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小镇做题家孔子祥 > 第3章 小升初

第3章 小升初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在一次父亲和朋友的聊天中,子祥得知父亲之所以被调到工商所,是因为在工作上和镇上书记意见不合起了矛盾,结果被穿了小鞋。按理来说镇上无权过问工商系统的人员调动,可谁又知道呢,说到最后还不都是人管,只要是人来管,那就没有管不了的人。书记把孔德明调到这里,就是要让他好好受受气,而他性格刚烈,也就经常跟摊贩和个体户起冲突,这就让刘玉竹很是头疼。刘玉竹为人谦和,待人热情周到,从不主动生事,面对矛盾始终坚持“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处理原则,对自己男人和孩子她也要求如此。对孔德明,她知道他性子急,不会硬怼上去,总会找着合适的机会叨叨他几句,但她懂得适可而止,不会跟连珠炮似的没完没了。对于子祥,她作为母亲,这叨叨就格外的多,不管见到什么事,听到什么话,或是读到一段什么文字,看到什么电视剧,她总能把一堆道理揉到其中,大到仁义道德、爱国守法,小到勤俭节约、尊老爱幼,只要是好的对的,就通通向儿子不停的灌来。吃饭的时候,睡觉的时候,做家务的时候,出门闲逛的时候,只要跟儿子在一起,就叨叨个没完没了。

    “对人要客气,不管你有多少钱,当多大的官,都不能傲气,人狂有祸,狗狂豹子坐。”

    “不要跟人比吃比穿,要比就比学习,学好了才能出人头地。”

    “小孩子要学好,坚决不可以偷东西,小时候偷针,大了就要偷金。”

    母亲刘玉柱的叨叨总是循循善诱,而父亲孔德明则就简单粗暴,犯了错,轻则骂,重则打。他骂人的声音如炸雷般震耳,言语中总是带着威胁,“下次再……,我就……”,“要是……,等着……”,“小心我……”每每说到这些字眼的时候,他总是提高了声调,吓得子祥一哆嗦,耷拉着脑袋,不敢直视父亲露着凶光的眼睛。好在子祥还算听话,诸如偷东西、打架、进游戏厅、去水库游泳之类的“重罪”,他是不会犯的。当然也有被打的时候,他作为孔德明的儿子,一定程度上也遗传了父亲的那股倔劲儿,有时候一直吵着要吃零嘴,孔刘二人怎么哄怎么骗都制止不了他的哭喊,最后实在烦躁,也只能抄起棍子一顿伺候。

    对于挨打,子祥没有记恨父母,做错事就得受到惩罚,这没什么可讨价还价的。而且比起其他家的孩子,他这点皮肉之苦并不算什么,他亲眼看见同学的父亲拿了一根锄头把粗的木棍,“呼”的直接闷在他同学后背上,当时就把他打趴在地上,疼的五官都拧到一起去,想哭却哭不出声来。在农村,打骂是教育子女的最平常不过的手段,老人言“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老子打儿子那是天经地义,上一辈的人就是这么过来的,到下一辈自然也就避免不了挨打。有的家长那是真能下狠手,跟仇人似的,拳拳到肉,掌掌到心,一边打,一边骂,“你这不昌盛的东西,养你有何用,还不如一刀剁了算求。”他们狠心,也实属无奈,自己这辈子吃了没文化的亏,面朝黄土背朝天,苦的腰弓背驼,盼的就是孩子读书成器,不要走自己的老路。当孩子读书不用功,学着些歪门邪道,当父母的哪能不气。他们都是粗人,手粗话也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那一套他们不会,剩下的不就是继续发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优良传统”,那就打呗!

    在家里家长打孩子,在学校老师也一样打,用竹条或者木棍打手心算是温柔的,有的直接扇耳光,或者一脚踹身上连人带书桌都飞出去,比家长打的都要狠。子祥在家有时候不听话被父母打,但在学校从来没被打过,也不知道为什么他在学校就格外听话,认真听讲,认真做作业,不迟到,不早退,不打架,不惹事,只要学校说“不”的,他都一律不触碰。班主任在他学习手册上评语一栏写道,“刻苦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同学,礼貌谦虚”,虽然这类评语在同学们的手册上出现频率很高,但对子祥来说,那真是名副其实,如果用一个词来总结,那就是“听话”两个字,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归功于刘玉竹的“叨叨”和孔德明的严厉。

    子祥脑袋瓜子不笨,加上平时学习认真,所以小学六年成绩都名列前茅,“第一名”、“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的奖状贴满一面墙,孔刘二人在他学习上基本没操什么心。

    他是左邻右舍眼中的好孩子,是大人们用来教育自家孩子的标杆。

    “多学学人家孔子祥,热爱学习,回回都考第一。”

    “多跟他玩,让他教教你怎么学习。”

    “你看人家多听话,做完作业才去玩,还会帮父母做家务,你再看看你,就只知道玩。”

    这些话让子祥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因为大人们言过其实,他成绩突出是事实,但并不是因为他热爱学习,也不是因为他比别人更聪明,这完全就是听不听话的问题,如果这些小伙伴都听话,对待学习稍稍认真一点,那学习成绩差不到哪去。他也就奇了怪,老师和家长对同学们说着几乎一样的话,怎么就有那么一些同学在家不听话,在学校也不听,软硬不吃,就非得逆着来。他实在不能理解这些同学,难道每天被大人们打着骂着就舒服吗,小时候不听大人的话,以后长大有的是苦头吃。

    当然,他也想玩,想去镇上唯一一家游戏厅打游戏,想去水库钓鱼,想跟着同学去山里摘野果掏鸟窝,同学们玩的他都想参与。他也讨厌上课,讨厌做作业,讨厌考试,这学校枯燥乏味得就像关犯人一样,他不明白读书究竟是为了什么。虽然大人们经常说读好书才能有出息,但关于什么是出息,怎样才算有出息,出息之后能换来什么好处,他都没有一个具体而明确的概念。大人都要求他这样做,他也就只有乖乖的照着做,在他看来,如果长大以后能跟他爸妈一样有个班上,那就算有出息。

    孔德明和刘玉竹给子祥的定位是到县城里读初中,以目前他的成绩来看,考上县里的中学没问题,如果小升初能考个第一,那就能上最好的市一中。镇上也有一所中学,但教学质量和教学环境实在糟糕,学生逃课、上课睡觉、不做作业那都是小事,打架闹事、拉帮结伙、偷鸡摸狗,甚至吸毒、怀孕的都有。子祥去过几次镇里的中学,一进大门就看到教学楼上一排排学生趴在栏杆上,面露邪笑的盯着他看,活像欧美电影里监狱里面的囚犯出来放风的场景。他可不敢去这样的中学读书,这里面都是些坏学生,班里面有几个特别调皮捣蛋,喜欢欺负人的同学就让他很是心烦,如果再到这所中学去初中,那他可能也会被人欺负,进而会耽误学习。

    还好小升初考试子祥考了全校两个班120号学生的第四名,最终被县一中录取。光从成绩上来说,子祥和其他同学的分数也照样能进市一中,但市一中得优先照顾城里小学的孩子,所以就减少了乡下小学的录取名额,每所学校只录取第一名。这多少都有些不公平,不过子祥并不为此而愤愤不平,他相信大人们说的那句话,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只要自己努力,即使再艰苦的环境他也能走出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