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胡氏父子
侠州收藏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佛系藏品交易,一般很少放在家中。请神容易送神难,用在佛系藏品交易中也合适。
佛系藏品交易其实有很多讲究的,主要是针对请佛方。
至于李承与祁燕,他们的交易为什么如此随意呢?
一是俩人均不是信众,不太避讳;二来商品在柜台上那叫货,还不算佛宝。佛宝讲究有诚则灵,只有进家门吃上供奉才算宝。
因为胡宝星是居士,对这些极其讲究,所以胡星亮最终将见面地点改在“莲香楼”,他请早茶。
李承一大早去饶老那里问安,接到电话后匆匆往荔湾方向赶。
莲香楼创建于十九世纪,距今一百多年历史,门楼牌匾三个楷书大字,出自清末南海翰林大学士陈如岳之手,字体结构严谨,雄浑有力。
等李承赶到莲香楼时,胡老已经抵达,胡星亮在楼下正等着他呢。
“怎么这么着急?不是说上午吗?”李承下车后,对他招招手后问道。
胡星亮一脸懊恼,摸着下巴,“嗨,别提了。我早晨和老爷子秃噜一嘴,哪知道老爷子马上来劲。老来疯呗,逼着我给你打电话。没打扰你吧?”
这句话有点不尽不实,俩人不算熟,李承也想早点卖货,于是,没再追问。
莲香楼一楼开方式大厅,客人非常多,有钱人基本都在二楼包厢用餐,有些名人甚至常年预定一个专用包厢,胡宝星就有一个二楼专用小包。
跟随胡宝星,来到二楼靠近边角的一个中式包厢前,胡星亮径直推门进去。
“不好意思,来晚了!”一走进包厢,李承连连道歉,让一位有名望的老者等自己,即便没到时间,也会不好意思的。
胡宝星坐在二楼小包厢最里侧,长脸型,瘦瘦的,头发花白,算起来他今年只有六十五岁,可看起来和饶老差不多。
他旁边还有一位四十来岁的中
年人,应该是掌眼师傅。
自从李承一进门,胡宝星就开始打量他,等他说完,才慢吞吞地摆摆手,“上年纪,起得早,小伙子,你没来晚。快坐吧。”
李承挑个客位坐下后,立即将包装盒递上来,“胡老,您请!”
胡老朝旁边中年人努努嘴,自己拿着汤勺,一点一点舀着茶盅中的汤水。
隔着老者往过递送不太合适,李承选择胡星亮那边传过去。胡宝星将这小小的举动看在眼中,倒是露出一丝欣赏的神色。
相比之下,自家儿子就没这么讲究,直接说:“汤哥,你上手!”
话是行话,可不是地儿。这不是在店中,所以是“请”佛宝,可不是上手。
胡宝星瞪了儿子一眼,目光重回到李承身上,“听阿亮说,你刚从羡国回来?”
“嗯,二十多天。”李承双手撑着膝盖,让身体坐直后,点头回答。
这时,服务人员推车早餐车进来,开始布早茶。
“这件佛宝,你从北羡洲请回来的?”他抬抬手,示意李承可以自己早茶,又扭头看看身边的御用鉴定师汤沛辰,只见他的眉心紧缩。
胡老眉头抖抖,再度抬眼看看李承,尽管表情不显,但眼光已经不再那么祥和。
汤沛辰已经服务他超过十年,他的水平,胡宝星再清楚不过。
可以说,汤沛辰的文房用品方面的鉴定,绝对侠州顶级。能让他皱眉的物件不多,那么问题来了——极有可能是赝品或者假货。
一个刚回港城的小家伙,竟然把目标盯上自己?有心还是无意?
“不是。”李承刚好回答他上一个问题,对上他的眼神,浑然未觉,脸色依旧平静。
“我是几天去在摩罗街寻找店面时,恰巧遇见这件宝贝。还真是缘分。”
“哦?那确实是缘分啊。”胡宝星说话斯条慢理,语速均匀,眼睛一直盯着对方,“回港几天就能遇到这
件好东西,老朽我在摩罗街逛几十年,也没遇见几件合眼缘的宝贝呢。”
旁边的胡星亮一愣神,他极其了解父亲,这话语,可不是夸奖,而是质疑!
不应该吧?这可是李家小公子的朋友哇,坑自己人?
还是说这家伙眼力不济,把假货当成真东西,无意中卖给自己?
自己这张嘴,真是改扇!
昨晚在外疯玩一夜没回家,今天一大早就接到老爷子电话,他自然不敢说去鬼混,刚好想起李承及他的那件佛宝,于是便瞎扯,说是昨晚帮老爷子看货。
他把李承昨晚说的一通话,原封不动的告诉老爷子,还真的糊弄过去了。在他的原本计划中,他会带着鉴定师,今天上午先过过眼,然后再和老爷子说这事。
现在结果呢?老爷子心痒难挠,逼着他带李承以及那件佛宝来莲香楼见面。
胡星亮没办法,只好给李承打电话。
这
就是他突然给李承电话的前因后果。
如果是假货,自己这面子可就丢大发了!一时间,胡星亮心里跟踹只兔子,七上八下的。
没敢看父亲,他的目光瞄上汤沛辰,以及他手中的那件红彤彤的竹筒。
这时,他也发现汤沛辰的眼眉紧缩,心中更是咯噔一下,心底开始埋怨李加成:马丁,你这次可害惨我了!至于李承……他暂时还没想好该怎么处理!
