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白马银弓玉公子 > 第69章 尚能饭否?

第69章 尚能饭否?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张易指挥兵马奋起直追,他自信敌寡我众,二人插翅难逃。

    曹缨虽然厉害,也不过是仗着倚天剑锋利无比,武夫极致,也不过是百人敌,然而张易现在可是有千军万马,何惧之有?

    郑玉安似乎感觉到了什么,皱眉向后看了一看。追来的不是关月生,这个长得极为抱歉的人是谁啊?

    既然不是故人,就不必手下留情了。郑玉安将军刀入鞘,又拿起了魏国陛下御赐的银弓。只见他突然仰面朝上,躺在了飞驰的马背上,似乎在秀骑术一般,弯弓搭箭。

    那一瞬间,张易明白了关月生的警告。前面这个人只要弓箭在手,似乎就没什么不能射下的自信。

    眼前射来的这支箭不飞面门,而是冲着他的小腹射来。

    张易虽是将军,但蜀国铁制品稀缺,只能穿轻甲。张易觉得,自己若是不躲,这一箭能够穿过轻甲射穿他的小腹!

    于是他也下意识翻身落马。

    箭矢划过了张易的头皮,射翻了身后同样冲锋勇猛的士兵。

    郑玉安冷笑一声,再从马背上起来,继续狂奔。张易惊魂未定,他没见过郑玉安洛阳射天狼,所以没想过一个只会射箭的人能如何厉害。

    今日,算是见识到了。

    此时,丞相的军令姗姗来迟,说穷寇莫追,蜀军对地形不熟悉,不要中了魏国大将军的算计。

    张易只好返回,去向丞相请罪

    关月生却先他一步来到了丞相的身边,小声说道:“丞相,那人是郑玉安,他也来打仗了。”

    诸葛日月轻轻挥动羽扇,装作一种云淡风轻地模样:“哦,你能确定?”

    “我确定”关月生说道:“末将平生所见,只有郑玉安一人有此等箭术!”

    诸葛日月的心中翻江倒海,事到如今,他也不知道刚刚的那种警觉,是曹缨给的,还是郑玉安给的。

    想来,那个姓郑的,还算自己的师侄呢。郑玉安是徐山月的弟子,此战,是不是也算同门之争?

    诸葛日月心头生起了一股异样的情绪,竟然久违地燃起了胜负欲,他挥手说:“继续赶路吧。”

    蜀国分三路进军,由于本身资源贫瘠,为了避免粮草出意外,这第一路先行军诸葛日月亲自压阵,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只有第一路军达成目标,后续的战略才好展开。

    第二路大军人数多达七万,以蜀军的战斗力,这个阵仗几乎没有敌手,由丞相爱徒蒋伟与蜀国将严长文统帅,丞相之子诸葛目为随军司马,算是蜀国年青一代中最出类拔萃的人物。

    诸葛日月虽然年不过六十,但因为日夜操劳,鞠躬尽瘁,近年来感觉身体越来越差,恐怕离大限之日不远。将蜀军的中坚力量交给年轻人去带,也算是对他们的一次历练。

    第三路大军也是押粮队伍,由蜀国第一将军赵麒麟统帅。赵麒麟已经年过六十,虽然厉害,但与诸葛日月一样,都是太老了。

    天下第一张淳风身陨北方后,武艺登峰造极者,便落在了赵麒麟和曹缨这两个人身上。曹缨年纪尚浅,赵麒麟则年纪太大,谁比谁强不好说,也不知道这一战能否分出胜负。

    魏军的帅帐中,曹缨和郑玉安已经突围跑了回来,连口水都没喝,就鸣鼓议事。军营所有人都非常紧张,这几通鼓便意味着,又要打仗了。

    曹缨与郑玉安十分劳累,他们作为前线探子,简要说明了遭遇诸葛日月的经过后,便找个凳子坐下大快朵颐起来,连跑一天一夜,饭都没吃一口,实在是太累了。

    帅帐中布置节俭,通常只有主帅有地方坐,其他来议事的人都要站着以显尊重。然而郑玉安好歹是御赐的飞将军,所以也讨了个位置,饶有兴致地看其他将军参谋吵得不可开交。

    曹氏以下,夏侯最大,整个大魏都是如此。夏侯妄作为副官,嗓门也大,他对曹缨侦查情报的真实性没有怀疑,但觉得这是敌人故布疑阵。

    只听夏侯妄说道:“诸葛日月是在下套,否则怎么会放大将军和飞将军回来?两个人突围千军万马,怎么看都是故意放回的。”

    赵钱塘不同意,他与刘天贺在今天的会议中地位最低,然而魏军军营中有个好习惯,但凡议事可以大抒己见,不必避讳官职大小,这是曹缨亲自定的规矩,军中争吵都是对事不对人。

    赵钱塘反驳道:“大将军的身份已经暴露,诸葛日月怎么可能放她回来?明明是大将军与飞将军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赵钱塘的意思,夏侯妄是对自家主帅的武艺不信任,明显有扣帽子的嫌疑。郑玉安急忙插嘴:“我插一句嘴啊,以后议事禁止拍马屁,赵钱塘你收着点。”

    赵钱塘自知失言,说了句是,又问夏侯妄:“夏侯将军,敢问诸葛日月为何要下套?”

