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废立
十一月十五日,桓温在吴国的金銮宝殿召集文武百官。
百官都知道,桓温恐在今日行废立之事,以再次巩固他的地位。
然而在殿上,一众公卿大臣,文武百官都面面相觑。
罢黜皇帝这件事,吴国多少年代都没有过,因之没有一个人知道这方面的典故和程序,大家因为惶恐,各个都呆若木鸡。
就连桓温面对这种可能引起风暴的场面,也心神不安,脸色明显地露出极度紧张,不知道如何是好。
尚书左仆射王彪之,知道事情既已发动,绝不可能中途停止,遂对桓温说。
“明公辅佐皇家,古代自有前例可以遵守。”下令拿出《汉书·霍光传》,于是,礼仪程序,一时之间,全部当场制定。
王彪之身穿正式官服,挺身而出,神采坚定,一点也不恐惧,文武官员行事规章,都请他裁定,因此对王彪之都十分佩服。
最后,宣布太后褚蒜子命令:罢黜皇帝孙奕,改封东海王;由丞相、录尚书事、会稽王,时年五十二岁的孙昱,继承帝位。
文武百官在太极前殿集合,桓温派督护竺瑶、散骑侍郎刘亨,入宫取出皇帝印信。
年轻的皇帝孙奕,头戴一顶素色的平顶帽巾,身穿一袭单薄的布衣,他的面庞如湖水般平静,看不出丝毫的悲喜。
他缓缓地从西堂走下台阶,如同踩在云端一般轻盈,然后坐上了那辆简陋的牛车,缓缓驶出了神虎门。
群臣们纷纷叩拜送别,他们的叹息声如泣如诉,仿佛在为这位年轻的皇帝送行。
侍御史、殿中监率军一百人,护送到东海王府。
桓温又率领着那帮文臣武将,簇拥着天子法驾,浩浩荡荡地前往会稽王府迎接会稽王孙昱。
孙昱就在大厅上迅速换上衣服,同样的头戴平顶帽巾,身穿单层布衣,面向东方,泪如泉涌,对着皇帝印信下跪叩头,毕恭毕敬地用双手接过。
当天,孙昱登基称帝,修改了年号。
桓温来到太极殿中堂,分别派出部队戒严。
桓温称脚部有病,皇帝孙昱下诏,请桓温坐轿进殿。
桓温拟妥了一篇文稿,打算仔细陈述所以罢黜及所以拥戴的本意。岂料孙昱一见他的面,便涕泗横流,桓温惊愕得如遭雷击,原本准备好的话语,竟像被噎在了喉咙里一般,半句也说不出来,便立即辞行离开了。
太宰、武陵王孙晞喜爱军事,桓温对他十分忌惮。
他想独掌兵权就一定要除掉孙晞,于是打算将他一齐罢黜。
桓温询问王彪之的意见,王彪之却说:“孙晞在皇族中,辈分最高,而又没有明显的罪状,不可以只仅仅因为猜忌怀疑,就对他处罚。
阁下拥立圣明的皇上,自应尊重和帮助皇家,跟伊尹、周公旦媲美。这是一件大事,请再作考虑。”
然而桓温的真意不是来听求意见的,而是寻求赞同的。
他只是摇头说道:“这件事已成定案,你不必再提。”
十一月二十一日,桓温上疏指控道:“孙晞聚集地痞流氓,他的儿子孙综傲慢残忍。袁真叛乱,他们互相勾结,近来他猜疑恐惧,将发动政变。请免除孙晞官职,以亲王身份返回王府。”
新坐上宝座的傀儡皇帝孙昱只有批准上书。连同世子孙综、梁王司马等官职,一并免除。
之后,桓温又派魏郡郡长毛安之率他的直属部队,接管皇宫警卫。
当初,殷浩逝世。大司马桓温,派人带着信件前去吊丧。
然而,殷浩的儿子殷涓既不答礼,事后也没有晋见桓温道谢,却跟武陵王孙晞来往交游。
广州州长庾蕴,是庾希的弟弟,—向跟桓温结有私怨。
桓温对殷、庾两大家族的强势影响力,深为厌恶。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这些强大的世家是一定要除掉的,桓温内心有了铲除这两大家族的打算。
于是,一连串合法的屠杀——冤狱,便开始了。
而这一切说到底,或许只是一张遮羞布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