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首访苗寨
为进一步增加对苗寨的认识,孙立国将马安儒和楚安仁叫到自己的马车中,一路上,楚安仁向两位介绍着苗寨的大致情况。
“苗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与苗族人的祖先蚩尤紧密相连。据传说,在上古时代,黄帝、炎帝与蚩尤在中原逐鹿,最终蚩尤战败被杀,其九黎部落随之退出黄河流域,开始了漫长的迁徙,从长江中下游到湖南、贵州等地,再到云南、四川。”楚安仁说道。
大约一日的路程,车队便接近苗族部落的领地。此处名为报信山,乃是苗寨的前哨站,观此山地势高耸,山间密林环绕,想要进山只有一个狭长的谷口,确是作为营寨门户的绝佳之地。
“我等乃是南卢特使一行,前几日已由楚家来人告知,这是我楚家印信,烦请通报苗王。”说着,楚安仁从腰间拿出楚家令牌向守山苗兵展示。
苗兵奇怪地看着这群人,盯着令牌看了一会,又用苗语与其他士兵商议着此事,不一会,从山门中走出一名看似是苗族将军的人,操着一口不甚地道的汉语说道:“你们就是前几日想见苗王的人?苗王说了,为了确保安全,此行你们只有八人能进山面见苗王,其余人等都要在山门等候。”
楚安仁刚欲反驳,却被孙立国拦下,向着苗族将军说道:“好,待我等商议哪些人进山后与将军通报。”
众人商议后,决定由孙立国、马安儒、楚安仁和一名礼部官员及四名身手矫健的御林军士兵陪同入山。决定好后,几人刚欲乘车,又被苗族士兵拦下。“你们的轿子不可以进山,山路艰险,这轿子到了半山腰就没用了,建议你们骑马。”几人想来也是,这山势高耸,怕是走不了多远便都是山路,于是众人上马前行。
刚欲前行,却见山口的两名苗族士兵还是横着长枪不肯放行,马安儒不解,问道:“这是何意?”
苗族将军不耐烦地说道:“说是来和谈,想见我们苗王还随身佩戴兵器,让你的士兵解下兵器!”说着一边看向后面四名御林军腰间的佩剑。
无奈之下,马安儒只好让几名御林军解下佩剑。好不容易才随着这名苗族将军进了山。
一行人骑着马缓缓进入深山之中,不一会儿山间便云雾缭绕,普通人进了这深山若是没有向导,很难绕出山去。沿着山路向上,两旁的树木不断变换,越进入山间,树木越见高大挺拔,枝繁叶茂。深山中,溪水潺潺,却只闻其声,溪流被繁茂的植被遮挡,看不到样子。
“苗王不止一位,贵州行省内共有三大苗族部落,分别是黔东南、黔南和黔西南,三大部落之间画地而治,严格按照分界线进行狩猎和劳作,每一个部落都有一个他们推举出的苗王,我们此次要见的就是黔东南的苗王百里景明,在他治下,黔东南的苗寨凭借楚家和侯家的支持,开放与汉族通商,目前也是三大部族里实力最为强盛的部落。”楚安仁骑马来到孙立国身边小声说道。
马队在山间行进了有半日有余,眼见着太阳渐渐西下,正当马安儒在为今晚能否安然抵达苗寨担忧之时,只见群山环绕之间,青瓦木楼的建筑群错落有致地散布在绿意盎然的山坡上,黔东南苗寨映入了眼帘。
苗寨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坡上,苗寨的房屋多以木材和青石构建,屋顶覆盖着厚厚的青瓦,古老的木质建筑,经过风雨的洗礼依然屹立不倒,散发出一种沧桑而古朴的气息。几人骑马来到一座巨大的苗寨寨门跟前,带头的苗族将军同手持长矛的守寨士兵用苗语打了一声招呼,士兵立即为他开了门,随即进入寨中。
