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小镇做题家孔子祥 > 第17章 同学聚会

第17章 同学聚会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孔明德和刘玉竹已经起床在家中等候,为子祥煮好了早点。

    “累不累,要不要先吃一点早点?”刘玉竹关切的问道。

    “不吃,我想先睡一会儿。”一边说,子祥就一边朝楼上走去。这三天三夜的旅途基本他就没怎么休息过,在途中没怎么觉得累,那是靠着回家的那股兴奋劲支撑着,这一到家后心就放下了,同时身体上的疲倦一下子就蹿了出来。

    一觉睡醒已是中午两点,子祥把行李收拾妥当,就径直上到楼顶四下眺望。周边的菜地在他读高中的时候就被征用,正在开发一个小区,现在小区快要完工,一排排别墅整齐划一,靠外侧的是两排单元楼,中间修建了供居民休闲的亭台楼阁、喷泉鱼池,草坪绿植点缀其间,看起来这小区的房价应该不低。另一边还有大片样式各异的自建房,中式的,欧式的,两层或是三层,争奇斗艳,看着又有些杂乱。那边山坡上的橡胶林已经推倒不见,市里规划把市医院搬迁至此,并配套开发一个名叫“仁心雅苑”的小区,预计容纳1000户居民。现在工地上正干得热火朝天,高高的塔吊忙碌的转来转去,已经立起半截的楼房里电焊的弧光不断闪烁,水泥泵车、渣土车在山坡上穿梭,扬起阵阵黄色的尘土。房地产的春风已经刮到了这个边陲小镇,建设的大幕才刚刚拉开。

    子祥下楼洗了个澡,这才感觉到神清气爽,身体的疲惫也消散不少。

    “赶紧吃饭吧。”刘玉竹走进厨房,把温着的菜端上桌。

    小米辣炒牛肉、咸菜炒肉、凉拌莴笋,还有鸡汤,都是熟悉的味道,酸酸辣辣的十分开胃,子祥稀里哗啦连下三碗饭,他已经好长时间吃饭没有这么痛快。

    “你是不是在学校不好好吃饭呀,看着都瘦了好多。”刘玉竹脸上露出几分不忍心。

    子祥的确瘦了,北方的饭菜不合他胃口,加上冬天天气冷,饭菜冷的快,他吃的就更不畅快。

    “差不了多少,反正也没胖过。”子祥一边帮着收拾碗筷,一边若无其事的答道

    刘玉竹洗完碗,又开始追着子祥问东问西。

    “是不是为了省钱不好好吃饭呀?”

    “有几件厚衣服?”

    “和同学老师相处的怎么样?”

    子祥无论什么问题都一个劲的说“好”,“没什么”,“还可以”,他觉得母亲有些烦,还把他当作小孩子一样看待,他现在已经是个成年人,在北京那样的大都市独自生活了五个月,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自从回到家,老同学之间就短信、电话不断,相互邀约着组织同学聚会,时别多日,他们有着很多新鲜事急切的想跟大家分享,还想看看大家都混的怎么样,当然个别同学还有着特别想要见到的个别人。

    这次聚会高中班里一半的同学都来了,没来的多是家在外县不方便参加,还有一些是没有考上大学的,就以各种理由回绝了邀请,有人把班主任也叫来,这下又有了一种重回课堂的感觉。

    同学们没有多大变化,除了穿着打扮上多了一些变化外,言行举止还保留着读高中时的那种感觉。大家热情的交谈,相互调侃,嬉笑怒骂间仿佛又回到过去,浓浓的同学情谊重新在一群人中飘荡开来。他们分享着各自上大学的初体验,高数成了集体吐槽的对象,然后就是英语一脸懵逼的全口语教学,在者就是大学语文这样可有可无的存在。他们比较起各自学校的学分绩点要求,探讨应付考试的技巧,分享自己专业的特色课程,然后又聊到谁的宿舍里有个奇葩舍友,哪个系的女生漂亮,什么游戏最好玩,哪部电影最好看,可以聊的太多太多,对这群初入大学校门的西部偏远山区的少年们来说,大学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子祥在他们之中多少都有那么一层优越感,他上的大学是班里最好的,他学的是工科数学分析,比高等数学难了几个等级,大学英语的口语教学也完全没有问题,他考试根本不用什么技巧,认真听好好复习就是最佳的应试策略,他不打游戏,不进网吧,不去k歌,唯有遗憾的就是他们系女生少得可怜,质量也不高,身边都是一群屌丝。他可怜自己一身英武,进了名校的门,却落入尔等歪瓜略枣当中。

