。掾(yu&agrave;n):原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属官的通称。燉煌:东汉敦煌郡,治今甘肃敦煌西。

    2太常:东汉太常,为诸卿之首。职掌宗庙祭祀礼仪,兼选试博士。秩中二千石。张文明:疑为张焕(一作“奂”),字然明,由大司农转太常,后人皆称之为“太常”。制杖:哀杖,是丧礼中孝子所执之杖。

    【译文】

    大将军掾敦煌人宣度,替老师太常张文明执哀杖。

    谨按:《礼记》1:“孔子之丧,门人疑所服2。子贡曰:‘昔夫子之丧颜回3,若丧子而无服4,至子路亦然。请丧夫子如丧父而无服。’群居则否5。”今人乃为制杖,同之于父,论者既不匡纠,而云观过知仁6,谓心之哀恻,终始一者也。凡今杖者,皆在权戚之门,至有家遭齐衰同生之痛7,俯伏坟墓,而不归来,真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也?无他也,庶福报耳8。凡庸小生,夫何讥称;然宣度凉州名士9,吾是以云耳。

    【注释】

    1《礼记》:以下引文见《礼记·檀弓上》。

    2疑:迷惑,犹豫不定。

    3颜回:孔子最喜欢的弟子。

    4无服:不穿丧子的丧服。

    5群居则否:卢文弨《群书拾补》据《礼记·檀弓上》孔颖达正义补“绖,出则”三字。译文从之。

    6观过知仁:仔细考察某人犯的错误就能知道他是不是仁人了。语本《论语·里仁》:“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7齐衰(zi cui):五种丧服之一,是仅次于斩衰的服制。丧服以粗麻布制成,把丧服下部的边折转缝整齐,故称为“齐衰”。服期,为继母、慈母服三年;孙为祖父母,夫为妻服一年;为曾祖父母服五月;为高祖父母服三月。衰,同“缞”。古代用粗麻布制成的毛边丧服。同生:谓同父所生,因以指兄弟。

    8庶:希望。福报:福德报应。

    9凉州:西汉武帝置凉州,为十三刺史部之一。东汉治陇县(今甘肃天水张家川)。

    【译文】

    谨按:《礼记》说:“为孔子办丧礼的时候,弟子们对应该穿什么丧服犹豫不决。子贡说:‘从前夫子为颜回治丧,好像死了儿子但不穿丧服,到了给子路办丧礼也是这样。让我们为夫子办丧礼犹如死了父亲一样但不穿丧服。’聚在一起的时候就系上麻带,出门就不是这样做。”现在的人为老师执哀杖,将他等同于父亲,议论的人也不纠正,而说仔细考察某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是不是仁人了,说人的内心悲痛,是始终如一的。大凡当今执哀杖之人,都在权豪贵族之家,以至于有人家里遭受近亲或兄弟丧亡的悲痛,本该俯伏哭倒在坟墓上,却不回家,真的是不爱自家的亲人而去爱其他人吗?没有别的原因,只是期望得到权豪贵族人家的好处罢了。平庸小辈,用不着评论,但宣度是凉州名人,我因此才说这件事。

    山阳太守汝南薛恭祖

    山阳太守汝南薛恭祖1,丧其妻,不哭,临殡2,于棺上大言:“自同恩好,四十余年,服食禄赐,男女成人,幸不为夭,夫复何恨哉!今相及也。”

    【注释】

    1山阳:东汉山阳郡,治昌邑(今山东金乡西北)。薛恭祖:薛勤,字恭祖,汝南(今河南平舆北)人。曾任山阳太守。

    2临:将要。殡:把灵柩送到墓地去。

    【译文】

    山阳太守汝南人薛恭祖,他的妻子死了,他不哭,将要出殡的时候,他在棺木前大声说:“自从结为恩爱夫妻,四十多年了,享用俸禄赏赐,儿女都已长大成人,庆幸没有夭折,还有什么遗憾呢!现在我要随你而去。”

    谨按:《礼》为適妻杖,重于宗也1。妻者,既齐于己2,澄漠酒醴3,以养舅姑,契阔中馈4,经理蚕织,垂统传重5,其为恩笃勤至矣6。且鸟兽之微,尚有回翔之思7,啁噍之痛8;何有死丧之感,终始永绝,而曾无恻容?当内崩伤9,外自矜饬10。此为矫情,伪之至也。俚语:“妇死腹悲,唯身知之。”又言“妻非礼所与”,此何礼也?岂不悖哉!太尉山阳王龚,与诸子并杖。太傅汝南陈蕃、袁隗,皆制衰绖,列在服位,躬入隧,哀以送之,近得礼中。王公诸子魏杖,亦过矣。

    【注释】

    1《礼》为適妻杖,重于宗也:语见《仪礼·丧服》。適妻,正妻。適,同“嫡”。

    2齐:相同,一样。《说文解字》:“妻,妇与夫齐者也。”

    3澄漠:澄澈,使之清。《尔雅》:“漠,清也。”

