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谢安
最初,桓温病重,暗示中央应加授他“九锡”,并且屡次派人催促。
而谢安、王坦之故意推托,命袁宏起草加授九锡的诏书。
袁宏草稿拟妥后,先拿给王彪之过目,王彪之对文辞的华丽,大为赞美,特别嘱咐说:“你正是第一等才华,怎么可以把这类文章教别人看?”
谢安见到这项草稿,一连删改很多次。于是,删改誊清,誊清删改,十几天都不能作出最后决定。
袁宏惊恐,不知道如何是好,跟王彪之秘密磋商,王彪之说:“听说那家伙病势日重,不可能支持得太久,不妨稍稍延误一点时间。”
桓温的弟弟、江州州长桓冲,向桓温询问怎么处理谢安、王坦之?
桓温说:“他们不会听你处理!自己如果仍存,二人不敢违背,自己如死,二人不可能接受你的控制。如果把二人诛杀,则对你一点帮助都没有,反而更失人心。”
桓温因为世子桓熙才干平庸,才命桓冲接管自己所率的大军。
桓秘跟桓熙的弟弟桓济,阴谋击斩桓冲,桓冲接到密报,不敢进入大营。
转眼之间,桓温逝世,桓冲先派强力卫士逮捕桓熙、桓济,然后才进去主持丧事。
桓秘遂被摒弃,桓熙、桓济被软禁在长沙郡。
皇帝孙昌明下诏,埋葬桓温的礼节,完全援用当年埋葬霍光前例。
桓冲宣称:奉桓温临终遗命,由幼子桓玄当爵位合法继承人。本年,桓玄五岁,袭位南郡公。
七月二十五日,加授右将军、荆州州长桓豁征西将军,督荆梁雍交广五州诸军事。
加授桓冲中军将军、都督杨豫江三州诸军事,兼扬、豫二州州长,镇守姑孰。
加授竟陵郡郡长桓石秀宁远将军、江州州长,镇守寻阳。
桓冲虽接替哥哥桓温的官职权柄,但效忠中央。
有人曾经鼓动桓冲诛杀当时有名望的高官,彻底控制政府,桓冲不接受。
最初,桓温在位时,死刑判决,都由自己裁定,桓冲既就职视事,认为生杀大权,应缴回朝廷。遇到死刑判决,一定先行呈报,等到朝廷文书回来,然后执行。
谢安认为皇帝孙昌明幼弱,而首相桓温又死,打算请崇德太后褚蒜子临朝主持政府。
王彪之反对说:“从前,人主太小,还在襁褓之中,母子不能分离,专娘亲怀抱幼儿,所以可以临朝听政。
即令如此,太后也不能独断专行,裁决国家大事,必须大臣们同意。
今上皇帝年已超过十岁,马上就要加冠结婚,反而由堂嫂临朝,主持会报,显示出人主年幼识弱,怎么能够传扬皇家圣德?
你们一定要如此,我当然无法阻止,只可惜有失大体。”
但谢安的用意是,不想把政府权柄交给桓冲,所以坚持太后褚蒜子临朝,这样的话,谢安就可以自己提建议,自己再代表褚蒜子裁决,所以拒绝王彪之的意见。
八月,崇德太后褚蒜子临朝,摄政。
九月十二日,吴国擢升王彪之为尚书令,谢安为仆射兼领吏部,二人共同主持朝政。
谢安每每叹息:“朝廷大事,大家不能决定的,只要去问王彪之,没有一件事不可以决定。”
夏季,五月二日,徐、兖二州刺史、蓝田侯王坦之逝世,年四十六岁。
临死时,写信给中书令谢安、中军将军桓冲,只担忧国家前途,没有谈及私事。
中军将军桓冲,因谢安一向有重大声望,打算把京畿扬州刺史让给他,自己请求出外镇守。
桓姓家族和党羽,都认为这是一项错误的决定,全都劝阻,郗超也沉痛阻止。桓冲都不接受,把权势看得十分平淡。
五月十日,诏书任命桓冲都督徐豫兖青扬五州诸军),兼徐州刺史,镇守京口。
任命谢安兼京畿扬州刺史,加授侍中。
于是,吴国朝堂上下,由于桓温死后,桓冲顾全大局的做法。使谢安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大吴第一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