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1章 九龙茶香
有一种茶外形条索,紧、结、壮、实、凑,叶底翠绿、晶莹清亮,纤毫毕露、香高持久;汤色碧绿;味甘醇厚。这就是产自赣南山区的贡品九龙茶。
关于九龙山的来历,当地有一个传说,说是远古时期,玉皇大帝养了九条“龙”,它们每天腾云驾雾遨游天空,逗乐戏耍。有一天,游至九龙山上空,看到九龙山青山绿水、景致秀丽、风光旖旎。龙兄龙弟们商量:“何不下凡一游?”顷刻间云开雾散来到凡间。
果然,此处山巅云雾蒸腾、玉液露膏、滋润独厚、青山秀水,尤其龙潭瀑布更为壮观。从此以后,它们天天来到龙潭戏水,戏水之时潭面清风起、宝光闪烁、映辉四射、亮丽无比。就在它们往返于天宫、凡间之中,经常发现有个年约八九岁的孩童天天上山砍柴。有一天,九条“龙”上前探问这个孩童:“你小小年纪为何不在家中却要上山砍柴?”孩童答道:“只因母亲疾病缠身,长期卧病不起,家境贫寒没有银两医治,只有上山砍柴换些碎银抓药治病”。
九条“龙”听罢,甚是感动:小小年纪有如此孝心,实属难得。即刻赠孩童九颗“茶籽”,教其播种于龙潭四周,待后摘茶换银为母治病。孩童果真将“茶籽”播下,数日后,便长成枝繁叶茂、生有红花的九棵茶树。其茶叶“香清色碧而味厚”,孩童每天采摘茶叶换取银两,求医买药,治好了母亲的疾病。从此,这九棵红花茶树也远近闻名。
然而,玉皇大帝得知九条“龙”长期私自下凡,一怒之下,将它们打入凡间,落在它们玩耍的地方,成了九座屏障一样的山峰。人们便称之为九龙嶂,又叫九龙山。九棵茶树所产的茶叶就叫做“九龙茶”。
九龙茶,相传在隋唐以前就有栽培,九龙山天龙庵附近山坡道旁均辟茶园。
九龙茶源自于四川蒙顶茶种,当时的茶叶品名与六安,武彝名茶争艳、媲美,为茶叶祖师陆羽著《茶经》增添了内容。
九龙茶之所以成为佳品,主要是九龙山的自然环境优越。九龙山地势北高南低,茶园土质棕黄壤,土层深厚,表土疏松,森林枯枝落叶沉积,有机质含量高。冬无严寒,夏无酷热,春季细雨蒙蒙,夏季云雾蒸腾,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温度、降雨量等都是茶树生长的理想环境。
九龙茶,又称礼茶,在民间久享盛名,人们对它爱慕不已,赞不绝口。“茶惟九龙幛所产者为佳,向惟天龙庵僧制最珍,香清色碧而味厚。所出无几,不可多得”。历代许多名人学士给它留下了不少称颂的篇章,明朝洪武年间(公元1370~1394年)参政何光著曰:“僻邑峣山,岂似蒙顶,而巉岩之所钟毓,堪馥瓯者,亦见二处焉,古亨佳矣,九龙居第一”,把九龙茶与蒙顶茶相提并赞,表达了对九龙茶的酷爱。
九龙茶作为当地最著名的名牌产品,市场又是炙手可热,那么,茶农茶商应该都赚得盆满钵满吧。然而,自从有九龙茶出现在市场,茶农都只拿到茶叶利润的一点残汤剩水,丰厚利润都被茶商拿去了。
这年,九龙茶铁桶般的经销方式,因为陈有望的介入,撕开了一个大口子,掀起来了一场轩然大波。除了茶商,还把魏主簿、高鹏远卷入其中,官、商、民三方暗中角力,一时风起云涌。
事情还得从马婆婆说起。
马婆婆真名钟芳韵,是莲塘村人氏,和陈有望是同一个大房的姑婆,嫁给九龙山下石头村的马甲康为妻。
马婆婆上九龙山之前,在石头村也是个丰衣足食的白富美,丈夫马甲康是一个小地主,雇了几个长工耕种十多亩水田,还出租着十多亩水田,小日子过得也是有滋有味。他的这份家业,除了靠祖上留下的几亩水田做基础,大部分都是自己打拼出来的。当然,这里面也少不了马婆婆的一份功劳,她除了贤惠,还是一个精明能干的贤内助。婚后次年,产下一子,给她们的生活平添了一份喜悦。就在她筹备周岁酒的时候,一个商机让她初次展现了敏锐的头脑和智慧。