    4契阔:勤苦,劳苦。中馈:指家中供给饮食等事。

    5垂统:传给子孙。传重:古谓以丧祭及宗庙之重责传之于孙。古代宗法严嫡庶之别,若嫡子残疾死亡,或子庶而孙嫡,即以孙继祖。由祖言之,谓之传重,由孙言之,谓之承重。

    6恩:恩爱。笃:厚道。勤:勤劳。

    7回翔:盘旋地飞,不肯离开。

    8啁噍(zhou jiu):鸟鸣声。

    9当:应当,应该。崩伤:痛心悲伤。

    10矜饬:矜持,谨慎。

    太尉:秦至西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汉武帝时改称大司马。东汉时太尉、司徒、司空,并称三公。王龚:字伯宗,东汉顺帝永和元年(136)拜太尉。

    并:一并,一起。

    陈蕃:字仲举,汉桓帝永康元年(167)为太傅。袁隗:字次阳,袁安之孙,汉献帝初为太傅。

    衰绖(di&eacute;):指丧服。绖,古代服丧期间结在头上或腰部的麻带子。

    隧:墓道。

    礼中:合乎礼。

    王公:指前文所言之王龚。魏杖:自降身份执哀杖。魏,卢文弨《群书拾补》曰:“疑‘猥’。”猥,犹辱、承。

    【译文】

    谨按:《仪礼》讲为正妻服丧执哀杖,这是对宗族的看重。妻子与自己是一体的,滤清美酒,奉养公婆,勤劳地准备家中膳食,料理养蚕纺织,传宗接代,她恩爱厚道勤于家事已经做到极致了。况且微小如鸟兽,尚且有失去伴侣而盘旋飞翔的思念,悲哀的号叫,哪有面对死亡的感伤,生离死别而毫无悲戚之容呢?这些人应该是内心悲伤,而外表庄重谨慎。这是掩饰真情,虚伪到了极点。俗话说:“妻子死了内心悲伤,只有自己最清楚。”又说“妻子不是要以礼相待的”,这是什么礼呢?岂不是荒谬吗?太尉山阳人王龚,与儿子们一起为妻子执哀杖。太傅汝南人陈蕃、袁隗都是按照服丧的礼制穿丧服,亲自进入墓道,悲伤地为妻子送葬,差不多是合乎礼的。王公与儿子们一起执哀杖,则又太过分了。

    弘农太守河内吴匡

    弘农太守河内吴匡伯康1,少服职事2,号为敏达3,为侍御史,与长乐少府黄琼4,共佐清河王事,文书卬成5,甚嘉异之6。后匡去济南相,琼为司空,比比援举7,起家8,拜尚书9,迁弘农,班诏劝耕10,道于渑池,闻琼薨,即发丧制服,上病,载辇车还府。

    【注释】

    1弘农:东汉弘农郡,治弘农(今河南灵宝东北故函谷关城)。河内:东汉河内郡,治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吴匡伯康:吴匡,字伯康。灵帝时为大将军何进部将,后为袁绍部将。

    2服:从事,做。

    3敏达:聪慧而通达事理。

    4长乐少府:秩二千石,掌皇太后宫中事务。与太仆,卫尉并为太后三卿,其位居中宫少府、少府正卿之上。无太后则缺,太后崩则省,不常置。长乐,长乐宫。汉代主要宫殿之一,汉惠帝后为太后居地。少府,汉代制度,皇太后宫置少府一人掌之,秩次如中宫。黄琼:字世英。顺帝永建中,拜议郎,迁尚书仆射。历任尚书令、魏郡太守、太常。桓帝时,历任司空、太仆、司徒、太尉、大司农等职。梁氏被诛,复拜太尉。卒赠车骑将军,谥忠侯。传见《后汉书》。

    5卬(yǎng):同“仰”。仰仗,仰望,仰慕。

    6嘉异:特别赞美。

    7比比:每每,频频。援举:引荐。

    8起家:从家中被荐举。谓出仕为官。

    9尚书:东汉时正式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从此三公权力大为削弱。

    10班诏:颁布诏书。班,颁布。劝耕:汉制,郡守常在春季巡行所辖县邑,鼓励民众耕桑。

    渑(miǎn)池:渑池县,治今河南渑池西。

    制服:服丧服。

    辇(niǎn)车:一种便车,多用人挽拉。

    【译文】

    弘农太守河内人吴匡,字伯康,年轻时任职做事,以敏达著称,任侍御史,和长乐少府黄琼,共同辅佐清河王,文书都仰赖他写作,黄琼非常赞许看重他。后来吴匡辞掉济南相,黄琼是司空,每每引荐吴匡,吴匡又出来做官,担任尚书,又任弘农太守。他颁诏鼓励农耕,经过渑池时,听闻黄琼去世,马上办理丧事穿上丧服,向朝廷报称生病,乘辇车回府了。

