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小镇做题家孔子祥 > 第12章 北京

第12章 北京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三个小时候后,飞机颠簸着穿过云层开始往下降,地面越来越清晰。此时再也看不到连绵的群山,平坦的地面散布着大片大片的房子,周边是四四方方、或明或暗的田地,还可以看到一条条高速路和铁路从田间穿过。飞机越来越低,房子也越来越密,最终连成一大片,大到无法从舷窗一眼看尽。纵横交错的马路让这片房子显得格外整齐,像是一块巨大的网球拍拍在地面上印出来的一样。这时客舱广播传来飞机即将降落的声音,这段历时三个小时二十分钟,跨越了大半个中国大地的航程即将结束,北京就在脚下,子祥的心跳的越来越厉害了。

    飞机平稳落地,子祥一家紧跟着人流往出口走去,按照通知书附带的入学手册,子祥找到了去往学校的机场大巴。大巴沿着机场高速一路向前,汇入北四环,那林立的高楼看不到边,笔直的马路上车水马龙,一切都看着那么井然有序。正当一家三口好奇的观望窗外的时候,右前方变得一片开阔,还在建设中的鸟巢体育场和水立方突然出现眼前,子祥之前经常在cctv5体育新闻里关注奥运场馆建设进度,没想到刚到北京就能与它不期而遇,这意外的惊喜让他难掩兴奋,不禁脱口跟父母二人叫道,“快看,鸟巢。”

    大巴又继续行驶了十多分钟才到学校附近停下,子祥一家人拖着行李一边走一边问着路人,走了十分钟才进了学校的大门。历经一天一夜的奔波,辗转四千多公里,从偏僻闭塞的小县城到首都北京,空间上的巨大跨越,环境的巨大改变,让子祥仍然有些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这里就是他努力十多年才考上的大学,实现他人生理想的最后一站,踏进校园的那一刻,他的心一下子安定下来,并且产生了一种错觉,这里仿佛是他的第二个家。

    校园的路都是东-西,南-北走向,横纵交错把校园分割的井井有条,路两边种着很多高大的杨树,现在叶子都还是绿油油的,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沙沙的声响。此时,校园里已经有很多学生,三三两两有说有笑的在路上走着,宿舍楼下学生进进出出,楼上的阳台探出几个脑袋张望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宿舍区前面是一片小花园,绿树成荫,草坪上几只肥大的喜鹊跳来跳去,零星散布的长凳上,有人坐着静静的看书,还有几对男女在谈天说地。

    子祥一家人沿着校园中路漫无目的的逛着,来到教学区门口的岗亭时,孔德明走上前去给门卫递上一根烟,询问哪里有住处。

    “招待所都住满了,校南门外有宾馆,去那里看看。”门卫答道。

    一家人按门卫指的方向,从学校南门出了校园,立马就看到居民楼上很多宾馆的招牌。他们随便找了一家住下,200一晚,这里楼道狭窄,都是改造过的小隔间,没有采光,非常压抑,这里已经住着很多送孩子来学校报到的家庭。对子祥一家来说,比这艰苦的条件见得多了,出门在外来到这陌生的都市,有个落脚的地方就已经很不错,所以他们对这儿的条件并不是特别在意。

    离正式报到还有两天时间,他们特意提前来几天,为的就是想在这北京城里好好转转,活到现在,他们一家人都还没有出门旅游过。

    第二天一大早,一家人就打车来到天安门,对孔德明这一辈人来说,天安门在他们的心中有着特殊的意义,他们的生命与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时间上有短暂的交集,这里成了他老人家的象征符号,因此在孔德明一辈人的心中是神圣的。子祥举着相机不停的拍着,从城楼侧面一直拍到正面,他给孔德明和刘玉竹拍,又让孔德明给自己拍,之后鼓足勇气请了一个游人在城楼前拍了一张全家福。

    接着他们顺着人潮进了故宫,沿着中轴线,穿过一道又一道大殿。一百多年前,朝廷文武百官、精兵强将就是沿着这条中轴线进宫上朝,给大清皇上磕头请安,禀奏国事。子祥不解的是,为何宫殿这般辉宏,却让列强打得七零八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民不聊生。此时,他看着这宫殿有多气派,就觉得当年的大清就有多丑恶。

    一家人出了故宫,穿过地下通道进到天门广场,这端五星红旗高高飘扬,那端英雄纪念碑庄严矗立,两侧人民大会堂和国家博物馆气势磅礴,最南端毛主席纪念馆万古长存。从大清灭亡到新中国成立,从封建专制到人民当家做主,从落后挨打到引领世界风骚,天安门广场见证了新中国的历史跨越,中国人民英勇斗争、艰苦奋斗、改革创新、勤劳奋进的伟大精神也正如广场上英雄纪念碑一般傲然矗立。站在广场中央,子祥心情豪迈,他一个乡下长大的孩子凭着自己的努力来到这里,在无数革命先烈英魂的见证下踏上这片庄严神圣的土地,他感到骄傲和自豪,天道酬勤,他孔子祥做到了。

    下午一家人走马观花的游览了一圈圆明园、颐和园,又到清华和北大的门口转了转,拍了几张照片就回到宾馆休息。

    第三天,一家人经过打听,坐上去长城的公交车,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就来到长城脚下。

