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形势
刘大山带领着几名工会的骨干成员,一下车便匆匆踏上了内部的通勤列车,直奔江岸车站而去。
2月1日那天,京汉铁路总工会的成立大会原定在郑州铁路工人俱乐部举行,然而,这场盛会却遭到了全副武装的军警的暴力冲击和破坏。他们不仅阻止了会议的召开,还粗暴地驱赶了参加会议的代表,事后更是占据着会馆拒不离开。
在这种情况下,总工会不得不将办公地点临时转移到了汉口江岸车站。就是在这个新的临时办公地点,总工会执委会秘密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并最终做出了举行总罢工的重大决定。
刘大山走进临时办公地点,他环顾四周,只见江岸分会委员长林祥谦、律师施洋以及几名各地分会的负责人正围坐在一起,神情严肃地讨论着问题。
刘大山快步上前,与大家热情地打招呼:“哎呀,各位兄弟,真是好久不见了!我刚从火车上下来,这几天一直在火车上奔波,对这边的情况一无所知。听说谈判并不顺利,现在局势到底怎么样了?”
林祥谦叹了口气,摇了摇头,神色凝重地说道:“大山,你来得正好,大家一起讨论一下。目前,谈判确实进行得不顺利,军阀政府一点诚意都没有。我们这才决定采取罢工的行动,可是萧耀南的态度却十分强硬,他强迫我们复工。现在局面正僵持不下,我们也在紧急讨论如何应对这个棘手的问题。”
林祥谦也是京汉铁路上的老员工了,他和刘大山差不多是同一年通过招工当上的铁路工人。两人相识已久,关系十分深厚。
而且,林祥谦比刘大山更具有反抗精神。在人民党人领导工人运动之前,他就曾经勇敢地组织工友们开展过小规模的罢工斗争。
后来,在组建工会的时候,由于林祥谦在工人中有着很高的威望,而且他的阶级觉悟提高得很快,因此被大家一致选为了江岸分会的委员长。这次罢工运动中,他也成为了江岸地区的负责人。
此时,施洋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萧耀南只是一个小喽啰而已,关键还是有军阀头子吴佩孚在后面给他撑腰。我们要制造更大的声势,逼迫吴与我们进行谈判。”
萧耀南是此时的湖北督军,属于北洋直系将领。他的前任王占元是个投机派,靠着四处钻营才当上了湖北督军。在统治湖北期间,他十分残暴,以贪鄙闻名,遭到了湖北各界的强烈抵制。他们发起了驱王运动,要求“鄂人治鄂”。
而萧耀南正好是湖北人,他还十分听命于吴佩孚。于是,吴佩孚便派他来接替了王的职务。萧耀南上任后也确实是对吴佩孚的命令言听计从。
今天中午,工人罢工发生之后,吴佩孚立刻电令各地军队开赴各车站,包围工会,破坏罢工斗争。萧耀南接到命令后,表现得最为积极。
他密令汉口警察厅、稽查处派出便衣特务,密切注意罢工的动态,并已经开始着手调动军队。
听了施洋的话后,其中一位委员立刻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对,我们要继续扩大声势,揭露军阀的罪行,动员社会各界都参与进来。我看可以组织武汉的其他工人团体和学生组织与我们一起联动。”
这个提议立刻得到了大家的赞同。于是,林祥谦便立刻指挥众人分头去联系各行业工会。
施洋也点了点头,对大家鼓励地说道:“工人兄弟们,我们一定不能被军阀政府的高压手段所吓倒。我们要团结一心,共同抗争。为了我们的权益和尊严,绝对不能退缩!”
众人也齐声大吼了一句:“绝不退缩!”然后便立刻开始分头行动了起来。
待众人纷纷离去之后,刘大山向施洋说道:“施律师,真是好久不见啊!我这儿有份特别的礼物,是今天在火车上偶遇的一位朋友特意让我转交给你的。”
说着,刘大山便从随身携带的包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了那本李斯年嘱托他代为转交的《西方哲学史》,郑重地递给了施洋。
施洋接过书籍,目光落在书名上,心中略感诧异,他疑惑地问道:“哦?是哪位朋友如此有心?怎么会想到送我一本哲学书籍呢?”
他一边说着,一边翻开了书的扉页,映入眼帘的是李斯年和徐智摩的亲笔赠言:
“为人间正义不懈奋斗,让法律之光普照人间”;
“律师应仗人间义,法剑挥扬护弱权。”
这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挚情感,让施洋感到一种莫名的温暖和感动。
他抬头望向刘大山,好奇地问道:“你碰到了李斯年和徐智摩?”
刘大山点了点头,回答道:“嗯,他们正好坐车去汉口。”
施洋再次低头审视着手中的书籍,注意到作者的名字,他有些惊讶地说道:“这是李斯年写的书?真是难得啊!他怎么想到给我送书了?我并不认识他啊。”
虽然这么说,但施洋其实对李斯年的名字并不陌生。
前不久,他就曾读到过李斯年所写的那首《赤潮曲》,诗歌赞颂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其中蕴含着的激昂的情感和磅礴的气势,让他很受触动。
施洋认为这首诗歌充分反映了华国人民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深恶痛绝,以及对无产阶级革命的热烈拥护和向往。它完全可以作为一支战斗号角,鼓舞工人们奋勇前进。因此,他在多次讲课时,都向工人们热情推荐了这首诗歌。
后来,施洋还了解到李斯年其实在诗歌领域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被誉为“诗月双杰”之一。
他后来还特意找到了李斯年写的其他一些诗歌,对于那些爱情诗,他不是十分喜欢,倒是豪情万丈的《亚洲雄风》和感情真挚的《七子之歌》让他爱不释手。
再有就是他和李乐亭的一次谈话中,对方也提到了李斯年,对他的文采赞不绝口,还提到李斯年写的小说在米国都风靡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