    谨按:《春秋》:“大夫出使,闻父母之丧,徐行而不反,君追还之,礼也1。”匡虽为琼所援举,由郡县功曹、州治中、兵曹位朝廷尚书也2,凡所按选3,岂得复为君臣者耶4?今匡与琼其是矣。剖符守境5,劝民耕桑6,肆省冤疑7,和解仇怨,国之大事,所当勤恤,而顾私恩,傲狠自遂8,若宫车晏驾9,何以过兹?论者不深察,而归之厚,多有是言,及其人患失,而亦曰其然。司空袁周阳举荀慈明有道10,太尉邓伯条举訾孟直方正,二公薨,皆制齐衰,世非一。然荀、訾通儒,于义足责。或举者名位斥落,子孙无继,多不亲至,何乃衰乎!过与不及,古人同称,吊服之制,斯近之矣。

    【注释】

    1“大夫出使”几句:《春秋公羊传·宣公八年》云:“大夫以君命出,闻丧,徐行而不反。”《春秋繁露·精华》篇:“徐行不反者,谓不以亲害尊,不以私妨公也。”

    2功曹:汉代郡守下有功曹史,简称功曹,相当于郡守的总务长,除掌人事外,并得与闻一郡的政务。治中:汉代置治中从事史,为州刺史的助理。兵曹:汉代置兵曹从事,主管一州的军事。

    3按选:考选。通过考查选用人员。

    4君臣:汉、魏時,以属吏与主官为君臣关系。

    5剖符:古代帝王分封诸侯、功臣时,以竹符为信证,剖分为二,君臣各执其一,后因以为分封、授官之称。剖,分开。

    6耕桑:种田与养蚕。泛指从事农业。

    7肆:赦宥,宽缓。省:减少。

    8傲很:傲慢凶狠。很,同“狠”。自遂:随心所欲。

    9宫车晏驾:天子去世。宫车,代指天子。晏驾,车驾晚出。古代称帝王死亡的讳辞。

    10袁周阳:袁逢,字周阳,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北)人。汉灵帝光和元年(178)为司空。荀慈明:荀爽,一名谓,字慈明,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博学洽闻,世称硕儒,颍川为之语曰:“荀氏八龙,慈明无双。”有道:汉代选举科目之一。

    邓伯条:卢文弨《群书拾补》曰:“钱云:‘当是邓盛,《灵帝纪》注云:字伯能。’”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升任太尉。訾孟直:生平不详。方正:汉代选举科目之一。

    过与不及,古人同称:犹言过犹不及。指事情做得过分,就像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语本《论语·先进》:“子贡曰:‘师与商也孰贤乎?’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也。’”同称,一同述说,表示同等看待。

    吊服之制,斯近之矣:意谓对于吊丧服制,人们也认为过与不及都不对。

    【译文】

    谨按:《春秋》说:“大夫奉命出使,听闻父母去世,也只能慢慢走而不能回来,君主派人追上他召回才回,这是礼。”吴匡虽然是黄琼引荐的,由郡县功曹、州治中、兵曹而官至朝廷尚书,但大凡考察选拔出来的官员,哪里还能与旧主官再论君臣呢?如今吴匡和黄琼就是这样。接受天子任命守卫边境,鼓励民众耕田种桑,赦免减少冤狱疑案,和解仇隙怨恨,这是国家大事,理当费心体恤,但他顾念私人恩情,傲慢恣肆,随心所欲,如果是天子驾崩,还能用什么比这更隆重的礼仪呢?议论的人不深入考察,而将这种行为归之于仁厚,很多人持有这种言论,还有的人害怕失去职位,也是这样说。司空袁周阳以有道举荐荀慈明,太尉邓伯条以方正举荐訾孟直,袁周阳、邓伯条死后,荀慈明、訾孟直都为他们穿丧服,像这种事世上并非只有一件。但荀慈明、訾孟直都是学识渊博的儒生,在道义上足以指责他们。有的举荐者名位衰落,子孙不能继承,被举荐的人大多不亲自前往,更不要说穿丧服了。过分与不足,古人同等看待。对于吊丧服制的规定,也是这样看待的。

    河南尹太山羊翩祖

    河南尹太山羊翩祖1,在家;平原相封子衡葬母2,子衡故临太山数十日3,时翩祖去河南矣,子衡四从子曼慈复为太山4,士大夫用此行者数百人5,皆齐衰绖带,时与太尉府自劾归家6。故侍御史胡毋季皮独过相候7,求欲作衰8。谓:“君不为子衡作吏,何制服?”曰:“众人若此,不可独否。”又谓:“足下径行自可9,今反相历10。令子失礼,仆豫愆。古有吊服,可依其制。”因为裁缟冠帻袍单衣,定,大为同作所非。然颍川有识陈元方、韩元长、綦毋广明咸嘉是焉。

    【注释】

    1河南:东汉河南郡,治雒阳(今河南洛阳)。太山:东汉太山郡,又作“泰山郡”,治奉高(今山东泰安东)。羊翩祖:此指羊陟,字嗣祖。“翩”字误。羊陟出身官宦世家,初举孝廉,后历官冀州刺史、城门校尉、尚书令、河南尹等。在职抑制豪强,反对宦官专权。以党锢免官,卒于家。为名士“八顾”之一。

