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开启“写轮眼”
航空发动机是任何有追求的大国的底线,包含最先进的制造技术,冶金、化学、电子、数学控制、空气流体力学以及工人。
作为保密级别比较高的单位,玛达奇在扎波城是接受一个团在外围20公里范围内进行警戒的。
作为提前毕业,参与到生产中来,尤其还是异国的同志,笔记本一类特殊的记忆工具,自然受到严格监管,韩忠岩第一天就被格鲁乌的干事叫到办公室谈话,严格遵守保密协定,否则被视为联盟的敌人,搞不好吃枪子。
这自然吓不到小韩,沪都解放的那些日子,瞬间在脑海里清楚起来,那时候保密局还在船厂搞破坏,不是和师父把重要资料保护起来,破坏的可不只是生产,岛上的敌人会时时刻刻盯着袭扰,谁都受不了。
面对格鲁乌的保卫干事,韩忠岩承诺,随时准备接受抽查,严格遵守保密纪律。
玛达奇是一家加工厂,最重要的是学到理顺组织生产建设流程。
50年代,正在生产米格15的rd-45发动机。
工人们的文化水平都比较高,而且,懂得自己的技术责任。生产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一台发动机的第一步,首先要进行加压舱焊接,工人要进入特殊的舱室进行特殊气体弧焊接。
第二步,是焊接班组的工人,他们每天在里面工作45小时,每天的流程基本是早上来了检查工作服,进行体检,然后穿上工作服,工作开始。这种工作非常特殊,必须要进行特殊的测验和训练,两周时间,进行筛选,胜任的人才能留下。焊接班舱内与舱外有两个班组,一组观察,一组焊接,随时保持联系。操作员要随时注意舱内工人的状况和舱室状况。
第三步,低温特殊焊接。一般情况下,舱内两个个工作人员操作焊接机械进行工作。
第四步,需要6000名工人操作的,生产线组装,这个环节分为五个部分。电火花加工,半自动车床,探针检测,烧铸,手工拼接组装(叶片规整、装配、叶盘焊接、缺陷监测、抽检)。
第五步,工艺数据分析,发动机长短试车,特殊启动等环节。
第六步,总装,打包,发送给战斗机生产厂。
由于是处在冷战后,联盟牺牲了寿命,换取推力和性能。
生产的发动机多,但是使用全寿命时间,普遍不高。
这也给祖国后来的航发制造埋下了隐患,质量始终需要摆在优先位置。
通过观察,韩忠岩发现一个问题,就算工人们使出全部力气,生产效率始终不太高,管理比较粗放,发动机废品率高。
看来要拿出杀手锏:脉动式生产线。
改变人动产线不动的方式,按照昂撒的fute汽车的的产线拉动生产方式,进行分班组,按流程,产品流动,人员按步骤装配的模式。简而言之,就是后世才用到的流水线作业方式,使飞机以固有的节拍移动,操作人员则在固定区域进行装配作业。通过对现有生产资源的合理规划和整合,有效地提高飞机总装装配效率、改善产品装配质量,并能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改善装配现场操作环境,实现飞机低成本、高质量和快速响应。
不过,小韩打算留一手,不能全部交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