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巨头来访
送走富田雅孝,桌上留着一张支票,还有一方南宋哥窑海棠式花盆。
拿起支票弹一下,声音脆脆的,这是一张三菱银行的现金本票,数额五千万和元。外资银行在丝国不能涉及外汇业务,因此还需要转一道手续——去国内银行办理票据托收业务,再转成华币。
李承这边不用这么麻烦,只要走一趟花旗分部,他们会帮忙联络三菱银行,直接入账的。
四合院……这笔钱还是不够,剩下的得看它了,李承伸手在哥窑盆上摸摸。
正要让周典将花盆拿去他房间装箱,就听见他在走廊敲门,“李少,赵先生带着客人来了。”
客人?李承拉开房门。
一位四十岁左右、短发精干男子站在门口,赵帆站在他身后,一个劲的对李承使眼色。其实不用使眼色,李承也认出此人是谁。
此人是保商利的老大,何平,贾郑廷的记忆中,对他印象很深刻,做事果断,下手狠绝,最为经典的一次回收国宝案例,就是2004年4月佳士得拍卖圆明园牛首、猴首及虎首,他万里外指挥,拿下这三件文物,国人震动。
他怎么来了?眼神微诧之后,李承立即笑意满满,向对方伸手,“您是……赵哥同事?欢迎!”
“我叫何平,李先生可以喊我老何,赵帆同事。”他的眼睛迎着李承的目光,虽然带着笑容,可依旧有些刺目,似乎也在审视,不过,态度极好。
抓着李承的手掌,用力抖抖,“一直听赵帆说起李先生,真真久仰大名。李先生帮我们大忙,来到剑阁,我何平怎么也要上门说声谢谢吧。”
“何先生太客气,快请进!”李承让开路,伸展手臂邀请道。
“阿典,帮忙把屋子里收拾一下。赵哥快请进。”他对走廊喊一嗓子,又将赵帆迎进门。
擦身而过时,赵帆依旧担心李承刚不清楚状况,两个拳头叠加在一起,然后挑起大拇指,提醒李承,这位是自家集团公司老大,可不是海外事业部老大,千万可别疏忽。
说实话,赵帆也不知道何平为什么要见李承,今
天下午,忽然接到董事长办公室电话指示,陪同这位来见见李承。
李承微笑着点点头,陪着赵帆,一道走进房间。
等何平转身,李承已经站在他身边,伸手示意,“何先生请坐。”
又指指屋内的茶具什么的笑着解释道,“下午来了一位和国朋友,刚刚离开,屋子里有些乱。”
“没事,都是大老爷们,没那么讲究。”何平摆摆手,眼睛很快落在李承没来得及收起来的那尊哥窑海棠式花盆上。
瞅了两眼,轻咦一声,回头看看李承,“李先生,这可是好东西呀。”
哟,没听说保商利老大也懂古董古玩?这眼力劲不差呀,不会是蒙的吧。
李承竖起大拇指,“何先生好眼力,这是南宋哥窑海棠式花盆。下午刚从和国客人那里入手的,还没焐热呢。”
“哦?回流的货,那我得好好看看。”对李承点点头后,单手扶口沿,另一手托底,擎起花盆,迎着日光照照。
就这手势,绝对老手,李承知道自己真看走眼了。
何平的父亲是军医出生,文职技术人员,大学学历,并非武夫,对收藏颇有研究,受其影响,何平的鉴定水平虽然达不到大师级,可还是要胜过赵帆许多。
他在欣赏花盆,李承不好打搅,只好问赵帆,“赵哥喝茶还是咖啡?”
赵帆多少知道何平的习惯,摆摆手,“都喝茶吧。”
上次去梅家坞,还有上好的龙井,李承沏了三杯,端过来。何平已经欣赏完这件瓷器,正在和赵帆低头聊着什么。
“何哥,赵哥,喝茶。这是前些天去梅家坞茶厂淘来的,两位也尝尝。”刚才泡茶时,李承想通,既然对方不主动不介绍身份,那自己索性不戳破,何哥赵哥一杆扫,还能拉近关系。
“嗯,看茶色和芽头,应该是特级品,确实好东西。”何平看看茶杯,点头赞道。
又对李承压压手,“别忙活,坐说会话。”
指指赵帆,“听小赵说,李先生还有一件光绪龙袍?”
“没错,前些天在津州,偶然从藏家手中得到一件。”李承笑眯眯点头
。
何平手指搓了两下,眼睛看着李承,他今天来见这位年轻人,不是因为他师傅,更不是因为什么久仰大名,而是为了那幅《秋山图》。
《秋山图》回国后,相关机构立即组织溯源,历时四个多月,得出的结论让人大吃一惊——李承很可能不是中间人,而极有可能是幕后策划者,或者策划组织中的一员。
因为整个事件中,最大的怀疑对象就是小潘有司。
李承本人和小潘有过一定的接触,甚至关系不错;另外,小潘死在黄石公园的那天,李承同时也在黄石公园,且相距不远——李承要是知
道这一点引起误会绝对会喊冤;还有一点就是,李承与赵帆的接触,更像有意识的主动卖好,也就是说,他可能“别有用心”,譬如出货。
如果这个结论是正确的,那就很有意思。
基于这个推论的基础上,报告中又提出两个猜测需要梳理。
第一、这件事肯定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李承背后极有可能有一个组织,那么……这个组织的目的是什么?都是哪些人?究竟是热衷文物回流民间势力,还是仅仅将国内当成“销赃地”?
