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1 章 刘皓轩离开
徐家,除了娃子,大人们都在堂屋坐着,春分和丁香因为成家了,也得到了参与的机会。
一家人初听自是十分高兴,这可是难得一见的机会呀,没想到俺们泥腿子家里还能出读书人呀。
橘又橘兴奋的说:“爹,娃子们会读书,现在有这么难得的机会,俺们可要支持娃子们呀,不就是京城吗,俺去!”
虽然自家的娃子没选上,但是福贵和福财也很支持侄子们上学,纷纷说着:“爹,俺们也同意,娃子们有机会就让他们去,说不定俺们家还能出个秀才哩。”
想到家里能出秀才,徐家的每个人脸上都乐开了花,除了徐大林。
家主徐大林忍不住对着家里的一群傻子说:“说的容易,去了京城俺们住哪呀,吃啥呀,京城读书不要钱呀,学费哪来呀?”
下面的人被说的一愣一愣的,自己只顾着高兴去了,后面的啥也没想了,还是爹思虑周全呀。
橘又橘说:“爹,俺们可以像之前一样卖卤肉呀,京城的下水肯定更多,俺们肯定卖的更好。”
福贵也说:“是呀爹,俺们就像之前那样卖卤肉,要是银子不够俺们就跑远些,多收些下水,多做些卤肉。”
福财也说:“爹,俺们努力,一定好好供侄子们念书,这机会错过可就没有了。”
钱氏也在一旁劝着说:“他爹,你就让孩子们去吧!”
徐大林看一家人这么团结,甚是欣慰,最怕的就是家里人不是一条心,这读书可是费银子的很,光靠老三一家是供不起三个孩子读书的。
徐大林心中早有答案,如此一说只是为了看清一家人的想法,看到大家团结一心,徐大林甚是安慰,说:“好,既然你们都决定了,那咱们就一起努力。”
顿了顿又接着说:“不过,去京城可不是件小事,咱们得好好计划一下。”
说完一家人开始计划后面去京城的事宜了,堂屋里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
第三天,将军带着士兵来接赵夫子两人,李家村的村民们早早的来到了村口,给两人送行。
大人们和赵夫子告别,孩子们则和刘皓轩告别。
李家村的孩子们围着刘皓轩说着一些分别的话,许多孩子都说:“皓轩,你走了可别忘记俺们呀!”
皓轩被大家的热情感染,大声的说:“我不会忘记大家的,即使出去了,我也会怀念和大家一起在山里的时光!”
孩子们得到皓轩的承诺,纷纷说着:“俺们也不会忘了你的皓轩,这一路祝你平安!”
木槿和山茶一早摘了许多鲜花,给刘皓轩做了一个花环,看大伙说的差不多了的时候。
山茶手捧着一个色彩斑斓、编织精美的花环,小心翼翼地走到刘皓轩面前。
她睁着一双水汪汪的眼睛望着刘皓轩,对他说:“皓轩哥哥,这个花环是俺和姐姐一早做的,俺们想要把它送给你,愿你此去一帆风顺、平平安安。”
刘皓轩弯下腰,低下头,目光与山茶对视,山茶轻轻地将手中那散发着淡淡香气的花环戴到刘皓轩头上。
花环上各种鲜艳的花朵相互交织,五颜六色交相辉映,红的似火、粉的如霞、白的若雪…
刘皓轩看着眼前不舍的徐家人,心中满是感动,他微笑着对山茶说:“谢谢你,山茶,这个花环真的太漂亮了,我非常喜欢。”
最后将军带着两人离开,刘皓轩挥挥手和李家村的人告别:“再见,大家!”
李家村的孩子们也挥手告别道:“再见,刘皓轩,一路保重!”
他们离开后,李家村的村民们也开始准备走出大山,迎接新的生活。
由于自己的女儿在徐家,云大夫决定和徐家一起去京城,而山里后来的灾民则决定回到自己原来的村子。
听说新皇登基免了三年赋税,李家村也准备回到原来的那个李家村,毕竟落叶归根嘛,这山里始终是不太方便。
好在田里的庄稼大家早已经全部收割完毕,只剩下菜园子里的蔬菜还未采摘。
村民们争分夺秒地把能够收获的蔬菜统统摘下,将所有的粮食通通打包好,清理好自己的行囊。
大伙都收拾的差不多了,村长也确定了最后村里人出发的日期,并开了大会通知了大家。
夜晚,徐大林站在自家门口,凝视着那座由自己辛勤劳作而建成的房屋,眼中满是眷恋和不舍。
然后第二天一早,徐大林积极的喊着儿子们收拾家里的东西,和昨晚不舍的自己判若两人。
集合后,村民们拉起装满粮食和家当的板车,缓缓朝着山外走去。
由于之前已经走了一遍,这一次村民们只要跟着上次下山小队标注的记号就能顺利下山了。
一路上村民们有说有笑,他们憧憬着出山后的美好生活,想象着外面世界的繁华与多彩。
下山后,一行人来到了镇上,徐家打听了上京的路怎么走,和李家村人回家并不顺路,就带着云大夫和李家村人告别了。
这一路走走停停,徐家把从深山里带出来的板栗、柿饼以及蘑菇等山货全部售卖一空,还额外购买了一辆骡车供丁香和孩子们乘坐。
云大夫一家也将之前山中囤积的各类草药转手卖到药铺,购买了一辆骡车乘坐赶路。
得益于这两辆骡车的存在,一行人前进的速度明显提升许多。
就这样两家赶着骡车走了大概一个月左右,他们终于抵达了京城。
到了京城后,徐家便去打听赵夫子推荐的书院位置,又找了人牙子问租房的事。
人牙子说书院附近的宅子多是租给附近读书的书生,不仅小,租金还都特别贵,不太适合他们。
徐家便在稍远些的地方租了一间宅子,云夫子因着丁香,也在附近租了一间宅子,两家好相互照应。
宅子租好后,徐家便开始收下水,做卤肉,云家两父子也在街上找了处医馆做坐堂大夫。
徐家找了京城最大的一家酒楼——聚鲜阁,徐家与聚鲜阁谈成了合作,由徐家提供卤味,聚鲜阁进行售卖。
凭借着独特的口味,卤肉很快在京城打响了名声,聚鲜阁的生意也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