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零物欲
竟然会有人问:你还有物欲吗?
这误会是不是太大了点,而且又是从何而来?如果那人以为那么容易就可以做到不食人间烟火,对物质完全无欲无求,大概他本人才是离时代远远,久久没闻过烟火味的那种传奇人物。
我跟他讲实际的,谁很得意地自称自己是零物欲,别轻易相信,要不,就是其实没什么机会经过什么考验,又或许是外界或内在的不足,还没有碰上真正很想要的东西,不然,就是一时物欲疲劳了。如果你以此为榜样,要接近这种境界,一做不到,就自觉是俗人俗物,对自己依然俗气失望,那又何必?何苦?
可是他不满意,仿佛追求心灵上的满足必然跟物欲有冲突,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是一个零和游戏。
于是我索性跟他剖白心迹:“你开什么玩笑?我喜欢的物件,亦真亦假,看见就产生欲望的东西多着呢,你有没有空,不嫌时间浪费的话,我慢慢一一数给你听。你听完了别太惊讶,因为有欲望不等于渴望把它们通通买回去,不等于想要就是拥有,物欲不等如购物欲。别说没有这个钱,有,也没这兴趣,最重要的是没这必要。一个实际的问题,东西需要地方存放,尤其是好看的物件,有存放的地方,未必有摆放得好看的空间。比如说,一个好看的花瓶,很想多看几眼,这已经是欲望,可是,我拿回去又没法摆放得好看的话,就别谋杀这件死物美丽的生命吧。
“而且我们该怎样界定物欲?物质一般是与精神或心灵相对,毕竟有唯物主义论和唯心主义论。我们有多少心灵上的满足,依然跑不掉、离不开物质世界的。我在逛博物馆的时候,看到许多勾起欲望的文物就会乐极忘形,这算不算物欲?这欲,来自物,可我从对象的外在,看出了里面的学问,就像看着一部古代美学与生活史。这满足感,该不该算在心灵的账本里?学问哇,应该不会那么俗气了吧。
“又比如说,看书会得到所谓精神的粮食,如同参引心经般体会内含的故事与奥妙。可是作为一个爱书之人,我从书这死物里把精神上的心灵上的精华都挖干净之后,还是舍不得把它丢掉,反而起了收藏的心态,好书一字排开来那个美,很难说不是为了一个色字,可这色,与书里面每一个字的灵性已浑然一体。我就没兴趣把它们分拆不爱了。
“又可说去旅游吧。我很想去北海道啊,夏天时节看薰衣草的一片紫海,冬天赏白茫茫那片干净天地。我会说,这也是物欲,因为,无物不成景,无景,何以生情。再高级再玄乎的心灵满足,如果没有修到理学家的道行,恐怕还得建立在肉眼看得见的物质上。”
那人还是不肯松口,再问如果是购物欲呢?薰衣草海与文物买不到,所以才没有拥有的欲望,可是,其他买得起的,会不会还是很想买?
我笑了笑,说:“只要没有像开心买鞋、不开心买鞋那种病态,有些心头好,即使是纯物质,不能提炼出一锅心灵大补汤,买它一买又何妨?”
“心灵有时难免会受损,精神亦会有时不振不幸,如果竟然只单靠一件心头好、身外物能暂时弥补一下的话,那么,就请放过自己、放纵自己吧。若非是植物人或是痴呆人,正常人如何能不伤大雅的放弃掉物欲?这样的心灵,这样的心态,还是比较健康正常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