在石头和石陂头交界处的一条山坑里,石陂头人李少波有一块两亩多的山坡地,因为没有水源,只能种芋子之类的旱作物。这两亩多旱地要改造成水田是有条件的,离旱地一百多米的地方就有一口大山塘,只要挖一条引水渠就是上好的水田。这么明显的事情难道李少波不知道吗?李少波不但知道,而且还尝试过打通这条水路,可是,山塘的主人上龙村的代门贵就是不同意。原因有两个,一是李代两家上一辈有过节,二是这个代门贵不想占谁的便宜,谁也别想占他的便宜,属于那种目光短浅小里小气的人,在村子里也没有什么朋友,就是亲戚也很少走动,典型的闭关锁国思维。正因为如此,李少波想出让那块旱地的消息一传出,便有不少人去找过代门贵,可这代门贵任谁来说也是油盐不进。
消息传到马婆婆耳朵里,她如此这般地告诉丈夫,要他去找代门贵沟通好水路,然后趁低买入。马甲康按照媳妇的吩咐,在龙安圩买了一把射鸟用的小机弩,半信半疑地来到代家,刚一进门,马甲康见代门贵盯着小弩两眼放光,立马佩服媳妇的眼光。果不其然,一把不值几个钱的小弩,竟然搞定了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马婆婆又如何知道用一把小弩能搞定代门贵的呢?原来,代门贵一个爱好,就是喜欢用小弩射鸟,玩了十多年的那把小弩半年前坏了,想买一把新的又舍不得钱。有一次,在龙安圩,马婆婆看到代门贵对这种小弩情有独钟,那种一步三回头的恋恋不舍情形,让她记住了这个人的喜好。想不到,今天终于派上用场了。真是,你对生活多留一份心,生活就会多给你一份回报。
后来,马婆婆一家被小叔子设计夺走了家产,丈夫又气又病很快撒手人寰,无奈,马婆婆只好带着儿女上九龙山种茶,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成了九龙山一个有份量的茶农。
真正让大家刮目相看马婆婆的是,和高利贷主们斗智斗勇的事情。
县城的大茶商孙一鸣和财主王登科,凭借着魏主簿、邢捕头和刚刚杀入政界的高鹏远等人,利用雄厚的资金,这些年来,一直把持着九龙茶的经销权,靠着这一山的九龙茶,年年赚了个盆满钵满。
他们是怎样控制九龙茶的经销权的呢?一句话,就是放高利贷。
按照惯例,二十四节气大雪这一天,茶商、财主们携带现钱来付定金,说是定金,实际上就是放高利贷,没钱的茶农们明知是毒药,但也只能饮鸩止渴。
今年,在财主们上山之前,马婆婆的哥哥陈米东七十一大寿,她便带着儿女回娘家祝寿。
陈米东是本房年纪最大,辈份最高的长者,七十一大寿自然也是村里的一件大喜事。
陈米东摆酒那天,陈有望头一天就回到家里,也参与帮忙张罗酒席。
马婆婆在陈有望的记忆里,只是她出嫁时的一点模糊印象,今天,当他听说这个姑婆是九龙山的种茶大户时,连忙上前拜见并表达了收购九龙茶的想法,马婆婆一听,真是芝麻掉到针眼里,巧了。自己一直想摆脱被人盘剥的困境,可苦于没有资源。今天,这个本家后生,不但有资金实力,还有销售渠道,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于是,马婆婆便和陈有望,儿子马如龙三人就九龙茶收购的事宜,商量初步方案。
陈有望认为,他提供的资金可以免息,明年春茶收购价格也可以随行就市。
马婆婆却认为,资金免息和明年春茶收购价格随行就市,这种石破天惊的举措,茶农们当然非常高兴,可这等于抢了孙一鸣和王登科他们的生意,他们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我们不是他们的对手,一着不慎弄不好就会有牢狱之灾。
三个人商量来商量去,也没有商量出一个好办法。
陈有望想了想说:“这样,中午吃过酒席,我就带阿龙表叔连夜去老龙,请余老板做决策。”
马婆婆说:“这样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