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轻松获胜
“小弟,在哪儿上学?”斗亮,过程极其没意思,坐在一旁的祁燕,翘着二郎腿,,打个哈欠后,扭头问坐在身边的蔺建明,她想顺便打听打听李承的来历。
“港大。”蔺建明回头看看这位女老板,笑笑,很快又回到场中。
刚才在门口时,恰好听见李承与那位中年男子对喷。
侠州这地方,鱼龙混杂,最好不要得罪人,他担心李承吃亏,冲进来想以有事为借口拉他离开。谁知,事情貌似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样。
“威尔斯是你同学?”祁燕追问道。
嗯?蔺建明一愣,威尔斯不是在这里工作吗?怎么这位老板不清楚他的情况?
莫不是威尔斯撒谎自己这会撞破他的谎言?也不对啊,这位女老板好像对威尔斯不熟悉。
挠挠头,蔺建明决定保持沉默。蔺家虽然不算大富之家,可他父亲是港城游龙的士公司的大股东,蔺建明也算是见过世面的,否则刚才也不会反应那么快。
见这小子不说话,祁燕有点恼火,放下二郎腿,起身,走向那堆杂货旁。她注意到,李承手中又多了一件物品。
眼神一凝!论起对这些货品的熟悉程度,舍她其谁?
李承左手的那件碧玉螭龙,她很熟悉。
从渠道商拿货时,人家直接要他一万港纸,就在半个月前还有一位教授想要买回去,开价四万,她的心理价位四万五,于是想抻一抻对方,结果走后真的就没再回来。
之所以没单独拎出来,这类鉴赏章不是她所喜欢的,玉器,还是珠宝手镯更动人。
鉴赏章是三十年代,无留款,只刻有山水纹,如果能查到使用者,价格还能涨一涨。当初没卖给那位教授,她就是以为那位教授认出这枚鉴赏章的原主人。
另一件货品,是一尊三宝佛像之一的竹雕笔筒,也是这批货中的顶级货色。
清末圆雕,也没
有留款,但刀法娴熟,线条流畅,佛祖宝相庄严,内外髹漆,品相完好。因为没有留款,她给出的报价是五万港纸,心理底价在四万左右。
这方竹雕笔筒,进货比较早,有一年时间,花了她五千港纸。
好东西未必就好卖!所以,古玩行中经常会有人说“眼缘”。
一年多时间没能卖出去,她索性将这件东西也放到杂件堆中,没想到,被李承挑出来!
李承能挑出两件“重器”,已经超乎她的预料。
更让她吃惊的是李承接下来的动作!他竟然放弃左手的那枚碧玉螭龙鉴赏章,将三宝佛像竹雕笔筒换到左手,空出的右手又向前探出,直至抓住一件鼻烟壶!
她轻叹口气,这场斗亮,张峻毅输定了!
多年合作的对手,就这样被一个小年轻打败?祁燕说不出什么感觉!怜悯地看了眼张峻毅,他的手中也拿着一件“顶级”藏品,三十年代津门伍魁元的针雕葫芦!
针雕葫芦非常精细,图案也很精美,还有名家款,可是,材质在那,毕竟是匏器,怎么卖也不会超过四万的。
虽然俩人现在关系不睦,可真看到张峻毅输了,她心里还是挺难受的。
之所以这么说,因为这件鼻烟壶,是这堆杂项中最值钱的!
这件鼻烟壶,虽然也是料器,可制作人物不简单。
鼻烟壶四大流派,京、鲁、冀、岳,各有名人扛鼎,这件鼻烟壶,就是鲁派扛鼎人物毕九荣大师家传手艺,也就是他的独子,毕鹤的手笔。
毕鹤虽然比不上毕九荣,但称呼一声大师,也不为过。
当初进货时,她本来不想买下这件东西,可对方一阵吹嘘后,没忍住,花了一万港纸买下。也曾后悔过,不过让店内掌眼师傅劝她,识货之人未到,莫急。
这件鼻烟壶,掌眼师傅给出的价格是五万夕元!不降价!
这堆货品中
,只有四件顶级货色,李承一人占三!
三件的价格都比那件匏器针雕葫芦贵!张峻毅输的一点都不冤!
这东西,价格很明了,四件货品摆在柜台上,张峻毅脸色灰败惨白,双手合十,对李承作揖道歉,头也不回直接出门。
祁燕看着他的背影,再度轻叹一声。原本还想告诫两名员工,莫要将今天的事情传扬出去,现在,用不上!
二十多年的交情,算是彻底消散——今天这事,与她关系不大,但毕竟在她店中,也是她的货品,以她对他的了解,怨恨是少不了的。
这样也好,终于和万隆堂做出最后的切割,从此,天涯陌路。
祁燕在胡思乱想时,李承终于有时间和突然出现的蔺建明对话。
“你怎么来了?”李承对这位同学刚才想要帮自己救场的行为,还是挺意外的。俩人只是点头聊天的交情,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蔺建明偷瞄了眼祁燕,低声说道,“你不是说在摩罗街
工作吗?我下午没课,就想着过来逛逛,哪想到还真碰到你?”
