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太女纪  (女尊) > 第一百零八章 造势 (二)

第一百零八章 造势 (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此话一出,满殿骚动,立时便有人站出道:“此事干系皇女,疑影重重,岂可轻言断之,陛下尤未验其真伪,你便狂口言论功过,草率无度,此殿满堂肱骨,岂有你妄言之地!”

    魏泽道:“监察御史上纠朝仪狱历,下监百官言过,定安王一事,涉朝律牵案疑,如何无我说话之地!”

    怼罢,不待人还口,魏泽立刻望回龙座,肃面道:“何况臣进谏亦非仅为朝政,更是为陛下思虑!陛下思女之悲,去岁众尽皆知,定安王之铭德庙今日还在受民香火,大人怎能忘了?”

    那人脸一凝,“你……”

    魏泽道:“如今爱女失而复得,诸位大人不体恤陛下慈心也就罢了,竟还不为陛下圣誉思虑。陛下一向仁德治天下,朝堂之上无论文武,皆是明察贤断,赏罚分明。

    定安王去岁征楠安有功,乃是朝中认可之事,陛下为表其功,即便当时以为天人永隔,亦是对定安王大行封赏,更令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各修文一篇,以赞其功。

    如今人忽复现,亦有皇子朝臣笃认,论亲论功,不都应当唤其人入京,辨真伪后以旧功过论处么?”

    她一番话说得又快又稳,入情入理,一时间那几个异议之人居然无法应接,于脑中疯狂思索,企图寻漏驳斥。

    武皇冷眼注视下方,亦没开口。她心里清楚,魏泽说得有理。这人的话说得很圆满,措辞也得当,仅说明是为她爱女之心,却假借驳斥他人的话,暗暗提醒她,要顾虑贤德之名的声誉。

    换而言之,要顾虑天下人之口。

    理由也很明白:别忘了,当初表彰定安的话,可都是你说的。

    铭德庙建了,追封追了,就连颂文也写了好几篇,现在人活了,一个皇帝,金口玉言的,庙都在那摆着呢,不认?那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么?

    也没有这么演笑话的。

    说得好听,以功过论处,其实也只能论功。毕竟她以仁孝治天下,当初皇太夫死时她都悲痛万分,皇太女亡去她都罢朝不能起,现在一个明面上哀过的“爱女”,一个替她打胜仗的功臣死而复生,她的反应当是欣喜若狂才正常。

    不过,对方破绽也不是没有。

    只是,本当是思绪飞驰的时候,高座龙椅的武皇在这一刻,耳边却忽然回响起皇夫跪在她面前说出的那句话:

    我要临儿的身后名。

    手背青筋暴起,十指端正扶在龙椅两侧扶手龙头上,指节却因用力而发白,高坐朝堂恢弘金殿的天子在此刻咬紧后牙,强横压制出的平冷面容与浓烈情绪剧烈对抗,两腮现出不自然的微抖。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可笑她还像傻子般等着人出招,原来人家的势早在一年前便造好了。

    在她因死讯而短暂放松的那一刻,早有人将久候的圈套藏在了她脚下,就那一刻!

    多久没有这种感觉了……被人戏耍的感觉。这种感觉让她想起了过去在东宫的日子,该死的不快。可即便在东宫的时候,她身边还是有一处可以安心的地方,现在,今日,那个曾给她片刻安心的人,却终究也同他人一道算计起她来了。

    很好。

    无休止的算计,这才是皇家。

    这才是她风迎本来的人生。

    滔天的怒已淹没了这座恢弘金殿,而座下之众却大多未察。

    久未言语的户部尚书刘达意观望龙座许久,于此时悠悠开口:“魏御史言之有理,然有一事不可不重。”

    魏泽看向她,听对方轻飘飘道:“定安王当初是于楠安遇害,怎地如今现身,却在北边啊?”

    魏泽当时瞪大了眼,一滴冷汗划入鬓发。北边这词说的真妙,于楠安而言,华京是北,可北疆也是北啊!

    她心中微凉,赶忙看向武皇,正见武皇平静瞄向自己。

    刘尚书仍在继续:“百十里便罢了,可这是万里之距,其中缘由,不慎不行啊……”

    该死的老媪!魏泽心里暗骂一声。

    哪想刘尚书话还没说完:“至于旁的,臣更觉糊涂。若一个晃现片刻的疑影要议真伪,那安陵中躺着的,是谁?”

    魏泽背后一凉,只道不好,方才一时紧张,竟漏了此处!