场面有点诡异的安静。
许久,汤沛辰轻轻放下手中的笔筒,抬头看向李承:“这位小兄弟,贵姓?”
语气甚好,这让胡氏父子有些莫名其妙——东西对,你皱什么眉头啊?
“木子李,汤师傅可以叫我阿承。”李承微微颔首。
“阿承啊,你怎么认定它是出自王梅邻之手?”汤沛辰问道。
听他的语气,似乎没有发现那枚被隐藏在笔筒内部的梅花印记,可是,看他的神态,却又似乎认定这件物品是真品。
如果没有
发现印记,却又认出是王梅邻的作品,那么只有一种方式可以做到,那就是从王梅邻雕刻的风格进行认定。
这需要大量的经验和见识,才能达到这一水准!
要知道,竹雕这玩意,可不是书法,也不是绘画,风格特征可没有那么明显,关键是王梅邻传世作品并不多,且分散,想要掌握他的雕刻风格,可不容易。
至少,李承自己没能通过笔筒雕刻风格,确定他是出自王梅邻执手。这让李承心底对这位鉴定师升起敬意。
态度恭敬许多,“回汤师傅的话,其实它是有梅花印记的。在笔筒内部两寸处,只是被髹漆遮盖,如果您摸摸,就能感觉出来。”
秘密,点破之后就会发现,哦,原来这么简单。
汤沛辰中指指腹搭在笔筒口处,走一圈,然后拿起激光手电筒照照。
“东翁,这件佛宝可以请!”
吁!听到这句话后,胡星亮长吁口气,砰砰跳的心终于落下来。
许是因为刚才怀疑的愧疚,他拿起公筷,不停地给李承夹各种早点,很快李承面前的碟子便堆成一座小山。
胡宝星也变得热络起来,语气和蔼慈祥,“阿承年纪轻轻,眼光不弱,尊师是哪位啊?”
这对父子刚才情绪波动,李承感觉到,现在的情绪波动,同样感觉到。
这就是现实,并不怨他们。
李承对老爷子点点头,“家师姓饶,讳真颐。想来两位都听说过吧。”
胡宝星一愣,胡星亮手中筷子一抖掉落在桌子上,汤沛辰噌地站起身来,说话变得有些不自然,“你……你是……饶真……饶老的入室弟子?”
李承的报名说法,就是典型的入室弟子报尊讳的方法。
他笑着点点头,算是回答汤沛辰的问题。
“哎呀!这个马丁,昨晚怎么不跟我说呢!这家伙,稍后看我不电话骂他一顿!”胡星亮佯怒一句,大声责怪。
真让他电话骂李加成?敢吗?不过是自我解嘲,为刚才的多疑辩解罢了。
李承依旧笑笑,没接这话茬。
“阿承啊,我算倚老卖老,把你当成自己晚辈一样,就这么叫了啊。”胡宝星语气,带着子侄般的亲近,笑容殷切,“问你一句,这件佛宝,我怎么请?”
这就是问价啰。
“胡伯您客气了,本来就该这么叫。”李承微微躬身,回答他的前半句话。
至于后半句,他看看汤沛辰说道:“我对侠州行情不了解,还请汤师傅给个主意吧。”
他很自信,汤沛辰肯定会给出一个公正的价格。这就是饶老在侠州文博界的影响力。
汤沛辰在胡宝星耳边低声说了个数目字,包厢很小,李承和胡星亮听得清清楚楚,十八万,单位肯定是港纸。
这价格,是目前王梅邻作品中的最高价位,汤沛辰已经考虑到这件三宝佛竹雕笔筒的唯一性——唯一一件发现的王梅邻竹雕作品。
李承很满意。
然而,惊喜接踵而来。
“汤师傅的请价,想必阿承也听见。”
胡宝星笑容依旧,“听阿亮说,阿承你在摩罗街置产,想要开家骨董铺子?这是好事、幸事,我呢,作为长辈,给你添点彩礼,就按照二十个走吧。”
“阿承,还满意吗?”
这件竹筒能卖出二十万的价格,能不满意吗?
李承连忙起身,对胡宝星合十作揖,“谢谢胡伯关爱,小辈感激不尽!”
其实李承心里明镜似的,多加出的两万块,那是胡氏父子用来结善缘的——胡宝星也算半只脚踏入文博界,知道饶老的能量;况且,还能化解刚才的那点误会。
但感激还是要有的,而且以后与胡星亮之间的关系,还是必须要维系的。
胡宝星
毕竟是百亿富翁,胡家能量比不上顶级豪门,但在现阶段,足够让自己仰望。
侠州是什么社会?
人情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