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草稿《哗变》
圣人常说,心如止水,亲近自然,常应常静,常清静矣。俗世的人,在人间烟火的熏陶下,怎么免得了俗呢?
匠人夺取北境27城后,声势浩大,举国皆惊。
各路人马对其忌惮不已,匠人的地位在北境也算有了一席之地。
响应着数十万众,像一群热血的中二少年,喊着震天的口号救世济民。
理想的火焰烧得绚烂,在黑夜中划出短暂的光明,就像他们的起义,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绚烂的烟火和明明如昼的白炽灯不可同日而语,没有先进的纲领,像古时候千篇一律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已然被时代抛弃。
即便分粮取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粮分完是迟早的事,阶级的属性注定了他们的失败。
又有人常说,人心齐泰山移,在如此大好的环境下,怎么会失败?
最多有个外患,又没有内忧。就你一句简单的阶级属性,就说我不会起义?
我干不成大事,我的纲领就落后?
都不是吓大的,无论谁劝,怎会放手,即便知道它会衰落,也要看着它慢慢的衰落,怎会突然之间消匿于江湖呢。
人们期待就是作当有一天有人告诉你,你就是救世主的时候,你自己的自主性不就高了吗?
答案是不可能的,事实确实如此,因为你想得美,不代表你做的好。
例如你是起义军的一员。
本来想着吃饱饭的,原来进了城之后,不但可以吃饱饭,发现可以住豪宅,抱得美人归,获得无数财富,甚至还有些名声,都会将你一个朴素的心灵撼动。
革命尚未成功,就开始意志消沉,这是十分有可能的。
更何况,原来的目标就不高,你吃饱喝足了,你还想着闹革命吗?
纵观历史,都是这样的。
农民之所以有他的局限性,是因为他们比资产阶级还具有妥协性,他们的认知范围十分的狭窄。
他们的利益需求十分的简单,他们会为了眼前的利益 ,可以做到自废武功,自断前程,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原来画的饼就不怎么香了。
匠人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像个中二少年。
他虽然知道饿字怎么写,但这种感觉却少的可怜,他虽然知道欲字能惑其人心,撼其心志,不过他觉得这都是小事。
作为人,难免不会有七情六欲,却没想到终究会害了自己。所以这就是当时的局限性。
那是一个雨季,北境不常下雨,干瘪的土地迎来了少有的润泽。
百姓们将龙王庙的香烧到了三尺高,贡台上重新规规矩矩的摆满各种的贡品,一时间北境各城的居民对生活的热情如雨后春笋般再次蹦发出来。
匠人的士兵也难得清闲一回,其中有一个士兵脚穿旧皮靴,左手端酒,右手把烟,身形偏瘦,坐于店门木桌前。
与之共饮的大多上了年纪,统共有四位,在这里面,他算最年轻的,但也是最受欢迎的,不但因为他嘴皮子溜,而且他的想法独特,往往能吸引士兵们的驻足,全身上下散发着一种独特的气质。
如果是一个未经世事的女孩子,遇见了这么一个是大约30左右即便出身低微但言语幽默且思想富含哲理的男人,也应该会被他给折服吧。
只见那男的张口说道:“你们说我们每天这样图啥呀?
别看他们这些城里人个个人模狗样的,从小我就受尽了穷,遭尽了他们白眼,到现在我们打进城来了,他们依旧过得轻松。
除了那个姓刘的,以及几个少数的反抗的我们给法办了,其他的尽是分毫未动,我就不信他们都是好人。
你们想一想这帮有钱人,现在说我们是好人,是因为我们保护了他们的财产。
明天又一帮人攻进城来,他们又会把我们像那个姓刘的一样推出去,给另一帮人给法办了,他妈的,这些人,几个是好人呢?我真不知道匠人怎么想的?
我们士兵现在越来越多。
我们又不是种田的,粮食他们也不会主动给我们,收上来的所谓的商业税,你又不懂,被他们给算计。这点钱还不够我们填饱肚子的呢。
每天还要训练。吃饱了才有力气训练呀,我也不是反对要训练,我反对的是我们不把那些混蛋给干掉,把他们的钱来当军饷。
抓一两个有个屁用啊!这样下去怎么长久的维持住啊?你们说是吧?”
与他共坐的那几位,平时都是他要好的朋友都比较听他的话,这一次讲话引起他们几个的共鸣,但依旧没有完全丧失理智。
毕竟匠人的思想教育原来也不是没有做过。
就在这时,其中另一个士兵连忙解释说:“这不是以大局为重嘛,取天下钱不就是要取信于民嘛。
我们相信,这样发展下去一定能够获得更多人的认同与响应。”
原来的那个士兵听了立马反驳道:“别他妈跟我谈什么以大局为重,我肚子都咕咕叫了,你知道吗?
老子当年打猎,他妈的都能吃个饱饭,在这里面二天饿四顿。
原来环境艰苦,我就不说什么了,毕竟条件摆在那里,没办法,现在有条件了,还不改善,就光说医疗物资吧,我的腿都冻出疮来了,你知道吗?
还有看看你们哪个不破衣烂衫,知道的是起义军呢,不知道的还以为叫花子呢。”
其他的士兵都低下了头,那个士兵把他手头他抽了几口的烟递给旁边的人,个个抽了一口,他们好似达成了同一个共识。
某位著名的哲学家说过,事物的发展往往存在于矛盾之中,而矛盾呢?
其实也分主次矛盾,主要的矛盾可以通过正确的实践来解决。
而且矛盾的主次是可以转化的,所以这个很是复杂,今天解决了这个主要的矛盾,明天又有新的矛盾要面临,社会这个矛盾的炼丹炉永远都在矛盾当中进行着,生命不息,矛盾不止。
军队也是如此,从小的方面讲,军队内部的严明的纪律与人性的贪婪形成对立关系,具体到制定并遵守军规的人与被约束不愿服从的军人的对立关系。
还有具体的阶级对立的问题,他们明明是农民阶级但他们却分不清他们的敌人是谁?
分不清对面那些地主才是他们真正该杀的人。
他们认为,邪恶的地主才是他们打击的对象,但他们忘了,地主就一定会剥削。
除非地主没有多余生产工具,只有自给自足的生产资料与工具,资产无论多少,只要地主不雇人。
那么,他便是摆脱了剥削的关系,而形成了劳动的关系。
可以让他保留资产,但是要自己做饭,自己种田,这才是真正的解放了大多数人真正的维护了他们的阶级。
这也是匠人失败的原因所在,他认为,只要先把坏的地主清除就行。但事情其实往往没那么简单。
一天的时间,大多数的士兵都闹情绪,更有极端的已经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