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借刀杀人
在面临陇南多地难民潮的严峻形势下,北袁朝廷派出两省联军,决定采取强硬手段以维护其在西北地区的统治。
北袁集结了甘肃与山西两省的五万军队,浩浩荡荡地陈兵于边境之地。然而,这并非是为了抵御外敌的入侵,而是针对因战乱、灾害而流离失所的难民组成的起义军。
军队一进入陇南城,强闯府衙,以治地无方之名将陇南知府打入了大牢,随即下令关闭边境,将原本源源不断朝陇南而来的难民拒之门外。
这一举动立即在民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应,难民们无助地聚集在陇南城外上,哀声遍野,眼中充满了绝望与愤怒。
同时,北袁军队采取集中难民的方式,将数万难民安置在特定的区域,进行严格的管理和限制。
难民们被迫来到环境脏乱、没有任何生产资源的地方集中生活,生活在严密的监控之下,稍有不满或反抗便会遭到严厉的惩罚。
更有甚者,军队还在难民中强征民夫,发配矿场、在军中做着最底层的杂活,还不时被士兵欺辱。
北袁军队的这一系列举动无疑加剧了军民之间的矛盾,使得原本就动荡不安的时局更加复杂,难民们的愤怒与不满如同火山般蓄势待发。
在起义军全面爆发的陇南文县、康县等地,北袁军队采取了围城战术,意图通过围困和压迫迫使起义军投降。
起义军原本就是由散兵游勇组成,缺乏统一的指挥和有效的组织,面对北袁大军的围攻,很快便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由于得不到外部的支援和补给,起义军的士气逐渐低落,战斗力也大幅下降。北袁大军则利用这一时机,加强了围攻的力度,不断发起猛烈的攻击。起义军在缺乏有效防御和反击手段的情况下,开始逐渐瓦解。
多地的起义军士兵在长时间的围困和压力下选择了投降,而另一些则试图突围,但往往因为力量悬殊而失败,随着时间的推移,起义军的抵抗力量越来越弱。
起义军的溃散充分暴露了起义军在组织和指挥上的不足,也显示了正规军在军事上的优势。然而,起义军的败退并没有给甘肃带来真正的稳定,反而加剧了民众的不满和反抗情绪。
陇南边陲小城文县,一个名为颜泰平的名字逐渐在起义军中传开。他出身于乡绅士族,原本享受着安稳富足的生活。
然而,北袁朝廷对难民的强硬镇压手段,以及军队来到陇南后,强制征用了其家族的土地、强占商业,彻底激怒了他。
颜泰平无法忍受朝廷的暴行和对民生的漠视,他决定站出来,为受苦的民众发声。他断然变卖家产,筹集资金,组织了一支起义军,希望借此力量反抗朝廷的不公。
颜泰平的起义军很快吸引了许多同样对朝廷不满的难民加入,他们有的是失去土地的农民,有的是被朝廷迫害的商人,还有的是对现状感到绝望的平民百姓。
在颜泰平的率领下,他领导的这支起义军逐渐壮大,一度成为了陇南境内屈指可数的人数上万的起义军。这支起义军击败了驻守当地的北袁军队,夺回了被强占的土地和商业,为民众争取了有限的生存空间。自此,颜泰平的名字在起义军中广为流传,成为了反抗朝廷的象征。
但两省联军大举进入陇南以来,在北袁大军的严密围困下,颜泰平率领的起义军渐渐陷入了困境。面对敌军强大的攻势和城中资源的日益匮乏,军中的士气逐渐低落,甚至开始出现了投降的声音。颜泰平深知,如果不能尽快打破这种僵局,起义军将可能全军覆没。
他焦急地来到城西,查看城中的粮仓,发现粮食已经所剩无多。他知道,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支援或者想出突围的办法,起义军将难以维持下去。
于是,颜泰平决定铤而走险。夜半时分,他独自一人,在昏暗灯光下,在大帐中写下了一封密信。写完,他折起这封信,将它装入一支竹筒,他深知,这是他能否活下去的唯一希望。
写完密信后,颜泰平将其托付给了一名忠诚可靠的亲信。这名亲信是他多年的好友,他深知颜泰平的决心和信念,也愿意为起义军付出一切。
在夜色中,颜泰平亲自送这名亲信出了城。他们通过一条秘密地道,避开了城外北袁大军的重重包围。在城外一处密林中,颜泰平与亲信紧紧握手告别,嘱托他定要小心行事。
亲信点了点头,消失在了夜色中。颜泰平目送着他的离去,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希望。他知道,这封信可能是他们最后的希望,也是起义军能否继续坚持下去的关键。
在文县,气氛紧张到了极点。北袁两省联军大军压境,已经将整个县城团团围住,颜泰平的起义军已经做好了背水一战、生死战的准备。他们知道,这一战关乎着整个文县的命运,也关乎着他们的生死存亡。
几日后,北袁大军对文县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滔天的攻势下,装备简陋、从未进行正规训练的起义军很快败退下来,正当北袁军队即将攻破城门之时,突然间,从远处传来了兵马的呼喊声。
这声音震天动地,仿佛有数万大军正在逼近。绝望中的起义军士兵纷纷抬头望去,只见远方尘土飞扬,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正朝文县攻来。
颜泰平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他认出了那支大军的旗帜——是南卢的大军!他们在这个时候跨过边境,前来支援起义军。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化让北袁军队措手不及,他们原本以为可以轻松攻下文县,却没想到会遭遇到这样的夹击。
城中的起义军也瞬间士气大振,他们知道,自己的生死存亡就在这一刻。于是,他们鼓起斗志,高声呼喊,奋力扑向攻城的北袁军。一时间,战场上杀声震天,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北袁军队被起义军和南卢大军的夹击打得措手不及,很快便陷入了劣势。他们试图组织反击,但在起义军和南卢大军的猛烈攻势下,他们的防线被一一击破。最终,北袁军队被迫撤退,文县得以保全。
这一战,让颜泰平和他的起义军名声大噪,南卢军也就此进驻文县。第二日,南卢朝廷随即宣布,南卢正式进军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