    2平原:东汉或为郡,或为国。治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汉桓帝建和二年(148),封帝弟刘顾为平原王。

    3临:治理,统治。

    4四从:是指四代堂房亲族。从,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即堂房亲属。

    5行者数百人:卢文弨《群书拾补》疑“行”下脱“服”字。行服,穿孝服居丧。

    6时与太尉府自劾归家:此句是说羊陟到太尉府自我检举过失辞职回家。

    7胡毋季皮:胡毋班,字季皮,东汉太山人,轻财赴义,为汉末名士。曾任侍御史。胡毋为复姓。

    8作衰:服丧。

    9径行:直接行动,不必考虑其他因素。

    10历:乱,紊乱,引申为扰乱。

    仆:此为羊嗣祖谦称。豫愆:参与其过,犯同样的错误。

    缟:白色。帻:头巾。单衣:古代官吏的服装。或为朝服。同作:卢文弨《群书拾补》疑“作”当是“行”。

    陈元方:陈纪,字元方,颍川许(今河南许昌东)人。性至孝。及遭党锢,发愤著书数万言,著有《陈子》。韩元长:韩融,字元长,颍川舞阳(今河南舞阳西北)人。少能辩理,不为章句之学,声名甚盛。献帝初,官至太仆。綦(q&iacute;)毋广明:綦毋闿(kǎi),字广明。綦毋为复姓。

    【译文】

    河南尹太山人羊陟,免官在家;平原相封子衡埋葬母亲,子衡曾经治理太山郡数十日,那时羊陟已经不作河南尹了,子衡的远房侄子曼慈又治理太山郡,士大夫因此送葬的有数百人,都服齐衰结上绖带,当时羊陟到太尉府自我弹劾要求回家,原侍御史胡毋季皮独自问候他,想请求服齐衰。羊陟说:“你不曾做过子衡的下属,为什么要服丧呢?”胡毋季皮说:“大家都这么做,我不可以独自一人不这样。”羊陟又说:“您自己直接行动就可以,现在反而把事情搞乱了。让您失礼,让我也犯了错误。古代有吊丧的服制,可以依据它的规定。”于是裁白绢做成冠帻衣袍朝服,这样确定后,大为同行所非议。而颍川有见识的陈元方、韩元长、綦毋广明都赞许这种做法。

    谨按:《礼》:“为旧君齐衰三月1。”谓策名委质2,为臣吏者也。子衡临郡日浅,无他功惠,又非其身;翩祖位则亚卿3,雅有令称,义当纲纪人伦4,为之节文5。而首倡导,犯礼违制,使东岳一郡朦朦焉6,岂不愍哉7!由郕人失兄,子皋为之衰8,虽失于子衡,归于曼慈者矣。

    【注释】

    1为旧君齐衰三月:语本《仪礼·丧服》:“传曰:大夫为旧君,何以服齐衰三月也?大夫去君,扫其宗庙,故服齐衰三月也,言与民同也。何大夫之谓乎?言其以道去君而犹未绝也。”

    2策名:名字写在简策上。古人开始做官时,必须先把名字写在简策上。策名也就是出仕、做官的意思。委质:委身事君。质,指形体。也有人认为“质”是给主君献上进见的礼物,一般是雉。

    3亚卿:指郡守。郡守位次于九卿。羊陟为河南尹,即河南郡的最高长官,相当于郡守,所以说他“位列亚卿”。

    4纲纪:治理,管理。人伦:礼教所规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指尊卑长幼之间的等级关系。

    5节文:制定礼仪,使行之有度。

    6东岳一郡:指太山郡。朦朦:昏昧无知。

    7愍:同“悯”。

    8由郕(ch&eacute;ng)人失兄,子皋为之衰:《礼记·檀弓下》:“成人有其兄死而不为衰者,闻子皋将为成宰,遂为衰。成人曰:‘蚕则绩而蟹有匡,范则冠而蝉有,兄则死而子皋为之衰。’”由,通“犹”。郕,即成,古邑名。在今山东宁阳东北。子皋,孔子弟子,为人至孝。

    【译文】

    谨按:《仪礼》说:“为过去的君主服齐衰三个月。”是说姓名写在简策上委身事君,成为大臣的属官。子衡治理太山郡的时间很短,没有其他功德恩惠,又不是他自己的丧事;羊陟位列亚卿,向来有着美好的名声,道义上应当约束人伦,为大家规范礼仪。但他首先倡导犯礼违制,使得太山一郡都糊里糊涂,难道不是令人痛心吗?就像郕人死了哥哥,因为子皋才为哥哥服齐衰一样,虽然子衡有过失,但也应归咎于曼慈。

    太原郝子廉

    太原郝子廉,饥不得食,寒不得衣,一介不取诸人1。曾过娣饭2,留十五钱,默置席下去。每行饮水,常投一钱井中。

    【注释】

    1介:通“芥”。小草。比喻细小的东西。

    2娣:妹妹或弟妇。此处应指妹妹。

    【译文】

    太原人郝子廉,饥饿时吃不上饭,寒冷时穿不上衣服,但任何微小的东西都不从别人那里拿。他曾经到妹妹家吃饭,留下十五钱,悄悄放在座席下后离开。每次外出喝水,常常投一钱到井里。

