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赵帆相求
接过胡宝星的支票,李承很感谢地站起身来。
“胡伯,汤师傅,还有阿亮,很抱歉不能陪您几位早茶。”李承躬身致歉,“我师傅给我安排港大徐懋教授的课程,可不敢缺课,每天晚上师傅都会检查的。现在八点多,我还需要赶去上课。”
几人一愣,继而,胡宝星笑着挥挥手,“去吧去吧,学习是正事。代我向你师傅问好。阿亮,你送送阿承。”
“稍等。”就在李承准备出门时,胡宝星突然又叫停俩人。
他起身,用公筷夹起一些早点,塞进食品袋中,递过来,“带着,路上吃点。别不吃早饭,这可不是好习惯,等你向我这么老时就知道健康的重要。”
不得不说,生意场摸爬滚打久了,知道怎么暖人心。
这小小的举动,足以比刚才多加两万块的行为,更让李承感动。
“谢谢胡伯!小侄今天无礼了!”李承再度躬身感谢,这次语气真挚许多。
等两人掩门离开,胡宝星忽然笑出声来:“呵呵,没想到固庵先生竟然跑国外收这么一名弟子?”
“是啊,真没想到。”汤沛辰附和着点点头,又说道:“这消息隐瞒的真紧,不知道雷泽听到后会怎么想?”
“嘿嘿,雷泽……”胡老话意未尽,笑笑。
胡家在大坑购置的新豪宅,就是雷泽做的风水局,故此俩人对饶门恩怨有所了解,对雷泽这人也了解甚深。
“依我看,雷泽势必要称量称量这位小师弟。”汤沛辰可没那么多心机,想什么说什么。
雷泽一直为没能列入饶门门墙而耿耿于怀,现在听说饶老收了入室弟子,心中不服那是肯定有的,称量那也是一定的,只是后续如何演变,俩人都猜不透,毕竟,雷泽还是饶老的记名弟子,饶老从未将他除名。
“要不要告诉雷泽一声?”八卦之心人皆有之,汤沛辰想看热闹,
小声提议道。
胡老回头盯了他一眼后说道:“我不希望消息从我们这里传出去。”
这句话就有点意思了,看似否定其实又没有否决。
唐培成哦了一声,低头开始吃茶。
…………
去大礼堂有点晚,正准备在后排找个空,凑合一上午,远远的就看到蔺建明在招手。
呵呵,这家伙,不错,帮自己在前排占座了。
等李承坐下后,却惊讶地发现,这家伙面前的桌子上,摆放着一本厚厚的书籍,三联出版社的《初学古玩鉴定》。
晕!李承抚额。不用说,这家伙经历昨天的事后,心血来潮,想要学古玩鉴定。
都是昨天的锅啊。
果然,蔺建明拿着这本书,往李承这边凑凑,低声问道:“我以后跟你学古玩鉴定,拜你为师也行!交点学费都可以的!”
自己收徒?这不扯吗?自己还是饶老徒弟呢。
李承翻翻白眼,“打住打住!我还没资格教人。另外,学鉴定,很累人的,需要数年乃至数十年的积累,才可能有点眼光,你确定能坚持?”
“能!肯定能!”蔺建明将胸口擂得咚咚响,恨不得指天发誓。
“我爹地今年五十不到,精力充沛的很,公司的事情还能顶二十年。我的家境也还可以,根本就不需要考虑那么多,有足够的时间跟你学鉴定……”
“别!”李承手臂竖起,打断他的话,“你要学鉴定,侠州有无数的名师,可千万别找我,我就看东西还凑合,教授别人,真心不会!”
“你别这样!”蔺建明一副失望的怨妇模样,看得李承直起鸡皮疙瘩,连忙推让一步,“你可以自己去拜师,以后呢,遇到什么问题,我们可以相互探讨。”
“只能这样?”问者心有不甘。
“只能这样!”答者斩金截铁。
“拜师的事情先不说。”蔺建明突然又换个话题,“你不是买下
祁燕姐的店铺吗?”
嗯,怎么了?李承怀疑地看看他。这事昨天下午他就知道了啊。
“那……我去帮你打工,去你店里帮忙!至于薪水,你不至于饿死我吧?”