    登上关口,整个长城的样子即可尽收眼底,城墙从关口发出,随着山脊走势蜿蜒而去,一直延伸到远处最高峰。都说长城是中华大地上的一条巨龙,现在亲眼目睹,子祥也真觉几分相似,那蜿蜒的身段如龙身,城墙上的垛口如龙脊,青砖如龙鳞。一家人踏着青砖石板,沿着城墙而上,过了几座烽火台,就开始有点气喘吁吁。

    “长城是什么时候建的?”孔德明问子祥。

    “嗯……秦始皇时候吧,你们不是爱听那首歌嘛,孟姜女哭长城。”子祥漫不经心的答道,他的历史知识都是死记硬背来的,考完试就忘得差不多了,在他印象中只有秦始皇修过长城。

    “都有几千年了吧?”

    “到现在的话,两千多年。”

    “那个时候就能在这山咔咔里头建这么长的城墙,真是了不得!”

    “人家建了几十年才建完,要不然怎么会死那么多人,孟姜女也就不会哭喽。”

    “当皇帝就是好啊,想做什么做什么,让你干什么就干什么。”孔德明眯着眼睛看着远方,叹了一口气。

    “有什么好的,你只见他享福,又不知道他要管多少国事。”刘玉竹插话道。

    “你就是喜欢唱反调,皇帝不好的话,怎么还会有那么多人打来打去的争着要当,现在上班,一个个的还不是争着想当领导。”孔德明倒不是想当领导,只是对刘玉竹的叨叨也产生了抗拒。

    “你就知道当官享清福,好的怎么不多学学。”

    “懒得跟你争,走,回去吧,再往上走也一个样。”

    “啊?才来几分钟就回去,你真是火锅涮肉,两三下,多一下都不行。”刘玉竹抱怨道。

    “还有什么可以看的,都是一样的墙,来过就得了。”说着,孔德明掉头就往山下走。

    “你就是一个扫兴。”刘玉竹走在最后满腹怨气,她本来不打算来,结果来了又不让她好好逛逛,怎能不让她生气。

    下到关口处,刘玉竹拍了一张纪念照,花了20块钱,结果被孔德明数落起来,说浪费钱,她更不高兴了。

    报到当天,图书馆门前支起各个院系的帐篷,学长学姐热情的迎接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弟学妹。办完入学手续,把宿舍床铺铺好,又到学校超市采买完生活用品,子祥一家人就在校园里闲逛打发时间。

    晚饭,一家人来到宾馆楼下的川菜馆,孔德明打算最后给儿子安排一顿好的。

    “明天早上你妈和我就回去喽,后面就靠你一个人了,有没有问题?”才来几天,孔德明就已经受够了这大都市的生活,吃的不习惯,哪都人挤人,赶车费时费力,地方太大跑起来是真的累,马上就能回家,他心里有几分得意。

    “没有,你们放心吧。”子祥低着头只顾夹菜吃饭,就要跟父母分别,他心里难免有些不舍。

    “这边天气跟我们那边不一样,你一定要注意身体,不要舍不得花钱,该吃该买就不要省,知道吗?”这个时候刘玉竹总免不了再叮嘱几句。

    “哎哟,我知道,我都快二十的人了。”子祥不耐烦起来。

    “出门在外,一定要跟同学搞好关系,主动帮助别人,人家才会帮你。”刘玉竹继续叨叨。

    “反正我们明天一走,什么都靠你自己了,家里的事你不用操心,把书读好就行。”孔德明接话道。

    “好,好,我一定遵从二老旨意。”

    子祥历来不需要父母太操心,也不希望他们操心,他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成年人,除了经济上还不能独立之外,接下来的路怎么走,他要比父母更清楚,而且也只能靠他自己。

    开学第一天早上,各院系新生就在辅导员带领下开始为期半个月的晨训,目的是帮新生从漫长而慵懒的假期中拉出来,提一提精气神。训练中,子祥突然瞥见父母提着行李站在教学区围栏外张望,他不敢跟辅导员报告去跟父母道别,只是心里干着急。孔德明夫妇望了几分钟,就转身离开,那一秒子祥感觉突然跌落深渊,被无尽的虚空紧紧包裹着喘不过气来,他觉得自己就像鲁滨逊一样,孤苦伶仃,遗落荒岛。他强忍着不让眼泪滴出来,紧咬着嘴唇,深呼吸着,一直熬到辅导员解散的哨声。

    子祥低垂着头,随着人流朝食堂走去,不经意间抬头看见父母就在宿舍楼下站着,他们没走,一直在等着跟他道别。那一刻他差点哭出来,有一种失而复得的激动,他调整了一下情绪赶紧走过去,假装得若无其事。

    “刚才我看你们不是走了吗?”

    “时间还早,我们想跟你道个别。”刘玉竹说道。

    “昨天不都说过了嘛,你们打个电话就可以。”子祥还在硬撑。

    “那我们就走了,你赶快吃早点去吧。”

    “你们到家了给我打电话。”

    “好,你去吧。”

    子祥转身混入人流之中,孔德明夫妇也有几分不舍,慢慢朝校门口走去。分别总是让人难过,尤其对留下的那个人似乎有些不公平,离开的人总有一个目的地在等待着他们,但对留下的人就只有无尽的怅惘。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