    谨按《易》称:“天地交,万物生;人道交,功勋成1。”《语》:“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弊之,而无憾2。”士相见之礼,贽用腒雉3,受而不拒,而交答焉4。唯祭饭然后拜之5。孔子食于施氏,未尝不饱6。何有同生之家,而顾钱者哉7?伤恩薄礼,弊之至也。孟轲讥仲子吐之羹,而食井上苦李8。鲍焦耕田而食9,穿井而饮,非妻所织不衣,饿于山中,食枣,或问之:“此枣子所种耶?”遂呕吐,立枯而死10。世不乏异,惟其似旃。孔子疾时贪昧,退思狂狷;狷者有所不为,亦其介也。

    【注释】

    1“天地交”几句:当引自《周易·泰卦》彖辞下的古注。《周易·泰卦》:“彖曰:……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扬雄《法言·修身篇》亦用此文,未标出处。

    2“愿车马衣轻裘”几句:语见《论语·公冶长》。

    3贽:古时初次拜见所送的礼物。腒(ju)雉:干野鸡肉。腒,干腌肉。雉,野鸡。

    4交答:相互答礼。

    5唯祭饭然后拜之:《论语·乡党》:“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祭饭,似当作“祭肉”。

    6孔子食于施氏,未尝不饱:《礼记·杂记二》载:“孔子曰:‘吾食于少施氏而饱,少施氏食我以礼。’”施氏,即少施氏,鲁惠公之子施父之后。

    7顾钱:付钱。顾,通“雇”。付钱。《后汉书·宦者传》:“贱买十分雇一。”注:“雇谓酬其价也。”

    8孟轲讥仲子吐(y&igrave;)之羹,而食井上苦李:事详见《孟子·滕文公下》:陈仲子住在於陵,三天没有饮食,耳朵听不见,眼睛看不见。井上有李子,金龟子的幼虫已将其蛀食大半,他爬过去,摘下来吃,咬了三口,耳朵才有听觉,眼睛才有视觉。他认为其兄的俸禄不义,不肯吃他的东西。有一次他的母亲将别人送给其兄的一只鹅宰了,把鹅肉送给他吃。他知道内情后将肉吐出。孟子讥讽了此事。仲子,陈仲子,齐国人,世被称为田仲、陈仲、於陵仲子。,鹅叫声。亦借指鹅。

    9鲍焦:周时隐士,行为高洁,非议俗世。其事迹各书所载皆有差异,大概是因为传闻有所不同。

    10立枯而死:枯槁而死。

    旃(zhān):代词。相当于“之”。

    狂狷(ju&agrave;n):指志向高远的人与拘谨自守的人。狷,洁身自好,安分守己。

    狷者有所不为:狷者不肯做不义之事。《论语·子路》:“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介:次一等。

    【译文】

    谨按:《易》说:“天地交感,万物生长;人道交感,功勋成就。”《论语》说:“愿意把我的车马衣服,同朋友共同使用直到用坏,也没有什么不满。”士人相见的礼节,礼物用干腌的野鸡,接受不拒绝,而相互答礼。只有接受祭祀的饭菜才行拜礼。孔子在施氏家吃饭,从没有没吃饱的。哪有在同胞妹妹家吃饭,而付钱的呢?伤害亲恩轻视礼节,错误到了极点。孟子讥讽陈仲子吐掉鹅肉而吃井上边的苦李。鲍焦耕田吃自己种的粮食,打井喝井水,不是妻子织的衣服不穿,在山中很饥饿,吃了枣子,有人问他:“这枣子是你种的吗?”他于是吐了出来,枯槁而死。世间有不少奇人异事,郝子廉就像他们这样。孔子痛恨那个时代贪婪昏昧之人,反而思念志向高远的人与拘谨自守的人,拘谨自守的人有些事件是坚决不做的,也是退而求其次了。

    南阳张伯大

    南阳张伯大1,邓子敬小伯大三年,以兄礼事之。伯卧床上,敬寝下小榻,言:“常恐清旦朝拜2。”俱去乡里,居缑氏城中3,亦教授,坐养声价4,伯大为议郎、益州太守5,子敬辟司徒6,公车征7。

    【注释】

    1南阳:东汉南阳郡,治宛县(今河南南阳)。

    2清旦:清晨。朝拜:拜谒。

    3缑氏:缑氏县,治今河南偃师东南。

    4坐养声价:无故取得名声身价。坐,无故、自然而然地。养,取。

    5议郎:为皇帝近臣,秩比六百石。职掌顾问应对,参与议政,指陈得失。东汉更为显要,常选任耆儒名士、高级官吏,除议政外,亦或给事宫中近署。益州: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东汉同。东汉治所在雒县(今四川广汉北),中平中移治绵竹(今德阳东北),兴平中又移成都(今四川成都)。

