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每天饮酒赏乐,我成了千古一帝 > 第284章 针对安史之乱的战略布局!

第284章 针对安史之乱的战略布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安禄山能在多久拿下河北呢?”一直沉默的颜真卿突然问道。

    “河北已经久无战事,守备空虚。”李倓简单地回答道,“安禄山要拿下河北,只需一个月。”

    “一个月!”颜真卿皱起眉头来。

    显然他不相信李倓说的只需要一个月。

    颜真卿也很严肃地说道:“河北亦有忠臣,必然有反抗,怎会一个月就被安禄山拿下!”

    “势比人强,安禄山必然以最强大的军队快速占领河北,造成更加强大的气势,来迫使地方官员臣服,打下河北不是目的,打下河北是为了进攻中原,进攻中原的目的是为了切断朝廷的漕运。”

    李倓这般一说,所有人都瞬间明白过来。

    “没错,切断南运河,洛阳将失去粮食补给,下一步安禄山就会打洛阳。”

    这一次说话的王忠嗣。

    他作为盛唐军方第一人,谈论军事可信度自然是十足的。

    这其实牵涉到整个大唐的经济命脉。

    打仗不是单纯的两批人互砍,它是一个综合问题。

    长安缺粮的问题,从大唐立国之初就隐隐出现了。

    李世民还经常去洛阳吃饭,到了高宗时代,就更加常见。

    洛阳位于伊洛平原,伊洛平原是由洛河和伊河冲积而成。

    它的面积没有关中平原大,洛阳的粮食凭什么比长安多?

    原因很简单,洛阳位于黄河边,大运河的中心点。

    古代主要交通工具就是河运,河运成本最低。

    洛阳位于这样的地方,它当然不缺粮。

    北运河贯穿河北抵达幽州,南运河贯穿河南和江淮,这些地方的粮食都可以运到洛阳。

    理解了这些,再来看李倓和王忠嗣的推测,就一目了然了。

    这也是正史上安禄山的战略。

    众人没有说下去了。

    因为再沿着这个猜想推下去,洛阳一丢失,大唐半壁江山都完了。

    关中是一个大平原,长安城的城墙不过二丈高,防御力是极差的。

    准确地来说,潼关更像是长安的城墙。

    潼关一丢,长安几乎不可能守住,整个关中平原都将暴露在安禄山的铁蹄之下。

    这个时候,长安已经不存在死守的可能。

    所以到了宋朝,汴梁城墙比大唐长安城墙高了足足一倍。

    金国铁骑南下东京的时候,是久攻不下,若不是郭大仙在门口跳大神,历史可能还是另一番模样。

    但此时的长安不同,李隆基逃跑倒也不仅仅因为怂,而是留下来守住的概率几乎为零。

    气氛很是凝重,李倓第一个开口,因为只有他知道,正史上,潼关确实破了。

    潼关很难破,潼关被破不是军事原因,是政治原因。

    从整盘棋来看,安史之乱的局面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总结一句话:以空间换时间。

    关键点在河北、中原和潼关。

    这三点若是操作合理,安禄山的脚步会被拖住。

    唐军缺的就是调兵的时间,安禄山打河北是以秋风扫落叶之势,他也知道给长安时间,自己被阻隔在潼关后,会陷入被动状态。

    只要潼关守住,局面会比正史上好很多。

    沉默了好一会儿,杜甫开口说道:“那我们现在要做什么呢?”

    对啊!

    现在做什么?

    现在安禄山还没有反呢!

    我们能做什么?

    所有人都疑惑地看着李倓。

    “武二郎。”

    “在!”

    “上一次在清河县,你也见过张巡,是不是?”

    “是的,郎君,我见过他,他也见过我。”

    “你走一趟清河县,告诉他安禄山已经在筹备谋反,明年可能就会有动作,让他现在开始秘密召集兵马,以备万一。”

    元载提醒道:“郎君,现在让张巡筹备兵马,万一朝廷知道了,谋反的就不是安禄山,而是张巡了。”

    “非常时刻还有非常之举!”说话的还不是李倓,而是颜真卿。

    颜真卿继续说道:“安禄山狼子野心,现在局势危急,不能再坐以待毙!”

    李倓点了点头,颜真卿在正史上就是这么干的。

    安禄山还没有谋反,颜真卿就已经开始秘密召集兵马。

    等安禄山一谋反,河北各地闻风而降。

    安禄山立刻南下打中原,准备切断洛阳粮食,岂料颜真卿的平原郡表示:我不降!

    其他各郡知道了颜真卿,有些郡也开始想办法反抗起来。

    例如清河郡,就派人找颜真卿的平原郡借兵,颜真卿给了六千兵马。

    这为长安赢得了战略缓冲时间。

    这个时间线,安史之乱可能提前爆发,颜真卿也没有在河北。

    可是此时的张巡还在清河郡啊!

    张巡这样的人在清河郡,安禄山想要快速彻底拿下河北,难道更大。

    元载又问道:“张巡他会冒这个险吗?”

    是啊!

    张巡他会以身试险吗?

    万一安禄山没有反,朝廷得知了张巡暗中招募兵马,岂不是变成了张巡谋反?

    “你尽管带我的话过去!”李倓对武二郎说道,“就说天下兴亡,吾辈有责,张巡会明白我的意思的!”

    “大王为何如此看重一个小小的县令?”元载疑惑不解。

    “我见过张巡,他不是一般人。”李倓如此回答道。

    总不能说,我看过历史书,我知道那哥们儿是安禄山的噩梦吧?

    既然李倓如此坚持,众人也不好说什么了。

    可是一项认真的杜甫却继续问道:“张巡就能挡住安禄山吗?”

    “不能,所以我们还要采取第二步!”李倓继续说道。

    “第二步是什么?”

    “我们自己招兵。”李倓淡淡地说了一句。

    “这不行!”元载再一次反对道,“让张巡去招兵,朝廷怪责下来是张巡的事,只要不留下证据,张巡咬定是郎君指使的,他也没有证据,但若是我们现在招兵,那我们就是反……”

    “反贼是安禄山!”李倓打断了他的话,“我们招兵只是为明年做准备!”

    “万一明年安禄山不反呢?”

    “安禄山明年不反,先坐不住的杨国忠,有人比我们更急!”

    杨国忠是一个做事极其轻佻的人。

    他坐上了相位,马上要对南诏发起新的战争,他要巩固自己的威信,就必须打击安禄山。

    而且根据情报显示,安禄山已经被李隆基召到长安。

    这件事在正史上是发生在天宝十三载年底的,距离安史之乱只有一年了。

    此时,安禄山与长安的博弈,因为各种因素,已经提前。

    “我也觉得有道理。”王忠嗣说道,“我们必须提前准备兵源。”

    “我先走一趟清河!”武二郎说道。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