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李倓:圣人的态度已经不重要了
武二郎先行离去。
李倓则说道:“局势的变化,会远超我们任何人的预料,整个天下都将迎来一场浩劫,我非危言耸听。”
众人依然沉默。
今日气氛与往常全然不同,众人也不知为何建宁郡王根据幽州传回来的消息,就能如此断定安禄山反叛在际了。
但建宁郡王之威信,积累数年。
他的谋略、胆识、智慧,有目共睹。
他说明年,众人虽然疑惑,却也相信。
“安禄山以断漕运而兵临东京,威慑京畿,京畿历来缺粮,而江南之地已是丰收之年。”
李倓继续说道。
“士安与我提过,从扬州运输粮食,走长江,在江夏郡转汉水,入襄阳,取上津路抵扶风,可至京师。”
大唐的漕运,分南北两部分。
北漕运以南北运河为主,汇聚到洛阳,洛阳走黄河,再入渭水,最后抵达长安。
南漕运则走的是长江,长江在江夏郡入汉水,走襄阳。
襄阳再转丹水,可入商洛,商洛位于长安东南两百里。
早在中宗景龙年间,时任襄州刺史崔混就奏疏建言:山南可引丹水通漕至商州,自商钻山出石门,抵北蓝田,可通挽道。
中宗许之。
遂以渥充使,开大昌关,役徒数万,死者十五。禁旧道不得行,而新道为夏潦奔庖,数摧压不通。
至是论功,加银青光禄大夫。
也就是说,在中宗时代,大唐就已经完善了襄阳到商洛的漕运线。
关中四大关的武关就在这条漕运线上,从东南进武关则入关中。
就像从东面进潼关则入关中一样。
但李倓说的却不是这条线,而是至襄阳去上津路,抵达扶风。
扶风就是后来的宝鸡一带,位于长安城两百里,与长安一样,在渭水之畔。
李倓继续说道:“我们要考虑非常特殊的情况,如果安禄山占领洛阳,兵临潼关,武关也随时暴露在安禄山的铁蹄之下,从这里运粮食显然不可能,所以我们得走上津道,抵达长安以西的扶风,进渭河,将粮食运抵长安。”
众人听闻,心中不由得震撼。
“大王竟能考虑到这等地步。”王忠嗣惊叹道,“方才我们推断,安禄山谋反,以切断运河漕运为先,再集中兵力到洛阳,这必然给京畿造成粮食压力,若是大王能走通上津道,将江南粮食入渭河而进长安,可解京师之忧。”
“婉儿,目前扬州制造商行有多少船?”
“有商船两千艘,分别在扬州、江宁,部分到了江夏,江夏的商船制造业归扬州商行管。”刘婉很详细地说道,“不过目前相当一部分承载了纸、丝绸、书籍,还有精盐,在运行中。”
“若是要调拨回来,需要多久?”
“三个月有余。”
若是都调拨回来,那以扬州为中心,对河南、河北的商业输出将短时间内快速停滞。
要知道,那都是一船又一船的钱。
“萧家有多少船?”
李倓看着元载。
元载说道:“为了向北方输出商品,萧家今年倒是造了不少船,可能已经到了五百艘。”
“你去跟萧值说,本王征集他萧家三百艘船。”
“恐怕萧值不会答应,就算答应,也会故意拖延。”元载说道,“不过得用非常手段。”
“用什么方法你元公辅自己定,本王只要三百艘船。”
“是。”
“苏州四家有多少船?”
“苏州四家加起来有三百艘,倒是没有出长江,只是在苏扬一带活跃,由我们的船转载北上。”
“那就好办,必要的时候,全部征集过来,若是战争爆发,每月向长安输送十万石粮食,可解十万户人家吃饭问题。”
按照平均每户五六人核算,可以解决五六十万人的吃饭问题了。
关中也有一部分粮食。
如此这般,李隆基倒不至于非要逼迫哥舒翰出战。
当然,万事无绝对,李隆基一旦慌了,管你粮食够不够,杨国忠在一边煽风点火,你哥舒翰不出战就等着被砍脑袋。
这般安排之后,李倓心中也有数了。
“诸位且回去好好准备一番,此事乃是绝密。”李倓又说道。
众人起身告辞。
“郎君,还有一个问题,是眼前的问题。”元载却未走,他提醒道,“现在已经十二月,朝廷的一千万贯我们是解决了,但圣人对您的态度……”
李倓淡淡说道:“我知道,明年两千万贯的奏疏已经派人送往长安。”
“明年真的能有两千万贯吗?”元载表示不相信,“圣人恐怕也不会再相信了。”
李倓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已经不重要了。”
天宝九载最后一个月,从江东到长安的最后一批钱在渭河上岸,汇报送到了李隆基的面前。
李隆基喜开颜笑的同时,开始着手准备如何合理地拿掉李倓的权力。
可是这个时候的朝堂,宰相杨国忠是亲建宁郡王的,杨国忠表面答应,未必会尽力去做。
后宫又一直替那位皇孙说话。
各地官员碍于宰相的面子,也不会真心实意去调查李倓。
这个时候,李隆基的目光瞄准了一个人:吉温。
拿掉李倓的权力,有很多种办法。
例如一句话传召他回京师,然后让他一直待在百孙院,久而久之,派人去接管扬州。
这种事缓则圆的手段,可以行得通。
但是李隆基是一个很在乎圣名的人,这样做都能看出来是过河拆桥,会让下面为自己卖命的人心寒。
而且如此这般把李倓召回京师,送回百孙院,李倓的声望没有受到丝毫打击,会帮助太子党死灰复燃。
所以李隆基打算用一种更加高明且凛冽的手段:暗地里派人暗示吉温调查崔家的事,然后由吉温弹劾李倓,重新调查崔家被灭族的惨案。
当然,李隆基绝对不会为崔家翻案。
他只是想借着崔家案的过程,抓到李倓的把柄,以此为由,拿回李倓的权力。
这样做还有另一个好处,事后就说是杨国忠的主意,挑拨杨国忠和李倓的关系,重新让宰相和太子党对立,把平衡的局面掰回来。
这样既得到了一千万贯,还有了一个江东印钞机,同时让政局也回到了以前。
李隆基对此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