    6司徒:东汉掌管教化。东汉时与司空、太尉并为三公。

    7公车:官署名。汉代为卫尉的下属机构设公车司马令(省称“公车令”),秩六百石,负责警卫宫殿中的司马门和夜间宫中巡逻。凡臣民上书和朝廷征召,均由公车令掌管。

    【译文】

    南阳人张伯大,邓子敬比他小三岁,用兄长之礼来侍奉他。伯大睡在床上,子敬睡在下面的小床上,说:“我常常担心耽误清晨朝拜。”他们一起离开乡里,住在缑氏城中,同时教授学生,因此取得声名身价,伯大做议郎、益州太守,子敬受到司徒的征召,公车征用。

    谨按:《礼记》:“十年兄事之,五年肩随之1。”《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2。”朋友衎衎訚訚3,各长其仪也4。凡兄弟相爱,尚同舆而出,同床而寝;今相校三年耳5,幸无骨肉之属6,坐作鬼怪7,旦朝言恐。《论语》:“恭而无礼则劳8。”且晏平仲称善与人交,岂徒拜伏而已哉9?《易》设四科,出处语默10。传曰:“朝廷之人,入而不能出;山林之民,往而不能反。”二者各有所长。而弃圣绝知,遁世保真,当窜深山,乐天知命。今居缑氏,息偃城郭,往来帝都,招延宾客,无益诲人,拱默而已,饰虚矜伪,诳世耀名,辞细即巨,终为利动。《春秋》讥宋伯姬女而不妇,今二子屑屑,远大失矣。

    【注释】

    1十年兄事之,五年肩随之:语本《礼记·曲礼》:“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长则肩随之。”肩随,比肩而行,追随。

    2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语见《诗经·卫风·淇奥》。

    3衎衎(k&agrave;n):和乐敏捷貌,亦有刚直从容之意。訚訚(y&iacute;n):和颜悦色的样子。《论语·乡党》:“孔子于乡党,訚訚如也。”

    4长:增益。仪:仪礼。

    5相校:相差。

    6幸:本来,原来。

    7坐作鬼怪:指无故而自作鬼怪。

    8恭而无礼则劳:语见《论语·泰伯》。劳,疲劳,劳倦。

    9且晏平仲称善与人交,岂徒拜伏而已哉:《论语·公冶长》:“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晏平仲,晏婴,字平仲,俗称晏子,春秋时期齐国大夫。世传《晏子春秋》便是战国时人收集他的言行编辑而成。

    10出处语默:语见《周易·系辞上》:“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出,出世。处,入世。语,畅所欲言。默,沉默寡言。

    “朝廷之人”几句:语本《韩诗外传》:“朝廷之士为禄,故入而不能出;山林之士为名,故往而不能返。”

    弃圣绝知:语本《老子》:“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知,同“智”。

    遁世保真:逃避现世,保全本性。语本《周易·乾卦·文言》:“遁世无闷。”

    乐天知命:语见《周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息偃:休息。

    拱默:拱手而缄默不语。

    辞细即巨:言辞虽小野心巨大。

    《春秋》讥宋伯姬女而不妇:鲁襄公三十年(前543),宋国发生火灾,左右劝宋伯姬躲避,伯姬说:“妇人之义:保傅不俱,夜不下堂。”被火烧死。《左传·襄公三十年》:“君子谓宋共姬女而不妇,女待人妇义事也。”意谓未婚之女才等待保姆,已婚妇女应见机行事。宋伯姬,鲁宣公之女,鲁成公九年(前582)嫁给宋共公为夫人,故又称宋共姬。女而不妇,奉行女儿的守则而不是奉行媳妇的守则。女,女儿。妇,媳妇。

    屑屑:特意、着意的样子。

    【译文】

    谨按:《礼记》说:“大自己十岁的用兄长之礼侍奉他,大自己五岁的,与他并肩而略退后。”《诗经》说:“就像那切磋过的象牙,就像那琢磨过的美玉。”朋友刚直而又随和,各自增益礼仪。大凡兄弟互相敬爱,尚且同车而出,同床而睡,现在伯大和子敬只相差三岁,本也不是骨肉兄弟,无故而装神弄鬼,担心耽误了清早朝拜。《论语》说:“恭敬而没有礼仪就会很疲倦。”况且晏平仲善于与别人向往,难道只是伏身叩拜吗?《周易》规定了四种君子类型,要么出世,要么入世,要么畅所欲言,要么沉默寡言。经传上讲:“朝廷上的人,入世而不能出世;山林的民众,出世了就不能再回到尘世间。”两者各有各的长处。但是要抛弃聪明弃绝智慧,逃离人间以保有纯真,应当逃到深山里去,乐从天道的安排,安守命运的分限。现在张伯大和邓子敬住在缑氏城,栖身城郭,往来都城洛阳,招揽延请宾客,对教诲世人没有好处,拱手而静默不语,矫饰虚伪,欺骗世人炫耀声名,言辞虽小但野心很大,最终为利益所动。《春秋》讥笑宋伯姬奉行女儿的规矩而不奉行媳妇的规矩,当今张伯大、邓子敬两个人着意做作,过失太大了。

