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论法(下)
苏澄隐说道:“邪祀多的原因,还是当年灭佛导致民众信仰的崩塌。世道多艰,百姓需要信仰抚慰,正教不存,只能祈求于邪神。”
宋太祖也明白二者之间的联系,但是心中宋太祖还是认可周世宗的政策。他对苏澄隐说道:“天下弥艰,而佛庙囤田亩,铸金身,何曾想过黎民之苦,毁之不足惜。。。”
有些话宋太祖没说完,那就是道门也同样如此。越是天下艰难,百姓就越需要精神寄托,佛道庙宇就越是辉煌。这种强烈的反差感让统治者感到十分不适。
“世人皆有欲望,佛道二家同样如此。不尊法度,裹挟民怨,毁之不足惜。可阴阳相辅,福祸相依,少了教化之地,必有蛊惑之所。”
“仙长,先不论道门,佛家生养至今数百年,各朝加持优渥,早已经成为糜烂之所。藏奸邪,躲劳役,养侍妾,御私兵。他们已经成为明面上的邪教,朕若早登位十年,那灭佛的便是朕了。”
宋太祖的话语中,不仅仅是针对佛教,当然还有道门。只是碍于苏澄隐的身份,不便直说。
“敢问陛下,效果如何呢?”
就说十几年前的周世宗灭佛,所得财物和民户只维持了一年征伐。在取得江北之地后,国内的财政依旧困难。为何会如此呢?
因为躲劳役的丁壮没有庙宇庇护,便会入山为盗。生活穷困的百姓为了活路就会铤而走险。这些导致了强盗和邪教的发展。
站在统治者的层面,他们想要用战争结束一切,然后给百姓安稳。可这样的话,老百姓听了一千多年了。战乱时生命没有保障,随时便会死去。没战乱也会被官府以各种条例欺压,生不如死。
老百姓需要一个哭诉宽慰的地方,既然神佛都不让拜,那就自己创造一个神佛吧。
苏澄隐见到宋太祖没有回答,便说道:“攻之暂破而愈坚,扑之未灭而愈炽。所以这根本不是佛道两教的问题,而是百姓需求如此。”
是啊,佛道没有立教之前,这些淫神邪祀就已经存在了。商周那些贵族祭拜祖先神时,底层的奴隶们也在祭拜自己的神,这样可以避免他们无法承受命运之苦而发疯。每一次献祭不都是耗费很多吗?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些都是自古流传的习俗,换到如今,赵官家南郊大祭,百姓庙宇求神,不都是各自的需求吗?
宋太祖觉得有道理,便问道:“仙长的意思,是解除禁令?”
“人之信仰不可缺,民之所求不可得,便为执念。执念一成,便为鬼神。若绝邪神之祭祀,当兴正道之法统”。
“朕该如何做?何以兴正道法统”。
“立法度,張戒律,断利益,奖惩并施”。
苏澄隐作为道门魁首,他很清楚道门如今的糜烂。佛门被禁,虽然当年灭法时,道门也受到很大的波及,但幸亏周世宗信道,道门得以存续。到如今七大真人皆为道门名士,正是这种情形的加持下,道门之人更加无节制。
“仙长所言极是,朕欲革除此弊。京中建隆观修缮已久,非大德之人不可居,不知能否请仙长任观主。”
“陛下厚爱,但老朽乃是清修之人。京城繁华,不是久居之地。”
“朕想要改变现状,只怕道门阻碍。。。。”
“陛下放心,老朽还有些薄面,自会亲自拜访诸道流派。”
“仙长可真是帮朕了却一桩心事,自此以后,天下佛道观院不再是满天神佛的私地了。”
宋太祖要的就是这个。在这乱世之间,乱的不仅仅是法度,还有道德。如今天下的道观,不仅有道士私度道冠,甚至有占山为王,掳掠人口者。
这些官府认可的宗教尚且如此,那些野教邪神更是肆无忌惮。要剿灭邪祀,就需要道门出手。但前提是道门必须在官府的控制之下,官府会派遣道官去管理道门,日后恢复的佛门同样如此,宗教将不再是游离于世俗之外。
而想要改革道门,只能由道门高士出面。自今日后,所有的道士都要造册入籍,每年度冠之数都要有定例,必须有官府核查。至于道观的土地田亩,也要逐一清丈。换句话说,宋太祖如今对道门做的事和周世宗对佛门做的一样,只是手段更加温和。
宋太祖很满意苏澄隐的配合,如此一来,这邪教动乱源头就能消弭于无形。兴许是心中愉悦,宋太祖说话也变得随意起来。他看着苏澄隐年逾八十,还能有如此气色,便问道:“仙长莫非真有长生之道?仙长如此气色,朕都有些自愧不如啊。”
“陛下过奖了,不过精通些养生之道罢了。”
“不知仙长能否教朕?”
“养生之道,就在于精思练气。而帝王养生,估计也是一样的。老子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欲而民自正。’ 无为无欲,凝神太和,昔黄帝、唐尧享国永年,用此道也。”
苏澄隐这话,看似是养生之术,实则还是治国理念。
“仙长的话,朕懂了。不过如今天下未平,朕必须要攻伐。倘若朕能收复故土天下一家,自当休养生息,教化于民。”
宋太祖留苏澄隐在镇州呆了十几日,期间多次在城中讲道布学,这也让镇州百姓安心不少。不过更令人心安的消息正在路上,此时即将送达镇州行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