    那功过确实陛下论的,可陵中尸首也是陛下认下的啊!

    她赶忙补道:“尚书大人所言,下官亦有不同之想。据下官所闻,当初楠安处寻到尸身时,因时日久长,又受伤戮,面目已然难辨,在场军士是凭尸身衣装甲胄及佩刀,方才认定是定安王殿下。”

    “事涉兵戈,酷烈以为常,人之承辨难尽明。即有疏漏,亦非当日将士之过,大悲之下,人岂能不恍惚,纵使疏错,也是‘焉知非福’,今时皇女得现,不正是造化之弄?该当以为喜才是。”

    刘尚书道:“魏御史文章一向清守端正,不想言语却好玄易之妙。”

    魏泽道:“道理何曾分论,大人还是就事论事的好。”

    刘尚书挪开目光,微不可查地哼了一声。

    工部尚书荣恒昌于此时执笏上前,道:“你要就事论事,那便论一番。你口口声声疏漏无过,竟已将错漏之罪给人坐定了!难道当日百十将士皆错了眼不成?你说这话,难不成是要追守备军、飞骑营的罪么!”

    “所言正是。”

    不待魏泽说话,闻人言卿忽然出列,手持笏板道,“荣尚书所言正是,亲王荣尊,死生大事,岂能不重之慎之,今出疑云,无论是非与否,都是当日办事不力之过。臣奏请陛下以渎职严惩当日核验之人!”

    前列紫袍的闻人老大人哪料她会突然冒出来,一时没抑住,回头惊瞪了一眼。核验者可不仅仅有守备军、飞骑营的人,陛下也认了啊!

    此时吏部柳尚书悠悠开口:“未有证据,便要治人的罪么。”

    闻人言卿忽略前面祖母的目光,抬眸直视柳尚书道:“若无罪,怎会冒出今日之事?她们疏漏,损的是皇室血脉,损的是陛下的圣誉,为臣者不为君上思虑,懈怠行事,蒙蔽陛下,难道不该严惩吗?”

    殿中有人道:“疏漏与否,轮不到闻人御史一口定之吧。”

    魏泽思及先前嘱咐,此时一咬牙,硬声顶上:“轮不到她,亦轮不到旁人,下官还是那句话,验过便知!”

    “魏御史何以这般笃定,我等与定安王殿下旧日同朝许久的都不敢如此言说,汝与殿下私交甚浅,数年不曾见一面,怎会信誓旦旦,仿佛认定那疑人便是定安王?莫不是早有勾连!”

    魏泽两眼一瞪,立刻做出愤世的模样来:“说的不错!下官与定安王从无私交,缘何如此?正是纯然一片为公之心!”

    “你等只知利害,为人臣子,又有几个是真心为陛下、真心为武朝考虑的!我魏泽今日出言,不为私、不为利,就只为圣上清誉、为国家法度!功过当明,疑案当清,从来如此,我魏泽受祖母教诲,做一日的官,便要做一日的清臣!凡是不利君、妨害国的,我见一件,便要谏一件!”

    她这一番振振之言,倒引得不少清流之臣注目。

    红袍列中,慕归雨忽然面露愁容,悠悠叹了口气,“唉……”

    前列紫袍老臣闻人慧早已触动愁肠,不由悲然蹙起眉头,跟着微微叹道:“唉,魏文啊……”

    许是想起那位刚正的老太傅,朝中竟有两个文臣出列,应和了魏泽几句,反引得柳荣不露痕迹地一瞥。

    祝勉半天未言语,此刻饶有趣味地听着这一切,目光却落在前面的子丞相背上。

    两相僵持之际,尚书省左仆射,亦是净王王傅的谢元珩突然开口,对武皇道:“臣静听多时,见诸方各有道理,难下定判。既不能定论,陛下不如请其人入京一观,则真伪自明。”

    验真伪?武皇不禁在心里冷笑,这又有甚么分别。若验起真伪,同为父母,她不认,他认,传出去,岂不闹出天大笑话!

    还不是要认。

    刘尚书暗瞄一眼,道:“若请了,就算事后验得是伪,不也损了朝中声誉,以笑柄于天下,这口子绝不可开。”

    谢元珩清朗一笑:“如何损得?若是假,便是有人利用陛下拳拳爱女之心,妄图欺君谋利,诸罪者便是。若是真,皇女无恙,且不说是大喜,纵然追责,追的也是当日渎职怠事的狂悖之徒,照刑律处之便是,一两个劣马的过失,与朝中余下良臣又有何干?”

