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横的怕愣的
果如杜蘅之所预料的那般,是赵勤不能生。
杜大满得知了不是自家孙女不能生后,立马吩咐两个儿子明日一早就去通知家里亲戚,说是他家有杜兰打算和离的要事需办,让亲戚们明早过来他家商量要事。
这些亲戚有他老妻陈氏那边的人,有三房妯娌的兄长叔婆以及父母,还有杜家的族亲以及杜大满两个女儿家。
当晚杜大满便在杜苒之的陪同下,带着好礼,去了里正和杜氏族老家里拜会。
这好礼是他跟孙儿去衙门办理买卖山地的过户事宜后特意备的,一共三份。
一份杜大满打算送吴里正,一份是送杜家族长,还有一份则是送给赵家街坊里的那个里正的。
杜大满买山地从县衙返回路上,特意打听了赵家坊间的那个里正姓氏和家里位置。
他做这些,都是为了孙女杜兰和离的事打算。
这次,他和杜志才夫妇俩,说什么都没再将山地落户在杜志才夫妇名下了,而是落户在了杜蘅之名下。毕竟说到底,他三人都认为如今这家业都是杜蘅之自己赚来的。
杜大满准备的礼物里头有两封好点心,一份好烟叶,当地有名的酒两壶,还有几尺好布。
这些都是一式三份。
除了布和点心是杜蘅之这孙儿孝敬给他的,其他的礼物都是他自己买的。
杜大满思量来去,觉得孙儿孝敬了他两匹布,他手里的布料不少,便没再重新买布。
当然,他孙儿最近收了不少的好礼,有刘记送的酒面点心布,也有隆盛大掌柜送来的肉酒点心布。那都是一般人家拿不出的好礼。总之,他孙儿光布料就收了有五六匹之多。
那送来的酒,他觉得比他买的好,他便没舍得往外送,重新买了别的。
他孙儿做脆柿和山楂糕,他也有帮忙,帮忙的日子还不短,自然也有他一份工钱。
那工钱,这些日子攒起来也有尽一两的银子了,他买上一些好礼还是有钱的,所以买东西时候,他就拦了他孙儿,没让他孙儿给他掏钱。
他家如今有这样的日子,都是他孙儿的功劳,但他不能不给有功之人奖励,却还让其多破费。
这是没道理的事。
杜兰的事,终于让杜蘅之这么多年来第一次见到了家族以及宗亲的力量。
隔日中午还没到,他家里就陆陆续续来了各式亲戚,其中他两个姑姑也拖家带口的都来了。
一时间,杜家的院子都让装满了。听张氏说,他家曾经像这般热闹的时候是他大伯成亲那会。
有的亲戚,杜蘅之不认识,就像陈家的,两家隔得远家穷不常走亲戚,他都不知该怎么称呼人家,还是他娘张氏帮忙他解围的。
相互寒暄后,这还没歇上一口气,杜大满便带着家里顶梁柱的男人,也就是杜蘅之的那些长辈叔伯舅舅姨父姑父们,请了吴里正,带着杜家老族长去了镇上。
杜兰作为当事人,自是也要去的,不过,她是在母亲李氏和兄弟杜苒之的陪同下去的。
杜蘅之也想去支持一下他堂姐的,却被长辈们以年纪小,还不能怎么支应事的理由给推拒了。
杜蘅之肚里早有算计赵家的主意,不让他去,他这主意可使不出的呀!后来,他便带着堂弟芃之,等叔伯长辈们走了后,又偷偷跟去了。
家里两个兄弟都外出做学徒或做工去了,其他两个堂哥整日里就只知道读书,没人理会于他,让杜芃之近日无趣极了。
今日,他那突然对读书感兴趣的丑蛋堂哥又转了性,想跟着大人去办杜兰姐的大事,本来就有意也跟着去的杜芃之,如何会不答应一起去呢?
两人让杜萱给张氏和王氏带了口信,之后不等杜萱转身去请示自家娘亲和三婶,他们就趁着众人都忙乱说着话时,一溜烟的蹿了。
张氏他们这些妇人倒是没跟着去,因此一众许久不见的亲戚,还是爱八卦的妇女们,好不容易聚在了一起,便不免说得热闹起来,也便有些事没顾上。
等他们发现家里少了两个小的后,得知两人是跟着长辈前后脚出门的,杜萱也追出去看见两人跟着长辈了,便不担心了。
隔壁申氏是第一次看到杜家这么多亲戚聚在一起,以往杜宏才成亲时候她还没嫁过来。
先时她不知他丈夫孙大为何会这么怕杜家,她以为她丈夫怕的是杜家老二那个莽撞会武的,如今她终于知道了。
她此时此刻连连心道:杜家遇事,若人家不计较倒没什么。可若人家计较了,惹了杜家的人可要吃不了兜着走的——没看见人家亲戚那么多,还那么的团结的嘛!
申氏昨晚还嘲笑杜兰可能要被休弃,打算找机会羞辱杜家的人,尤其是她打不过也骂不过的张氏。至于李氏和王氏,在她眼里都不值当她招惹的。
她似觉得自己招惹了张氏,还占了上风,会更有成就感似的。
不过,今日以后,她再不敢随意招惹杜家的人了。
孙大得知这个消息后,也是和申氏这么说的。
和申氏有同感的,还有村里那许多喜欢说三道四的人。
总之,不管私下里背后他们如何议论杜兰和杜家,以后,他们应是再不敢明面如此了。
赵家也是万万没想到,杜家会做的如此的绝决和有魄力,竟然不怕公开杜家有出离的妇人而导致旁人笑话和议论,带着一众亲戚和街坊里正就这么来了他家。
杜兰和赵勤的事说起来很简单,但不管如何说,杜兰都是受害的一方。
今日杜大满带着人来这里,还在两方里正和自家宗亲族老的见证下解决这事,就是为了要和赵家快刀斩乱麻的和离,也让赵家能立时还他家孙女一个公道。
若赵家不答应,他杜家以及杜家的亲戚也不答应!他杜家自也会自家给自家讨个说法,譬如砸了这赵家的杂货铺子以及将赵勤打个半死。
不过,杜大满认为,这是伤人伤己的预备做法,为了赵家且不值当。
杜大满这是软硬兼施的手段都拿了出来。
什么他家有读书人,要顾忌读书人的名声,杜大满对赵父这话理都不理。
他心道: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只要他敢无所顾忌,赵家究竟也不能拿他家如何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