说完,他又用眼神示意,这女老板怎么回事?
“哦,这是祁燕,我朋友,这家店的老板。你叫燕姐,或者祁老板都行。”李承不明白他为什么要搞得神神秘秘的。
“燕姐?朋友啊?”蔺建明挠挠头,尴尬地笑笑,自己貌似误会什么了。
“哟,不叫阿姨了?”回过神来的祁燕,似笑非笑地看着蔺建明。
嘿嘿,这家伙,尬笑继续。
“给钱吧!这批货,你的了!”祁燕没再理会蔺建明,手掌平摊在收银台上,四根手指还向李承招招。
三十万夕元,又是四万五千羡元!
自己身上从北羡洲带来的十万币,竟然没有撑过二十天!
前些天从赵斌那进货,李承按持股比例支付了四万币,再加上这些天的花销,以及这次的四万五
千币,自己身上竟然只剩下不到一万币的现金!
我去!我晕!
这总是只出不进,不是办法啊!得想办法赚钱才是!
他的眼光落在那件三宝佛竹雕笔筒上,嘿嘿,没想到竟然真的能从这批杂项中捡到漏。
祁燕一直认为鼻烟壶是价值最高的物件,其实不是,一直被李承握在手中的竹雕笔筒,才是真正的好东西。
她和掌眼师傅也认可这款笔筒是好东西,可是俩人都没有找到留款,于是,价值凭空低下来许多。
其实,它是有款的。
李承上手这件笔筒时,第一时间就起了疑惑。竹雕物件,一般都会保持原色,因为竹黄的原色,时间越久色越橙红,带有自然色,根本不需要髹红漆。
纯粹多此一举,不必要啊。
看刀工,深刻浅雕,线条柔美,佛像与莲花座浑然一体,明显大师作品。
一时间,他也有点懵——髹漆与竹雕相悖,可它就是髹了,而且髹漆工艺还不错,不像糊涂乱造的那种遮掩什么的。他也如同祁燕及万隆堂掌眼师傅一样,用手扣扣竹筒底部的髹漆部位,结果什么也没有发现。
不过,他的细心还是让他另有收获。
当他的手指在笔筒内壁绕一圈时,明显感觉内壁两寸的位置,有微微的划痕。
借助日光,发现一朵淡淡的梅花印。
这是清代著名竹雕大师王梅邻的作品!
《竹人录》记载,王梅邻,出生于嘉定竹雕世家。
其祖王之羽,字谓韶,自号逸民,擅长奏刀运腕之法,名动江南;王之羽将竹雕技艺传给侄子王铿(字镜千)和儿子王质(字存素),这两位是乾隆朝的竹雕高手。
王质的儿子王圮,字席珍,擅长竹雕花卉,尤其擅长折枝兰花,一代竹雕大师。
其侄王梅邻,工于竹雕小楷,擅长人物,嘉庆道光朝的竹雕大师。虽说王梅邻是大师级竹
雕高手,可受限于“匠人”,他的留款,留名很少,多数为梅花印记。
王梅邻的三宝佛竹雕笔筒,市场价在十五万到十八万之间,也就是说,这件竹筒,他就能回本一半!
所以,李承捡漏了!
只是这捡漏,不能在祁燕面前显示,否则,那就成当场打脸。
接过支票,祁燕拿着抖抖,扇扇风,斜睨着眼问道,“这些货色,你准备怎么处理?拉走吗”
过几天就要买下这栋房子,拉走干嘛?李承连连摇头,“燕姐,楼上给我整个小房间放下呗。我稍后装箱。”
“只要你放心就行!”祁燕利索地答应下来。
“想什么呢?帮我去买几只大纸箱,还有包装泡沫。”李承推推蔺建明。
蔺建明还在发呆,他依旧难以置信。
就在刚才,威尔斯竟然花费四万五千币买下这堆货色!蔺家也算中上之家,可他自己很清楚,自己不可能,也没有权力拿出三十万港纸买东西,父母揍不死他!
刚才比鉴定,赢了对手,现在又拿出巨款买这么多东西……
威尔斯在他眼中,越发的神秘。
听李承这般说,蔺建明立即准备出门购买,被祁燕喊住。
“算了,别跑了,纸箱和包装袋,算我送你了!”祁燕瞟一眼李承。这家伙刚才就是故意的,自己店搬家,哪能缺少这些呢?他不好开口,特意用这话点自己呢。
年纪不大,心眼却是七窍玲珑!
嘿嘿,李承朝她笑笑,没再客气。
他将这四件“顶级”藏品单独包装,放在一只较小的纸箱中,稍后带走——虽然他很相信祁燕,但架不住这里还有员工,防人之心还是要有的。
这批货色中,这四件东西占据价值的大头,自己带走。
其它的,即便丢失一两件,也无所谓。
带走当然不是拿回去珍藏,他要想办法,把这四件
东西赶紧变现。
兜中缺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