第二、从现有李承的表现来看,这个组织应该是“亲近的”,偏向于热衷文物回流民间势力,那么有没有可能进行“收编”?
这份调查报告绝密,赵帆等级偏低且有“涉案”嫌疑,自然接触出不到,何平多少知道一些。他这次过来,也有探路的意思。
李承还在悠闲的吹着茶汤上泡沫,根本没意识到,今天下午,两拨人都有查核自己的意图。
此刻,他还懵着呢。
“我有个不情之请。”何平手指轻轻敲击着玻璃杯,引得茶水荡漾着一圈圈波纹。
“您说。”李承笑着抬抬手。
“那件龙袍……还有今天这件哥窑花盆,还请李先生割爱。”说这话时,何平的眼睛一眨不眨,观察对方的表情。
“这……”这件哥窑瓷器,说实话李承有些不舍得,他自己毕竟是玩瓷器的,还想着借助这件真品,提高印第安陶瓷工坊和红叶陶瓷的
技术水平呢,可对方的身份,让他有些投鼠忌器。
赵帆很着急,很想提示一下,可这节骨眼,怎么暗示都显得突兀。
好在李承很快想明白,自己这次北上,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拉关系,眼前这位,腿粗着呢,又何必在意一件瓷器的得失?他抬头笑笑,“行!何哥开口,怎么也要答应的。”
何平笑了,主动伸手与李承搭了搭,“那就多谢李老弟,回头我安排人来看货。”
又以开玩笑的口气说,“保商利是小本经营,还请李老弟松松口。”
赵帆舒了口气,笑着插话,“何总,我有个建议,不知道两位的意思……”
“哦?”“赵哥您说。”何平与李承的目光都落在赵帆身上。
“何哥人脉广,阿承你不是要买剑阁四合院么?让何哥安排人帮你跑跑,这两件古玩的款子,直接抵给你四合院。这样我们的成本也能压一些,你买四合院的程序走得也快。”
“李老弟喜欢四合院?小赵你也不早说?剑阁大院子还有不少,我稍后给你问问。”何平看了眼赵帆,笑着划拉手臂,很有气势。
“何总,您这可就冤枉我。”赵帆摊摊手,“我这边的客服工作可没敢怠慢,已经找好三家四合院,阿承一口气包圆。下午赵昱陪同阿承的人去四合院拍照。”
“都什么院子?回头把资料给我一份,我来安排人。”何平打手一挥,揽下这件事。
自己在香江,用铜像在李加成那换来一套小别墅,到剑阁,又用古董换来三套四合院。
不对,龙袍加花盆,不够三套四合院的价值。
李承立即从兜中掏出那张还未焐热的三菱银行的现金本票,放在桌上,“那真是太感谢何哥。这里还有一张现金本票,就抵四合院的剩余款项吧。”
何平没看,抬抬手,“等我看完资料,问问人再说吧。”
此人做事,甚是干脆利落。
交易谈成,接下来的谈话就显得更融洽,何平也象征性的询问饶老安康,又聊聊趣闻,三人谈得颇为相得。
李承忽然想起贾郑廷的一小段记忆,保商
利之所以能成为国内艺术品行业的龙头企业,离不开两样东西,其一是艺术博物馆,好像是跨千年左右开设的,另一件是保商利拍卖公司,那是零五年成立的,而现在,两者皆无。
李承心中一动,便开始引话题,从国外博物馆,聊到国内博物馆。
“今年剑阁文物局批准四家私人博物馆筹建资格,开时代先河。”
李承似乎挺感慨,随后又故作随意的问道,“何哥,赵哥,保商利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什么不开一家自己的艺术博物馆呢?一举多得的事啊。”
至于保商利拍卖公司,李承没提,他们在香江的海韵集团,旗下有两家拍卖行。
何平眼神微凝,笑意不散,“怎么个一举多得?”
一听这话,李承顿时明白,对方只怕已经在做这方面的规划,不过,自己“不知道”,怎么说也是“英雄所见略同”吧。
李承伸出手掌,曲起大拇指,“盛世古董,经济发展这么快,古董行也会水涨船高,越珍稀的古董古玩,未来升值空间越大,最终会成为一家公司的文化底蕴和货值体现。此其一。”
“第二,保商利原本就肩负文物回流的职责,一家企业性质的博物馆存在,更有利于从各大
拍卖会或者行会上拿货,可以避开一些口舌。”
“第三……”说道这一点时,李承抬头看着和平,语速稍慢,“博物馆本身,就是艺术品交流的平台,无论是进,还是出。”
尽管没点透,和平还是听懂了,双掌一合,哈哈一笑,“说得好!”
李承猜的没错,保商利正在筹建自己的企业博物馆,已经进入递交申请阶段,只是,知道的人很少,连赵帆这种下属子公司常务副总级别的都还不清楚,没想到被李承提出来。
与李承所说的,有一点不太一样。保商利集团建设博物馆,很大一块原因是烦了——此前找回的文物,全部上缴回流办公室,再由回流办分配到各家博物馆。接受单位,经常会冒出“这是不是赝品呀?”“这货存疑呀?”的声音,实在让人心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