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张斗庵得异人授大法(外两篇)
《张斗庵得异人授大法》
在古老的太仓之地,有一位名叫张灿的少年道士,他字斗垣,又号斗庵,人们亲切地称他为清阳子。张灿十六岁那年,身体羸弱,常年病魔缠身。然而,命运在他最绝望的时刻,为他打开了一扇窗。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张灿独自一人漫步在山林间,心中满是迷茫与无助。突然,天际划过一道耀眼的光芒,一只巨大的飞鸾显现在他的眼前,吕洞宾仙人的身影缓缓浮现。吕仙对张灿微微一笑,传授给他一门神奇的颐生术。自此,张灿的身体奇迹般地康复,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康复后的张灿深感仙缘难得,于是决定创立太微仙院,广招天下志同道合的修道之士。在他的悉心经营下,太微仙院声名远扬,吸引了无数羽流之士前来求学。
某日,一位神秘异人悄然造访太微仙院。这位异人虽貌不惊人,但举手投足间却透露出非凡的气质。他向张灿传授了深奥的大法和金丹之道,让张灿的修为更上一层楼。
得到异人真传的张灿,日夜勤修不辍。他渐渐能够指挥风霆、策役神将,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法力。太微仙院的名声也因此传遍了四方,吸引了更多的修行者前来朝拜。
张灿的故事在太仓之地传为佳话,他成为了众人敬仰的修道楷模。而太微仙院也成为了无数修行者心中的圣地,流传着清阳子与神秘异人之间的传奇故事。
《贺月轩澹泊宁静》
在海盐的东岳庙里,住着一个名叫贺炳的道士。他字松庵,号月轩,本是出身世家的大族子弟,却性情超脱,选择了隐逸于道门之中,以黄冠为伴。他独具慧眼,能够默默观察天下英才,却从不屑与俗世之人相交。
贺炳的日常生活极为简朴而宁静。他常常独自坐在一座小楼上,每日细细品读唐宋八大家的古文数篇,笔下临摹《黄庭经》中的一二百字,心境淡泊如水,不求人知。他的小楼虽不奢华,却充满了书卷气和墨香,仿佛与世隔绝的桃源之地。
每当有客人来访,贺炳便会亲自烹茶焚香,以礼相待。茶香袅袅,琴声悠扬,他与客人谈诗论道,弹琴赋诗,共享这难得的清静时光。他的琴声如泉水般清澈,他的诗句如清风般飘逸,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
虽然贺炳隐居于道观之中,但他的名声却远播四方。许多人都慕名前来拜访,想要一睹这位超凡脱俗的道士的风采。然而,贺炳却始终保持着一颗淡泊宁静的心,不为名利所动,只愿与志同道合之人共赏这世间的美好。
《郭去胜拂袖白云》
在平湖的松麈山房,住着一个道士,名叫郭长彬,字去胜。关于他的出身,有一个神奇的传说。据说,他的母亲曾梦见吕洞宾仙人赠予她一颗仙桃,食用后便有了身孕,诞下了去胜。
去胜自幼便对道家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十三岁那年,他毅然决定放弃世俗的纷扰,投身道门,从当地的庙宇中许下誓言,开始了他作为道士的修行之路。
随着年岁的增长,去胜的修为越发深厚。他受教于穹窿山的施谅生道长,得其真传,游历了句曲山和龙虎山,并在那里学会了五雷法,这门法术威力惊人,多次在实战中发挥了奇效。
为了寻求更高的道法境界,去胜遍历名山大川,足迹遍布天下。最终,他来到了繁华的京师,选择了白鹤道院作为自己的修行之地。这座道院曾是邱长春道长羽化登仙之所,充满了浓厚的道家气息。
在道院中,去胜设立了一个道场,开始了为期四十余日的闭关修行。当修行即将结束时,他突然换上了新衣,沐浴焚香,然后静静地坐在蒲团上,面容安详,仿佛进入了一种特殊的境界。
不久后,去胜的身体渐渐失去了生机,但他依然保持着端坐的姿态,仿佛只是暂时地陷入了沉睡。消息传开后,前来拜祭的人络绎不绝,甚至连豫亲王也亲自前来瞻仰这位传奇道士的遗容。
为了表达敬意,豫亲王下令为去胜建造了一座灵龛,并题写了“拂袖白云”四个大字。同时,张文贞公也亲自书写了“长春接轨”的匾额,以纪念去胜与长春真人之间的深厚渊源。
不久之后,去胜的弟子孙楚鹤将灵龛迎回南方,安置在松麈山房的后山。当人们打开灵龛时,惊奇地发现去胜的容颜依然如生,仿佛只是暂时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于是,人们将他安葬在了松麈山房的后山,让他继续守护着这片他深爱的土地。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