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兵贵神速
卢川两方在江津爆发第一次大战后,双方皆损失惨重,南卢方面,此次派出的两万前军损耗大半,归营清点时只余九千人左右,且除前军统帅负伤外,其余几名出征将领皆战死沙场;而川军方面,中军折损约一万人左右,主帅成霖在回撤抵挡过程中被弓箭射中左臂,负伤逃回重庆城中。
重庆城外的战场上,硝烟还未散尽,衣物和尸体烧灼的气味还弥漫上空的每一寸空气中,残破的军旗在风中摇曳,尽是损毁的冲车和折断了的兵器,原本车水马龙的主道上,如今只剩下满目疮痍。
重庆城内,川军在匆忙运送着受伤士兵,军营外甚至已经排起了长队。需要救治的伤兵过多,军医有限,只能让伤势较为严重的士兵先行医治,甚至有一些留有一口气但已回天无术的伤兵在营帐内孤独地等待自己的最后时刻。
李怀英前来巡视,不断地帮忙运送着经过的伤兵,看着这惨烈的画面,不禁眼中含泪,作为久经沙场的将领,他很明白战争是残酷的,但军人的使命就是服从,哪怕是为国捐躯。
突然,经过中军大帐时,他听到一声严厉的呵斥声:“战前都说了,南卢军撤军时让骑兵全部压上,彻底断了他们的后路,人呢,人呢?都当我的军令是摆设不成!”啪的一声,李怀英在帐外听到了酒杯摔碎的声音。
“那南卢军虽说是已现退败之势,但我军一旦深入敌阵,反而容易被左右夹击,且我军当时也几乎是精疲力尽,无法再继续追击。”一名敢于直言的川军将领出来辩解道。
“你……好啊,战场之上不服将令按军律就是死罪,看来你们今天是不想活了,来人!”成霖怒不可遏,欲将座下在此次战场中违抗军令的将领施以军法。
“且慢!”此时,李怀英快步走进大帐,对着座上的成霖行了军礼,说道:“将军息怒,适才我在营外听受伤的士兵们说当时的情况确实十分混乱,两军交战几乎都是脸贴脸,若不是凭着这身军衣可能连敌我都分不清楚,更何况战斗持续了一个多时辰,我军已是力竭,如此状态下再行追击难保南卢军没有留下后手,请将军饶了这几人,让他们戴罪立功,将功补过。”
成霖盯着李怀英,心中想着你倒来的是时候,这好人倒是让你给做了,但他不甘心就此作罢,想要借机一石二鸟:“李将军深谙兵法之道,或许南卢军确有后手,可毕竟你们犯了军律,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我允你们戴罪立功。我这箭伤一时半会也好不了,接下来的这场仗就由李将军代替我作为前军统帅,你们跟着他,务必要给我拿一场大胜回来,否则……”
这话,成霖其实也是说给李怀英听的,他知道此次李怀英虽没有参与出征,但始终在后方与其部下商议着对敌策略,不如提前让他派上用场,也好让他看看这位所谓的飞鹰营继任者到底有多少斤两。
李怀英听到此话,知道此时若想救这些部下,也只有硬着头皮接下这个硬活。于是作揖对着座上的成霖说道:“谢将军!”便转身走出大帐。
领着刚才大帐中的一众戴罪将领,李怀英边走边带着些许无奈地说道:“这回我们可算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了,若是再打败仗,看来我们都不用回这重庆城了。”
“感谢将军出手相救,我等定当听从将军号令。”其余将领纷纷表态道。
来到前军营帐,李怀英打开川南地图,战事迫在眉睫,南卢军很快就会重整旗鼓卷土重来,因此留给他们准备对策的时间已所剩无多。李怀英不停地在地图上笔画着,时不时对着各位将领指示何时进军,何时增援,何时撤军等等细节,战法精妙,看得将领们佩服不已。
商议好对策后,众将皆已受领军令,正当将领纷纷走出帐外,准备回去点兵备战时,一名将领与李怀英缓缓走出帐外,低声说了一句:“将军之战法行云流水,只要没有这关刀从中抽刀断水,便可一举拿下南卢军。”
“这都是天命,赶紧回去准备吧。”李怀英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但心中却是无比担忧。
泸州城中,南卢军一样损失惨重,伤兵纷纷被送进军营中医治。马安儒一个上午都没有停歇,了解完兵损情况,清点完军械粮草,巡察完一圈军营回到大帐,匆匆喝下一杯茶水,就叫来全部前军将领,对其说道:“此番两军交战,敌我各有所伤,但重庆之战务必速战速决,大将军已下令从遵义再调一万兵马前来支援,今日下午就能到。”
听到援军到来的消息,座下将领都激动起来。经过此战,南卢在泸州的所剩兵力已不多,仅勉强能够维持守城部队需求。
此时只见马安儒拿出一枚矩尺,在地图上画着,画完后敲了敲地图,对着众将说道:“我们就在此与川军一决胜负!”众将定睛看去,马安儒在江津西南方向大约二十里长江边的一个位置画下了一个圈,此处名为龙华镇,南傍山北靠江,距离南卢合江县的距离正好与重庆增援部队到达此处的距离差不多,南卢可利用先前所说的上游运兵法快速投送部队至此,由此取得战场主动。
两日后,南卢大军再次从合江县出发,点兵两万人马杀向江津方向。收到前线斥候来报的李怀英立即点兵两万,带着一众戴罪将领前出江津,与南卢大军在龙华镇以东十里处交锋对峙。
两军对峙,犹如两股汹涌的洪流即将碰撞。川军一方为快速增援,也派出了以铁骑为主的骑兵部队,奔涌的马蹄声如同雷鸣,震撼大地;南卢一方则多以长枪兵、刀盾兵和弓箭兵等步兵组成的方阵,弓弦紧绷,箭矢在阳光下闪着寒光,只待马安儒一声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