只见苗寨的中心,有一个宽敞的广场,这是苗族人举行各种庆典和活动的场所,广场周围,古树参天,古树树干上还挂着许多祭祀用的牛头骨。广场的正前方是一座古老的鼓楼,这是苗族的标志性建筑,鼓楼高大庄严,由多根木柱支撑,上面覆盖着青瓦和精美的木雕,鼓楼的每一层都挂有象征吉祥的铜铃,每当风吹过,铃声悠扬,给人带来一种神秘静谧的感觉。
连接广场和苗族人木屋所在的山坡的,是一座带顶的风雨桥,桥身横跨在一条溪流之上,由木头和石板构成,两侧建有栏杆,可供人休憩。在苗寨的四周,稻田和梯田层层叠叠,绿意盎然。这些稻田是苗族人擅长农耕的象征,也是他们生活的重要来源。
日暮时分,寨子里已渐渐点起火把,苗寨中的一些人家也已点起油灯,生火做饭。在苗族将军的带领下,几人渐渐深入苗寨,此时除了巡逻的苗族士兵外,也有刚从田间劳作回家和闻声赶到的苗人驻足观望这少有的外来人。
同样注视着苗人的也有南卢一行人,只见苗族男子身着对襟短衣,腰间束带,头戴裹头巾;苗族女子则穿着绣有各种花纹图案的衣裳,佩戴着银饰、珠宝,擅长刺绣和编织,制作出精美的手工艺品就是他们用来与楚家等商人交换农作物和日用品的主要商品之一。
来到鼓楼前,苗族将军示意众人下马,按照苗族传统,前往苗王大殿的路上是不允许骑马的,否则会被视为对苗王的蔑视和不敬,于是众人下马,将马交予苗族士兵,便穿过一座风雨桥,往山上走去。只见半山腰上,一座比任何苗寨建筑都要高大威武的大殿矗立于此,这里也是整个苗寨最高的位置,可以俯瞰整个苗寨。
来到大殿前,护卫前来对几人进行搜身,正所谓入乡随俗,南卢几人已对苗族人的高度警惕感到习以为常,这也与他们久居深山与世隔绝有关系。检查完毕后,众人整了整衣裳,步入殿内。
苗寨大殿的内部装饰充满了浓厚的苗族特色和文化气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央高大的神龛,上面供奉着苗族的神灵和历代苗王的牌位,神龛的装饰繁复而精美,雕刻着各种象征吉祥和祈福的图案,有龙凤呈祥、云纹、鱼跃龙门等。大堂四周的墙壁上,挂有苗族传统的刺绣和织锦作品。在大殿的墙边摆放着一些苗族传统乐器,如芦笙、鼓等,应是祭祀或庆典时所用之物。
正在众人疑惑之际,一名苗族侍女从内殿走出,用苗语向着苗族将军说道:“大王请众位宾客入内。”
苗族将军操着没有那么流利的汉语说道:“大王请你们进去。”
跟随侍女的脚步来到内殿,只见一座披着虎皮的王座在内殿的正前方,四周摆满了桌子,桌上摆了酒壶、酒杯和一些肉类,均是苗族人用来招待贵宾的食物。此时一位头戴银冠,刻有精美龙凤图案,穿着对襟绣有鱼样图案上衣,下穿黑色长裤的男子走出内室,坐在王座之上,这就是黔东南苗寨苗王百里景明。
“拜见苗王,我是南卢特使孙立国,这位是副使马安儒,今日能有幸见到苗王一面,实在是荣幸之至。”孙立国知道入乡随俗的道理,尤其是在这与世隔绝的苗寨之内,更得放低姿态。
“众位一路辛苦了,请入座。”没想到苗王讲的一口流利的汉语,让在场众人感到惊讶。
“本王的老师就是镇远侯家的侯思清,本王自幼学习汉家语言,对汉家文化也略知一二,所以今日就当做是以酒会友,欢迎各位远道而来苗寨做客。”说着苗王举起酒杯,向在座众人敬酒。
“那我等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孙立国也举起酒杯,一饮而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