    吃饭时,服务员抬来几件啤酒,看来今晚大家要一醉方休。席间,大家频频碰杯,先是敬班主任,感谢栽培,后相互敬,说一些有幸相识,感恩遇见,祝愿彼此越来越好的感情话。此刻的他们正在品尝着美酒佳肴,享受着这纯真的友谊,酒越喝越多,情越来越浓,个别男生开始把手搂向女生,女生也大大方方的把身子凑了过去,即使班主任在场也毫无惧色。大家说话声笑声越来越大,各个红光满面,同学情师生情斟满酒杯,一杯又一杯,豪迈的一饮而尽,同窗几年,他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痛快过。几杯酒下肚,子祥彻底憋不住了,冲进卫生间“欧耶”起来,他从高中毕业才开始喝酒,他的酒量实在差的不行,还不如人家女生能喝。今晚他不知道喝了多少,来的人几乎都碰过杯了,算下来应该也有20多杯,不错,算是有点长进,看来古人所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诚不我欺。

    高中同学聚会结束,初中同学聚会也紧随而来,这是初中毕业之后的首次聚会,三年多过去,有很多人还是第一次见面。初中同学考上大学的还不到三分之一,因为班里同学大多来自乡下,家里经济条件和父母的观念都难以支持他们走进大学校园,有很大一部分连高中都没读,初中毕业就回家谋生路去了。最让人吃惊的是,有一名女生竟然已经结了婚,她今年才二十岁,入学的时候就晚了一年,在乡下,她这个年纪结婚也实属正常,就算当上孩子他妈也不足为奇。班里那几个城市生除了个别考不上大学,去当兵或者读了大专,其他都考上了本科,有的在省内,家庭条件好的就去了省外。他们殷实的家庭条件和父母的阅历一直在为他们保驾护航,所以在教育这个大问题上,他们不会偏离大方向。就算考不上大学,相信凭他们家庭的条件也能在未来给他们谋得一条出路,子祥原本以为高考能把他们远远甩在身后,看来也未必。

    几年没见本来就让大家感到有些生疏,而原本“山区生”和“城市生”的区分就更让场面显得有些难堪,刚开始见面时还彼此客客气气的闲聊两句,不知不觉间就形成了城市生一桌,山区生一桌的尴尬局面。细细一想,这也不是谁看不起谁的问题,本来就是生活在不同圈层的两个群体,因为机缘巧合凑到一个班里读了几年书,给人造成了一种情同兄弟姐妹的错觉。这三年的时间,当一些人还在教室里享受读书的安逸时光的时候,另外一群人已经扛起了家庭的重担,一边聊的是理想和未来,另一边诉说最多的则是生活的艰辛,没有共同的经历,何来共同的话题。饭桌上,大家还是礼貌性的相互敬了酒,一句“样样好”代替了所有想说的话,似乎又显得有些客套和敷衍。这场面让子祥感到有些失望和尴尬,相信多数人此刻的心里也是一样的感觉,同学一场,也就留下些回忆而已。既然无缘那就不必强求,保持那份美好,在相互平行的时空当中好好生活,没有交集就没有那么多是是非非。

    子祥和那帮城市生坐一桌,因为高中三年他和这帮城市生里的大多数都在同一所高中,虽不在一个班,但也经常碰面,而且现在他也算是个城里人了。坐在他们中间,子祥有了一种成就感,初中时他在这群城市生面前自卑过,发誓要超越他们,现在他已经做到了一半,而且不出意外的话,他肯定能比他们更有出息。那几个他曾经不敢看的女生,现在他敢大大方方的跟她们说话开玩笑,她们笑得很开心,子祥也笑得很开心。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班里的那个1号女生,也考上了西南一所985名校。当时,她和子祥同时考进了市一中高中部,高考成绩排在文科第三,子祥佩服她的努力,她是他们这个山区班里的代表人物,现在子祥和她在这些同学之中鹤立鸡群一样的存在,又都是从乡下走出来的,这多少让两人在某些方面产生了共情。

    结束了大聚会,城里的同学私下之间又搞了几次小聚,今天你请吃饭,明天我请吃烧烤,这种礼尚往来的社交礼仪似乎是他们进入社会的第一堂课。子祥觉得这多少有些俗气,但别人请,他不好不去,去了之后又不能不回请,只是请客吃饭的钱他不太好意思跟父母张口。不过,孔德明和刘玉竹也看在眼里,假期里儿子经常出去吃饭,作为大人的他们自然也清楚其中的人情往来,主动说道,“人家请你吃饭,你不得也请人家一次。”父母的善解人意打消了子祥心中的迟疑,但当拿着钱去外面做东消费,与同学们推杯引盏、把酒言欢的时候,他心中还是觉得有些羞愧。

    返校的时候,母亲刘玉竹给买了一些家乡的特产让子祥带上,不是为拉拢同学,而是怕人家带了,他自己没带,到时候搞得他难堪。

    子祥再一次坐上卧铺大巴和父母挥手告别,没有太多离别的话,一句“我走了”就代表了所有。大巴出城的时候,子祥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那座小城已经点亮万家灯火,黄色的灯光在夜幕下显得格外温馨。离别总是让人伤感,有对亲人的不舍,也有对远方的不安,子祥心中二者皆有,生性敏感的他就是这么容易多愁善感,这种情感也似乎比别人要更深,持续的更长久。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