    公车徵士汝南袁夏甫

    公车徵士汝南袁夏甫1,少举孝廉,为司徒掾,人间之事,无所关也。其后,闭户塞牖,不见宾客。清旦,东向再拜朝其母,念时时往就之,子亦不得见,复逾拜耳2。头不著巾,身无单衣3,足常木4,食止壃菜5,云我无益家事,莫之能强。及母终亡,不列服位。

    【注释】

    1公车徵士:汉制,官署以公车征召天下方正有道之士。被征召的人称为公车徵士。袁夏甫:袁闳,字夏甫。袁安玄孙。虽出身显贵,仍以耕学为业。延熹末,为避党乱,乃筑土室,潜身十八年。黄巾军起,百姓惊散,仍诵经不止,黄巾军相约不入其室,年五十七,卒于土室。《后汉书·袁闳列传》:“闳字夏甫,……少励操行,苦身修节,……累征聘举召,皆不应。……延熹末,党事将作,闳遂散发绝世,欲投迹深林,以母老不宜远遁,乃筑土室,四周于庭,不为户,自牖纳饮食而已。旦于室中东向拜母。母思闳时,往就视。母去,便自掩闭,兄弟妻子,莫得见也,及母殁,不为制服设位。时莫能名,或以为狂生。”

    2逾拜:遥拜。逾,远。

    3单衣:单层的布质衣服。

    4木(ju&eacute;):木屐。

    5壃:即姜。

    【译文】

    公车徵士汝南人袁夏甫,年轻时被举荐为孝廉,担任司徒掾,人世间的事,都不关心。后来,他关闭大门堵塞窗户,不接见宾客。清晨,朝东向其母亲行跪拜之礼,他母亲想念他的时候就过去看他,孩子也不能见他,只能遥拜而已。他不戴头巾,身上没有单衣,脚上常常穿着木屐,只吃姜菜。说自己对家事没有帮助,没有人能勉强他。到他母亲去世,也不为她服丧设牌位。

    谨按:《孝经》:“生事爱敬,死事哀戚1。”一家之中,谕若异域2,下床暗拜3,远于爱敬者矣。祖载崩隧4,又不能送,远于哀戚者矣。巾所以饰首,衣所以蔽形,此乃士君子所以自别于夷狄者也;唯丧者、讼者,露首草舍5,余曷有哉?长沮、丈人6,避世之士,由讯子路7,杀鸡黍,见其子焉8;何有藏一室中,不出户庭?以此为高,斯亦婞婞9。鲤趋而过庭,闻诗闻礼,而陈亢喜于得三10,不当近之,何乃若兹者乎!

    【注释】

    1生事爱敬,死事哀戚:语见《孝经·丧亲章》。意谓父母亲活着,则事之以爱敬;父母亲去世,则事之以悲戚。

    2谕若:譬如。

    3暗拜:谓不当面礼拜之。

    4祖:死者将葬时之祭。泛指设奠祭送死者。载(z&agrave;i):此处指灵车。崩:用同“堋(b&egrave;ng)”。丧葬时下棺于土。隧:墓道。

    5草舍:古礼,持丧或讼狱者居于草庐。

    6长沮、丈人:皆古时不知真实姓名的隐士。丈人,指荷蓧丈人。见《论语·微子》。

    7由:通“犹”。讯子路:《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讯,问。

    8杀鸡黍,见其子焉:语见《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黍,即黍子,去皮后称黄米,煮熟后有黏性。见其子,荷蓧丈人曾让他的两个儿子出来和子路相见,这是他重视长幼之间礼节的表现。

    9婞婞:倔强的样子。

    10“鲤趋而过庭”几句:事见《论语·季氏》:“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也。’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矣。’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鲤,孔鲤,字伯鱼,孔子之子。陈亢,字子禽,孔子的学生。

    不当近之:谓君子对自己的儿子并不特别亲近。

    【译文】

    谨按:《孝经》说:“双亲活着,就用爱敬之心来侍奉他们,双亲去世,则用哀戚之情来对待他们。”一家人,却犹如分居不同的地方,起床后不当面拜候母亲,离爱敬之心太远了。母亲的丧礼,又不能送葬,离哀戚之情也太远了。头巾是用来装饰头部的,衣服是用来遮蔽身体的,这是士君子用来区别自己和夷狄的标准。只有服丧、讼狱,才光头露顶身居草舍,还有谁像他这样呢?长沮、荷蓧丈人是避世的隐士,还会与子路相问候,杀鸡做饭给他吃,让他的两个儿子和子路见面,哪有隐居一室之中,足不出户?以此标榜清高,这也太倔强了。孔鲤恭敬地快步从中庭经过,知道了学诗学礼的重要性,而陈亢却高兴地明白了三件事。君子对待自己的儿子不该很亲近,但哪有像袁夏甫这样的呢?

