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解」:谋逆第章 弑君
宋时猛然睁开眼,他已经躺在湿润的水岸边。
身上的短袖破烂,氅衣更是染上一片殷红。
河里一头黄金鲤鱼拍拍尾巴,潜入水底。
“如何?”
道士从亭子内伸出头来询问。
宋时起身首先检查了一遍自己的身体,除了衣服被暴力撕碎外,身上没有伤痕。
但是大腿的牛仔裤上,那个被弓箭射穿的破洞清晰可见。
抖了抖裤筒,一枚箭镞和断裂的箭杆滑落出来。
箭镞上骇人的倒刺令宋时后怕。
“你找到的宝器,是一枚箭簇吗?”道士问。
“去去,不是。”宋时抓起箭镞和柄杆抛入水中,“我快被这箭射成傻子了,你知道这种死法滋味吗?”
“不是又为何将它抛入汴水?”
起身的宋时一屁股坐到亭子里,把呼吸稳住后说:“有何讲究?”
“把你寻到的宝器抛入汴水,等待汴水回应,如果回应,说明找对了。”
“不回应呢?”宋时问。
“那就是错误啦。”
“你这不是废话。”
道士扯下宋时身上的氅衣,遮挡宋时一瞬间的视野,再次看去时,一张木桌凭空出现在亭子中央。
上面还备好了文房四宝。
道士坐下,严肃询问:“如何了?”
“什么如何,我被人干掉了。”宋时嘟着嘴,“既然你找我来帮忙,至少赋予我一些超能力嘛,谁家穿越这副德性的,话听不懂,弱鸡一个,一过去被人打得连妈妈都不认识。”
道士本来拿起的毛笔又放了回去。
“没有宝器,替命咒不能多用,若你多次返回时间节点不能找到宝器,最后连离开都成问题。”
“一是要找到宝器,让法术充盈,从而作「解」修复历史缺憾。宝器至关重要,当然,「解」依旧不可或缺。”
宋时挠挠头,两人这对话了许久,不见汴水有任何回应。
水面泛起微微涟漪,那条黄金鲤鱼露出头来,吐出一枚箭簇,刚好落在道士的桌案上。
道士拿起箭镞:“不是它,你找错了。”
“去你大爷的,我可没说这是宝器,既然宝器关乎你法术,为什么你不知道宝器具体是啥呢?”
道士笑了笑:“因为历史缺憾,不是告诉你了吗。”
宋时和他对视,有些疑惑。
懒得问太多,宋时只想快点回家,他察觉到道士脸上的失望,便抬起头颅说:“我已经知道「解」了。”
“噢?”
道士重新提起毛笔。
“死因,凶手。包括一些证据。”
“嗬,说得还挺专业。”宋时清了清嗓子,他只能凭借曾经翻阅史籍得到的信息作「解」了。
反正定下赵光义就是真凶这一决定性结果,搭配证据就简单得多。
毕竟网络上一搜一大堆,各种专业的分析眼花缭乱。
“我可要提醒你,如果只是单纯的猜测一个凶手,就算事实真的如此,没有足够的证据和理由支撑,汴水也不会给你回应,无法成功修复历史的缺憾。”
“晓得。”
“凶手。”道士问。
“赵光义。”
“死因。”
“毒杀。”宋时斩钉截铁地回答。
所有人都清楚太祖养得好好的李煜是怎么死的,赵光义用毒那在大宋是一绝,而且「烛影斧声」那个夜晚,要让身强体壮的赵匡胤安然地死去,只有毒这一种方法。
赵匡胤这个马上皇帝可不是吹的,一套棍法耍得出神入化,赵光义可打不过这个哥哥。
所以更不可能是野史里,拿着斧头砍死赵匡胤的说法。
那一把斧头,只是一柄作为礼器,且小巧的玉斧罢了。
甚至赵匡胤拿来敲掉别人牙齿时候,用的都是斧柄。
“证据,凶手是赵光义的证据。”道士磨墨,提笔在宣纸上记录。
“第一,赵光义是赵匡胤生前所见的最后一个人,和赵光义喝完酒就挂彩,赵光义的嫌疑无疑是最大的。第二,按照最终受益人角度来说,赵匡胤驾崩,皇位最终落在赵光义手里,一样是他嫌疑最大。”
宋时目光如炬。
“第三,在赵匡胤死前的一个月时间里,他刚刚命令党进和潘美发兵北伐,没有将死之人的征兆,《宋史》也里丝毫没有记载他生病或者身体有任何不适,甚至临死前几天还去了西教场,活蹦乱跳的,寿终正寝或久病不治的可能几乎没有。”
“不过!”宋时竖起一根手指,引得道士抬头看他。
“你这次「入梦」倒是挺丰富,还知晓太祖皇帝临死前去了哪里。”
是挺丰富,因为这是他凭借记忆说的!
宋时没有理会道士,继续说:“《续资治通鉴》里倒有一处记载,就写了赵匡胤“不豫”。”
原文:「冬,十月,帝不豫。」
“然而没有关于生病的具体原因,没有病情的具体介绍,最奇怪的是,作者只是笼统地写了十月,没有具体日期,要知道编年体史书就是按照年月日来书写,整部书每件事都清楚明确地记载了哪年哪月哪日,唯独‘帝不豫’是哪日,不知道,没有写。”
“有可能的解释是,作者对于赵匡胤的突然死亡也很奇怪,按照道理来说,肯定要先生病才可能会死,所以就在赵匡胤临死前给他加了‘不豫’这一条,让太祖之死显得正常些。当然还有一个可能,就是给赵光义洗刷嫌疑。”
“但是不管怎样,赵匡胤死亡之前,定是没有生病的。”
道士点点头,称赞宋时:“记忆力很好,书籍上的记载都记得一清二楚。”
“第四,作为从五代十国走来的武将,皇帝如流水,每个武将都有当皇帝的瘾,这已经深深烙印在他们的内心之中,弑君篡位屡见不鲜,谁也不敢肯定大宋是不是第‘六代’。”
“在这样的背景下,赵光义有当皇帝的野心,有篡位的野心不足为奇。所以,在「陈桥兵变」当中,赵光义就作为主谋之一,策划了那场影响千年的兵变。”
道士行笔一半,忽然从桌底抽出一张纸,展开给宋时观看。
“你说「陈桥兵变」?”
道士指头划在宣纸的黑字上。
“太祖名下,就有包括「烛影斧声」和「陈桥兵变」在内的三大谜案。”
“嗯?”宋时揉了揉眼睛,伸长脖子去看。
不止太祖名下,宋朝各个皇帝名下都有不止一个谜案!
“这么多,我得解到什么时候!”
宋时欲哭无泪。
而太祖名下的第三个谜案正是「杯酒释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