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取经
听到院里的动静,得知家里来了客人,张氏忙将小儿子交给他姐姐照顾,自己出来招呼客人。
她给客人端了一碟山楂糕,一碟脆柿。
她家里寒酸些,没什么待客的点心,她便拿了自家做的。在得知客人是来找自家儿子商量事的,她便知情识趣地告退了一声,然后去给客人烧泡茶的水去了。
昨日众人才做了一单货,忙碌又劳累,如今地里的活基本也没什么了,今日便都闲在家里。只除了杜蘅之他爷和他三叔。
两人都是闲不住的,一大早就都去了地里,如今还没回来。
他家也没什么待客的好茶叶,陈茶到底有潮气,味道不好。
张氏送来一壶开水后,杜蘅之便给刘润泽冲泡了一碗干山楂果茶,里头还放了几片新摘的薄荷叶。
这薄荷,是他和堂哥早起锻炼时候,从山脚下移栽来的,且它们多被移栽在他二人屋前的窗下。
神色如常地喝了几口这看似粗陋,但又显得有些新趣的茶水,在杜蘅之疑惑目光下,刘润泽没卖什么关子,直接就讲明了他此次的来意。
“我来却不是因这送货单子,而是我们刘记想要找你买方子。”
却原来,刘记在县城和府城也有自家开的货栈,只不过在那里开货栈的是他家本族的叔伯兄弟们。
杜蘅之暗道,刘记竟是个家族连锁企业。
脆柿保存时效太短,那两边的刘记也想卖这个。从镇上不管是往县城还是府城运输脆柿都不行,时间来不及,尤其是府城,柿子是定会坏在路上的。
往县城运输脆柿虽说需要两三天,可脆柿运过去也再保存不了一两日。而从县城往府城去,则又需五六天的运输时间。这到底不方便也麻烦。
因此今日刘润泽便特意过来杜家买方子。
之前,他家打算在镇上主推的是山楂糕,谁想那脆柿的销量却节节攀升。估计也是因着寻常人难得能吃上卖的这么便宜的水果,便买的人多了些,致使在他家贩货的货郎也进货比较频繁。
想着干燥的冬日里,吃上些这凉凉的脆柿,倒也是十分爽快的事情。加之,若将柿子保存得当,这脆柿甚至可以做了在过年和上元节(元宵节)卖。
当然,若那时候卖,显然价格却也不能像如今这般便宜,如此,那赚的钱便更多了。
考虑到这些情况,他爹便派了他过来买方子,也顺便探看一番杜家的情况。
他们父子二人实在好奇杜家会是个什么样的家庭,竟能培养出这么个精明又极会做买卖的孩子。
得知对方来意,杜蘅之笑着致歉:“想买方子,润泽兄让我爹叫我过去镇上刘记,再与您商量便是。您为此还特意跑来一趟,到底不方便许多。如此这般,倒是为弟我的罪过了!”
刘润泽笑着摇头:“谁知蘅之弟弟这里还会有什么方子,又会做出些什么妙物呢?若不知你住的地方,我就是以后想和你合作,那也找不到人的。因此今日,我便特意跟着杜二叔寻了过来。”
杜衡之笑着谦虚:“您过奖了,润泽兄。”同时,他心内暗道,这位真不愧叫了“润泽”这么个带水的名字,让他见水即来财。
刘润泽摇头却没反驳他的话,而是拿着送货单子又继续说道:“你这送货单子倒没问题,而是做的极为巧妙,我要是不特意来此一趟,将你这单子里的门道都弄清楚了,哪里又能取得到些什么真经呢?”
听他说的有趣,又想到卖方子会再得些银子,杜蘅之就想大笑。但到底有送钱来的客人在,不好让人家看到他这太外露的表情,让人误会自家好似占了多大的便宜。
他低头清咳了几声,将太外露的情绪都压制住了。
“以润泽兄的聪明,必然对这单子一看便懂,却说什么取真经的玩笑话。润泽兄若不嫌弃我这单子做的粗陋,你直接照着这单子仿作其他类似的即可,不必因此而特意告知我的。”
那送货单就是后世常见的日结单,便是将每日所有业务都显示在一张表格上的单子罢了。
他上一世的弟弟是一建材公司会计,且他家后来爸妈还做着批发市场的买卖,这种单子他家多的是。
他帮忙他爸妈做多了买卖,还大晚上帮过他那实习期忙不过来的弟弟理过账。
加之爱看书,读了些弟弟买的考证的书,知道他们专业资历证书入门的不难考,就没事跟着弟弟学了一段时间,考了个入门的证书,这方面他还是懂些的。
那时他是郭嘉扩招一拨的本科毕业又就业,找工作不好找,多拿点证好找工作嘛。
这种单子他见多了,如今自然而然便将之拿出来用了。
家人问他这做单子的方法哪里来的,他便直接往那本杜撰的农书上推了。他那农书就似个金银箱子,倒是挺能给他装点门面。
这还不是因他爹不识字,他才为此做了这么一张单子,让他爹记住送货的地方名字即可。
人家接了货,他家出了货,接货的掌柜核对货品数量无误后,便在出货的地方名字处画对勾就行。
那些送货出货的数量都是事先写好的,他爹不太认识,对方却认识,对方看着数目与送货数目无误,直接挑勾倒也简单。
当然,往往他家担心货的数目有一些亏缺,货都会多备些的,这也好到时候能立马补货。
而且吧,这每日清单到月底或者任何时候一汇总,那时的账目便都清晰明了了。这可比一笔一笔手写笔记的账目更容易、更简洁,也更明了。
关于这送货单,刘润泽倒是比杜蘅之想的更明白。
他刘记的伙计可都不太识字,而他和他爹以及家里的所有叔伯又不能因伙计时常记错了进出货数量,账务对不上就三天两头查货又查账。
可若不三天两头查账,以后的账便总是对不上,这样,麻烦得很!毕竟,他们整日要忙活的事情也不少,不值得为此而经常浪费许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