    刘尚书看她一眼,谢元珩继续温和笑道:“况且,那时缙王殿下得知皇妹噩耗,大受打击,前几日的祭礼,缙王殿下还一度哭昏过去,其姐妹情深,叫人不免动容。今日既有良讯,如何不慎重待之?臣相信,缙王殿下今日若在,也必然与臣想法相同。”

    刘尚书表情没变,但脸色隐隐发绿,有些不好看。缙王风恪今日借口风寒,告了病假,其真实想法如何,到底不知了。

    座下人你来我往,武皇始终未曾出言制止,也不曾发话附和某方,仅冷眼静观。

    她知道此事若真想计较,有的是法子,然而那种只拖延一时的低劣法子,她是从来看不上的。麻烦要从根除,一时的真伪之辩否了又能怎样?

    千言万句,当清祸于滥觞。

    言势已成,强行压下也只会为自己埋下麻烦,聪明人从来顺势而为,何妨顺势认下这个“爱女”,如同从前那般,于天下博一个德名,再借此扫些异己,不也是美事么?

    至于回京,呵呵……武皇心中冷笑。

    没有那个必要。京中有定安的人,眼下缙净有争,若让定安回来搭上旧线,必然制出不必要的麻烦,影响局势,就不是可不可控的问题了。她不是爱给自己找麻烦的人。

    既是敌人,还是死在家门外的好。

    把北疆当作自己的地盘藏起来了么?武皇想着,微微弯起眼睛。

    从来没有能不能,只有她想不想。

    只要她想动手,那儿点地方又算什么?

    不过小儿五年经营罢了。

    眼眸缓缓抬起,一旁刘育昌立刻察觉,于殿轻咳了一声,朝堂立时静了下来。

    一片寂静中,武皇看着那咏春刺史,露出一抹笑:“她要讨赏是吗?”

    殿中跪地一众皆于此刻俯首,无人出声。

    “好,朕赏她。”

    -

    八日后,千里之外,北疆镇北将军府。

    京中御派传奉官跪在灰暗的大殿中,森森寒气,在她颤抖的注视中,自殿侧内廊中走出一个人。

    那人穿着巨大的黑裘斗篷,不知是什么兽的皮毛制的,黑色的华毛在殿中流溢蓝紫的暗光,自大帽一路绵延至脚边。这人行动较缓,像是刚刚病愈一般,一路慢慢走到殿中那黑木高座上,由人扶着坐下。

    乌黑斗篷大帽垂下,遮挡了她大半面容,只露出一小截下巴,勉强能看清嘴唇,在浓墨黑裘的衬托下,皮肤尤显苍白。

    其身后两个副将都穿了全套甲装,威严站立两侧,一个文官打扮的人看着表情柔和些,道:“请宣吧。”

    不跪么?传奉官暗暗腹诽,却在这个场合,不敢宣之以口,只好讪笑两下,默默掏出圣旨,宣道:

    “圣谕:朕自失女,终日忧愁,不能快意,以为自此两隔,一朝惊闻良讯,复得明珠于怀,其中欢喜无量以计。意存抚慰,既复昭汝身,念汝昔日征战之功,荣行恩赏,制以边要之北统军治事,总掌军旅,司罚诛杀,特赐双旌双节,加号持节,领北疆节度大使、统军大都督,加封镇北王!”

    随着最后一句话落地,暗殿一片寂静。殿中座两旁人神情微妙,皆暗自对视,望向座上人。

    座上安静,黑裘斗篷遮去人大半身形,难以窥探。传奉官不敢抬头,此时气氛静得可怕,战战兢兢之际,黑色头蓬帽下,苍白的嘴唇微微动起,像是没听清一般,缓缓道:

    “她封我什么?”

    声调很平,甚至是淡,然那音色却冷得像门外严冬,像阵冰碴冷风钻进耳朵眼里,叫传奉官五脏六腑都跟着打寒颤,他慌忙道:“回殿下,陛下谕旨,封您为镇北王!”

    斗篷下的嘴唇静了瞬,须臾缓缓勾起,发出了声极短极淡的嗤笑。

    传奉官疑心自己听错了,但他的耳朵切切实实捕捉到了一丝笑音,那笑音散去刹那,像是落了满地冰碴,寒得骨头发疼,他冻得打了个哆嗦,正在心脏狂跳之际,他低着头,听见头顶降下一句话。

    “你回去复命吧,就说,孤叩谢圣恩。”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