他擂着胸口,“堂堂港大毕业,去你店里做小工,你不要?刚好有问题时还能求教你,而且,遇到真东西,你还可以给我讲讲。”
李承忽然意识到,这家伙今天整拜师一出,都是为了这句话埋伏笔的。
正准备diss他一顿时,大礼堂鸦雀无声,徐懋教授夹着讲义走上讲台。
整一上午,李承被他缠得不要不要的,最后只好点头答应。
“走走!今天中午我请李老板!”一下课,这家伙拽着李承,准备请客。
俩人走出校门,准备去嗨一顿,结果李承手机铃响,一接通,是赵帆。
“赵哥,你在港城?”上次的送货交易,是李承与赵斌完成的,赵帆为避嫌
,一直只通电话没有露面,所以李承来港城二十多天,俩人还真没见过面。
“在侠州呢。”赵帆的声音有点暗哑焦躁。
“有事赵哥?”李承对蔺建明示意接电话,稍稍远离他。
“有点小时。”赵帆电话中没有说明,只是提到:“中午有时间吗?我在中环士丹利街33号兰芳园等你一起午餐。”
李承看了眼旁边的蔺建明,回答道:“我有一个朋友……”
赵帆快速阻止他的话,“不太方便,你一人过来吧。”
耸耸肩,看来有急事,与蔺建明的聚餐只能推后,“那稍后见。”
等他赶到兰芳园,见到赵帆时,有些诧异。面前的赵帆,眼圈乌黑,胡子拉碴,整个人看起来非常疲惫。
这是怎么了?难不成上次交易,他被组织处罚了?不应该啊!
“赵哥,你这是……?”李承落座后,疑惑地问道。
“兄弟,这次你一定要帮帮忙。”赵帆揉揉脸,让自己
更精神些。
“赵哥,你先说事!”
赵帆及其背后的保商利,算是自己的天字第一号的大主顾,在不触及底线的情况下,帮他一把无可厚非。
但李承现在担心的是,与赵帆产生矛盾的是保商利,那……自己就的考虑清楚。
所以他回答的还是比较委婉的。
“你看看这个!”赵帆将手边的一份文件袋,递给李承。
解开文件袋,李承快速翻阅一遍,心底轻吁口气,是公事,与赵帆本人无干。
这家伙!刚才的状态,还真的让他心跳加速。论交情,赵帆人不错;论业务,他给钱爽快;论渠道,上次的供价便宜物美,李承还真的担心他出事。
资料袋中只有几页纸,国内一起文物盗窃案件的基本案情,附有几张资料。
将文件重新整理好,递还给他,并嬉笑道,“赵哥,你不是保商利海外事业部的副总吗?怎么管起文物口的案件了?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
赵帆瞪了他一眼,将文件袋收好后,“兄弟,你当我想管吖?”
他又叹了口气,“这是任务!”
说实话,李承真心没搞懂,这件事明显与保商利没关系,应该是警方的事,怎么赵帆就被下任务了?
“兄弟,你出生侠州,又在羡国待这么长时间,你不懂国内的事情。”
真不懂,李承点点头,等他继续说下去。
这件事不算复杂,但经过有些曲折。
1992年9月,南郑城固县上元镇,发生一起恶性盗墓事件。
这起盗墓不同于其它的团伙盗墓,并非土夫子盗,而是“村盗”,也就是全村人参与,破坏性挖掘,对外公开的名义是“开山造田”!
这种盗墓极其可怕,整个墓葬,直接掀开,村民组织起来,将所有值钱物件搬出来,其它所有墓葬内的装饰、结构等附属研究类物品,全部被重新填埋。
这座古墓,彻底
被摧毁!
据现有情报表明,当时村民们一共搜集到十三件大件陪葬铜器;完整陶器一百多件;漆器九件、战国时期钱币、贝壳,难以计数。
这是现存留相对完整的,具有价值的物件数量,而其破坏的文物,则无法统计与估量。
因村里下了封口令,这起案件原本没人知道,但挖到东西,要变成钱呐。
于是,1993春节刚过,村民委派三位曾经去过南方打工的村民,带上一件青铜敦(古代食器),三件陶器,前往南方找买家。
这三人在深城打过工,听说过这些玩意在港城很值钱,于是,便带着这四件东西,还有一批古币,直奔深城。
结果,竟然真的被他们瞎碰瞎撞,找到一位古董贩子。
这位古董贩子叫倪金明,一口港腔,买下他们的赃货。又听说村里还有许多,这家伙回港后,带上两名同伙,在打工村民陪同下,赶往城固县上元镇查看。
见到东西后,倪金明三人傻眼了,太多了,根本运不出去!
倪金明很精明,很快意识到这些东西如果曝光,他将在国内无立锥之地。
因此,他以港商的名义,投资上元镇的那片被挖掘的荒山,实则与村里达成共识,一批批这这些赃货运送出境。
顶着港商的名义,这一年多来,他们将十三件铜器、五十多件陶器漆器,偷运出境。
最近一批,也就是十月中旬,偷运人员粗心大意,导致事情败露。
警方循着线索往上查,终于将这起性质极其恶劣的村盗案件,大白天下。
可是,倪金明三位“港商”却因风声走漏,被他们溜了。
而且,还有十三件大型青铜器、五十多间陶器及漆器,也下落不明。
赵帆最近一段时间,就是被原来的老上司“布
置任务”——限期找到倪金明这人或者被盗青铜器的信息!
这不,他求到李承这边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