    公车徵士豫章徐孺子

    公车徵士豫章徐孺子1,比为太尉黄琼所辟2,礼文有加;孺子隐者,初不答命。琼薨,既葬,负涉3,赍一盘4,醊哭于坟前5。孙子琰故五官郎将6,以长孙制杖,闻有哭者,不知其谁,亦于倚庐哀泣而已7。孺子无有谒刺8,事讫便去。子琰大怪其故,遣琼门生茅季玮追请辞谢9,终不肯还。

    【注释】

    1徐孺子:徐稺,字孺子,豫章南昌(今江西南昌)人。家贫,常自耕稼。恭俭义让,屡辟公府不就。延熹二年(159),桓帝备礼征之,亦不至。灵帝初病卒。

    2黄琼:字世英,江夏安陆(今湖北安陆西北)人。顺帝永建中,拜议郎,迁尚书仆射。历任尚书令、魏郡太守、太常。桓帝时,历任司空、太仆、司徒、太尉、大司农等职。梁氏被诛,复拜太尉。卒赠车骑将军,谥忠侯。传见《后汉书》。

    3:此二字不见于古字书,音义不明。古人校勘多认为有讹误。如钱大昕、卢文弨认为当是“算”字,朱筠则认为“负涉”当为“负笈徒步”等。总之,此二字所指应为一种竹器,可用于装食物或衣物,随人所用。涉:徒步。

    4赍(ji):旅行的人携带衣食等物。

    5醊(zhu&igrave;):酹酒,祭祀时把酒洒在地上。

    6孙子琰:黄琬,字子琰。黄琼之孙。早而辩惠,知名京师。稍迁五官中郎将,为权贵陷以朋党,被禁锢几二十年。灵帝时擢为青州刺史,迁侍中,后又为豫州牧,政绩为天下表,封关内侯。及董卓秉政,以琬名臣,征为司徒,迁太尉,更封阳泉乡侯,转司隶校尉。与司徒王允同谋诛董卓。及董卓将李催、郭汜攻破长安,被杀。五官郎将:五官中郎将。西汉武帝设中郎三将,其首为五官中郎将,秩比二千石,职领所属诸郎,为皇帝高级侍从官。东汉因置。

    7倚庐:殡后的孝子住处。

    8谒刺:犹今名片。

    9门生:东汉时指再传弟子。一说指依附名势的门客。茅季玮:茅容,字季伟(一作“玮”),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人。性至孝,为郭林宗所赏识,因劝令学,卒以成名。

    【译文】

    公车徵士豫章人徐孺子,屡为太尉黄琼所征召,礼节优厚地对待他;徐孺子为隐士,最初不应召。黄琼去世,已下葬,徐孺子背着竹箱徒步行走,送上一盘祭品,把酒洒在地上,就在坟前痛哭。黄琼之孙黄子琰,原是五官郎将,以嫡孙身份执哀杖,听到有人哭,不知他是谁,也于倚庐中哀哭。徐孺子没有谒刺,祭奠完了就走。子琰对这感到大为不解,派黄琼的门生茅季玮追上去表达谢意,徐孺子始终不肯返回。

    谨按:礼,凡吊丧者,既哭,兴踊1,进问其故,哀之至也。孺子所以经三千里,越度山川而亲至者,非徒徇于己2,顾义报乎?哭醊坟前,是也;讫,当即其帐衾3,问劳子琰————子琰宿有善名4,在礼无违5,傥见微阙,教诲可乎,如何儵忽6,甚于路人?昔黔敖忽于嗟来,然君子犹以为其嗟可去,谢可食7。今与黄有恩故矣,孝子寝伏苫块8,又孺子到便诣坟,无介9,夫何为哉?

    【注释】

    1兴踊:跺脚。以示悲痛至极。

    2徇:顺从。

    3帐衾:本指停放灵柩的地方,此处指黄子琰所居的倚庐。衾,覆盖尸体的单被。

    4问劳:慰问。

    5在礼无违:《论语·为政》:“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6儵忽:迅疾的样子。

    7“昔黔敖忽于嗟来”几句:《礼记·檀弓下》:“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履,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谢,道歉。

    8寝伏苫(shān)块:睡在草垫上,枕着土块。《仪礼·既夕礼》:“居倚庐,寝苫枕块。”

    9介:自我介绍。

    【译文】

    谨按:依礼,大凡吊丧的人,哭完之后,跺脚,上前问其原因,表达哀痛就到了极致了。徐孺子之所以经过三千里,跋山涉水亲自前往,不是顺从自己的心愿,知恩图报吗?哭着在坟前酹酒,这是对的;结束了,应该到草庐中,问候黄子琰————黄子琰一贯有好名声,在礼节上没有违背的地方,如果看到稍有不周之处,教诲他就可以了,哪能匆匆而去,比路人离开还快呢?以前黔敖由于疏忽而吆喝饥民吃饭,但君子还认为他无礼吆喝可以离开,道歉之后就可以吃了。现今黄琼于徐孺子有旧恩,孝子睡在草垫上枕着土块,而孺子到后就去上坟,没有自我介绍,这样做是为什么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