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初见宋太祖
翌日清晨。
随着一阵淅淅索索声传来,赵匡禹被惊醒了。
帐篷外的绳索被人解开,随即有人将饭食带来,并拿走恭桶。全程没有一句交流,赵匡禹知道规矩,便吃起了饭食,很普通的菜粥。这是一种将蔬菜、谷物、肉类放在一起煮的饭食。非常方便,而且营养也均衡。
吃完饭食之后,赵匡禹便起身活动了一下筋骨,毕竟没有许可无法出去。临近正午时分,一队御前班直前来,领着赵匡禹前往中军大帐。
出了营门后,往北行进一里路便是中军大帐,两处军营距离非常近,这样其实是不符合行军规范的,营盘过于密集,特别是攻城战,很容易造成防守不严,给敌军袭营的机会。下了一个斜坡,来到中军大帐前才明白如此布置的原因。中军大帐和太原三城之间已经被宋军修筑了一道长连城,高约两丈有余,把整个太原三城围了起来。连城之内,宋军紧邻太原城建起了四座城寨,作为前军军营。四面围城,着实是好大的手笔,而且四座前营城寨距离城墙一里路,这正好是投石机的攻击范围之外。
中军大帐处于长连城以外,可以居高观望全军。赵匡禹被引进中军大帐之后,便在营门口被禁军拦住进行全身搜查。随后便被引到御帐前,在外边等候传召。此时,御帐前已经有几位等候了,赵匡禹认得他们,分别是辽国豪州刺史王建和武州刺史王彦符。他们也认得赵匡禹,看了一眼,也都没有说话。
不多时,一名班直从大帐出来,将赵匡禹等人带了进去。进入大帐后,赵匡禹小心的扫视了一下,帐中除了值守的御前班直以外,两侧还站着八名宋朝官员,正中的主座上则坐着一位面容威严的黢黑大汉。看其玉带和身后拿着斧钺的内侍,应该便是大宋天子。
“契丹降将,为何不拜大宋天子?”左侧一位长髯白面的宋朝官员说道。赵匡禹看了身旁的两位辽国刺史,他们级别比自己高,自己只是替遂州刺史刘日冰来援助太原府的。最后,在豪州刺史的带领下,赵匡禹也随之拜见了宋太祖。
宋太祖在主位上扫视了一眼,然后放下书册,起身来到王建面前。宋太祖屈身将王建扶起,然后说道:“几位起身吧,不用拘礼。” “王刺史远道而来,辛苦了,诸位请坐。”话毕,便有御前班直搬来几张床凳。王建仿佛没有听懂宋太祖言语中的嘲讽,回礼后,便坐下了。有了王建在前面挡着,赵匡禹心里也放松了,一切跟着王刺史来就行。
宋太祖见几人都已落座,便对王建说道:“朕此次伐汉,只因他们肆掠晋、绛二州,不得不伐之,契丹此次擅自出兵,朕也只能接战了,能与诸位再此相见朕也很开心啊。”说罢,便换了个舒服的姿势坐着,等待王建回答。王建随即便说道:“陛下用兵如神,我等兵败心服口服,至于出兵一事,我等只是奉命出使太原,未曾有交战之想。” 王建话说完,许久不见宋太祖回应,整个帐内一时间陷入了寂静,气氛瞬间有些压抑。
赵匡禹此时浑身发紧,大帐之内的宋将已经面色不善了,仿佛随时准备将这些契丹人就地处决。赵匡禹偷偷望向王建,没成想王建这老头直接闭上眼。见局势越来越紧张,一位宋朝官员出声:“王刺史,陛下的意思是我朝与那汉主有怨,并不想牵连契丹,若是王刺史去劝说那汉主,让他写个告罪书,赔偿晋、绛二州,我朝也有理由退兵。”王建闻言反驳道:“我乃辽国官员,如何去劝汉国君臣,请阁下莫要说笑了。”
话至此处,宋国君臣已经清楚,这王建不会配合的。
赵匡禹也理解王建的想法,那天顺皇帝喜怒无常,若是王建去劝降,不管是真劝降还是假意,日后回到辽国肯定要被灭族。而拒绝,最多自己一个人死。王建是个明白人,可赵匡禹不想死啊,他才二十岁,自己家大业大,舍不得去死。更何况,天顺皇帝耶律璟今年春上就会被刺杀,新即位的天赞皇帝又十分器重汉人。他要抓住这个机会,不能白白送死。
“外臣愿意入城劝汉主归顺。” 这一刻,全帐的目光都聚集到这个年轻人身上。特别是王建和王彦符,那眼神仿佛在说,你小子真够狠的,为了自己活命,连全族都不要了,你比你爷爷狠多了。
当年在辽太祖死后,“地皇后”述律平为儿子执政铺路,找借口逼死了很多功臣宿将,等轮到赵匡禹的爷爷赵思温时,赵思温直接反逼述律平陪葬,无奈之下,述律平断腕求生,而赵思温却活了下来。
宋太祖看向这个年轻人,不禁心情愉快,连忙问道:“你是何人” “外臣。。。。。” 赵匡禹突然怔住,他忘了一件要命的事,他的名字违讳了,这是致命的。即便皇帝本人不在意,大臣也会揪住不放,这关乎皇家威严和朝廷体面。就连他亲弟弟,家里祖传的字辈排序,都要为此改名。说了就是犯禁忌,不说就是不敬,编个名字就是欺君。此时的赵匡禹心中发麻,又一次想起了他爷爷,为什么要定下这个字辈,这不是坑孙子吗?
宋太祖见赵匡禹左右为难不说话,旋即将目光放到了王建身上。王建见状回答道:“禀陛下,赵指挥是大辽魏国公赵思温的孙子,名匡禹。” 宋太祖这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于是说道:“你是辽国官员,非朕子民,不用避讳。说起你祖父,朕的父亲也常常提及,是个英雄啊。” 赵匡禹连忙趁热打铁:“当年,中原丧乱,祖父不得已委身契丹,以求家族平安,今日见得陛下,方知真主为何面目,我燕云汉地,数百万黎民翘首以盼陛下统合诸夏再复汉家荣光。” 王建此时目瞪口呆了,以前怎么没发现赵家子嗣这么圆滑呢?往日行事都是不服就干,何曾这般模样?这直接不拿自己当外人了,连外臣都不称了。
恭维的话,是个人都爱听,特别是当权者。宋太祖对赵匡禹的话感到十分受用,连连称赞:“不愧是卢龙英豪。”不过,宋太祖这话有点怪怪的,当年卢龙被石敬瑭割让给契丹,卢龙人几乎是没有反抗,特别是世家大族,卢龙节度使更是举族欢迎。宋太祖是随口称赞还是暗自嘲讽也只有他一人知道。
这样一番折腾后,大帐内的气氛也是缓和了许多,王彦符和王建也有点庆幸,有赵家这莽小子挡刀,自己就不算叛国。以后无论是被扣留在宋地还是回到辽国,都有借口能够逃脱一死。
宋太祖让内侍带着赵匡禹王建和王彦符三人去休息更衣,今晚休息一下,明日一早,再去太原城内劝降。
赵匡禹再次走出大帐后,感觉神清气爽,自己这算是彻底进入角色了,加上自己两世的知识和见闻,肯定能闯出一番作为。
当晚,宋军便挂上了免战牌,并派军士给太原城传信,告知了明日有使者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