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猜忌
确信宋军撤军的消息后,放松情绪的同时刘继元则又开始了猜忌。他先是盯着卫德贵,问他是不是和宋军有什么交易。为何上次欺骗宋军,如今还能安然回归。
卫德贵只得跪地叩首,为自己辨明。说自己一个阉人,在宫中十几年了,根本没什么牵挂,如何去勾结宋军。
而还没等卫德贵说清,刘继元又将目光注视到了郭无为身上。不同于以前的态度,此时刘继元直接呵问郭无为是不是和先帝遇刺一事有关。这句话一出,气氛就陡然凝固,郭无为不同于一般人,他的党羽已经遍布朝堂。不管事实如何,这般质疑百官之首,朝堂的分裂势在必行。
郭无为也是连忙解释:“陛下何出此言,先帝遇刺时,臣正在奉命宴请群臣,知道消息后,更是迅速派人平乱,陛下万不可肆意猜测,污蔑忠臣。”
刘继元则是淡淡说道:“朕想问一句,当时相公为何选择朕即位?”
郭无为说道:“世祖子嗣皆无远见,睿宗无后,臣观宗室中能为君者,也只有陛下一人。”
“是这样啊,那相公觉得亲军使如何?”
亲军使就是刘继文,此时被留在辽国。刘继文是世祖的嫡孙,论及血脉远非刘继恩和刘继元这些外亲可比,因此一直是刘继元的心腹大患。
“陛下若疑臣,臣当自死以谢君恩”。郭无为遇到这种情况,根本不能解释,一旦开口就会有接连不断地质疑。
“相公说的哪里话,朕怎么让相公赴死呢?近来诸事繁杂,朕有些急切了。”
刘继元此时还不想和郭无为翻脸,整个朝堂能主事的也只剩下郭无为一人了。因此在刚才那段对峙后,也是赶紧将气氛缓和了下来。
“陛下政务繁忙,臣未能分忧实属失职。”
“好了,不要再说这事了。那宋军真将百姓迁移走,朕独守这空城又有何用呢?”
“陛下,臣觉得这不一定是坏事。”
刘继元看着郭无为,示意他说下去。此事已成定局,根本没有回旋的余地,他只是想要一个借口来说服自己。
“陛下,此时城中近乎断粮,而城外则更是误了耕种。如今是人多粮少的局面。宋军一走,百姓无粮过活,若是有心之人挑事,必定形成民变。宋军迁走百姓也是替我们解了后顾之忧啊。只要城中稳住度过今年,人口丁户都不是问题。”
“相公这么一说,朕觉得也有道理。”
汉国的情况早就积弊难返,这几年百姓吃不饱逃难甚至作乱都不在少数。如今人少了,还能减轻负担。而且,城外百姓种的粮食,根本无法供给城中,契丹人来的比谁都准时,一阵搜刮,连人带田都没了。
太原府的粮食还是和宋国私下交易而来的。因此城外百姓被迁走,无非是少了兵源和劳役而已。只要太原府存在,缓过这几年,不消三五载人口就会增加。而且招抚塞外藩部,也是十分划算。当务之急就是宋人退兵。
刘继元此时已经完全发泄完了心中的郁闷,就等宋军撤兵即可。然而仍有一个大问题存在,那就是契丹人援军来了,如何安抚他们,让契丹人早日离境。
“陛下,如今的唯一的顾虑是辽国援兵来了,该如何应对”。
“那宋国当真要留下粮草衣帛?”
卫德贵闻言,连忙说道:“是的陛下,那宋主亲口说的。”
“等宋军走后,先派人用船将粮食运到内库。记住,清点之后,第一时间告知朕”。
“是,陛下。”
“至于契丹人,来了该如何应对。郭相公,你去找一趟赵将军,务必请他帮忙。”
“臣遵旨。”
“都退下吧,朕乏了。郭相公,朝中正值用人之际,此次有功者当赏,有罪者要严惩。具体事宜朕不过问,直接整理成册送上来便可。”
这句话是直接将朝廷百官的命运全部交给了郭无为手中。这种待遇可谓说是恩宠备至,但是郭无为清楚,这里面更多的还是试探。一旦郭无为利用这个机会谋私利培植党羽,那么下一次,刘继元就会对郭无为下手了。
当年郭无为,选中刘继元继位,是觉得他好掌控。一个从小没能享受父母关爱,并被其他皇亲欺压之人,谁都想到内心竟如此扭曲。从他即位开始,就仿佛变了一个人,或者说一步登天的富贵让他暴露了真正的内心世界,所有人在他眼中都是工具。
郭无为修道十数年,本以为能猜透人心,结果却在刘继元身上失算了。他跟随师尊修行望气术,这些年见过的达官显贵不少,天下时局还是迷茫一片。他真的不知道师尊所说的真主在何处?师叔口中的济世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