    夏侯妄并非没有道理,而是振振有辞:“自从蜀国北伐以来,目标从来都是渭河平原,他们想全据关中,占领长安,然后以长安为中心对天下徐徐图之。”

    “然而,大将军从天水见到蜀军,这里离长安太远了,完全偏离蜀军的终极目标。我猜,诸葛日月是故布疑阵,想把我军主力引到陇西,然后由赵麒麟严长文等将领率领大军横穿子午谷直袭击长安!”

    夏侯妄毕竟是经验老道的将军,若非想要侍奉曹缨,他早就封侯镇守一方了。他的话条理清晰,实在让人挑不出毛病,就连赵钱塘也短暂地沉默,他眼睛不好用,在脑海中努力思索地图上的细节,企图看穿诸葛日月的心思。

    刘天贺是站在赵钱塘一边的,他说道:“蜀国已有国都,也许不会一味地追求长安。更何况子午道路途艰辛,长安又有十足的兵力据守,蜀军若是用此谋,我们在长安未被攻陷之前杀回去,岂不是正好将蜀军包了饺子?诸葛日月不会这么蠢。”

    夏侯妄也觉得刘天贺所言有理,但嘴上不想认输:“你们两个新来的不知道,诸葛日月此人喜欢用奇不喜欢用正,用兵神鬼莫测,如果真的攻陷长安占据关中,蜀军离洛阳可就不远了!”

    此时,一直未开口的韩鑫也加入了进来。韩鑫的官职高,但因为是太子派来的人,所以在军营中身份地,这种场合往往也不会插嘴,生怕被人怼出去。

    然而他选择在此时开口,也许是真的因为争论的太过激烈,所以也挑动起了他为将者的好胜心:“诸葛日月虽有奇谋,但更擅长稳扎稳打,因为蜀国输不起,这十万蜀军若是被包了饺子,蜀国就亡了,我觉得他不敢。”

    夏侯妄怒道:“这天下就没有他不敢的事,否则怎会一个人拖着蜀国走”

    双方即将吵出真火,郑玉安此时还没吃完饭,他端着碗便往嘴扒拉食物便来到了地图前,皱着眉头,似乎在想什么。

    曹缨知道他有话说,于是示意大家安静。吵归吵,终归是有一个拍板拿主意的人,以往这个人一定是曹缨。

    除了郑玉安以外的所有人都看向大将军,等她定夺。

    没想到曹缨看向了郑玉安,她问道:“飞将军,你可有话说?”

    郑玉安拿着筷子指着天水,那是他们侦查到蜀军的地方,说道:“如果,我是说如果,如果蜀国十万大军都在天水,他们是想干什么呢?”

    所有将领的脑袋都伸过来,等着郑玉安下一步的推演。

    郑玉安的筷子开始往地图上的西北方向走,曹缨猛地站起来,说道:“他们想进军雍凉?”

    郑玉安依然在顾忌夏侯妄的面子,接着挪动筷子:“如果,我是说如果,让他们真的把大军推向雍凉,目的又是什么?”

    夏侯妄的表情也认真起来,脱口而出:“诸葛日月,意在凉州?”

    郑玉安盯着夏侯妄,终于停下了筷子:“如果蜀军真的占据了凉州,他们下一步的动作是什么。”

    众人的眼睛一直在跟着筷子走,见郑玉安不动,也就顺势去看筷子的落点。

    然后倒吸一口冷气。那里是北方,胡人的地盘,十万鲜卑士兵皆在那里。大魏的叛军,杨彦祖曹木也在那里。

    此时,曹木在北方称王天下皆知,陈王与鲜卑人已然结盟。如果诸葛日月占据凉州,联系陈王一起攻打魏国,那魏国,就真的离亡国不远了。

    这一次,曹缨没给机会让大家再讨论,他们已经晚了一步了。

    曹缨下令:“全军,即刻开拔,目标雍凉,阻拦魏国行军!”

    “是!”

    所有将领领命而去,郑玉安却依然端着碗在看地图。曹缨问:“你还有想法?”

    “粮食”郑玉安叹气说:“雍凉之地去年收成不好,我们大军动,后勤很有可能跟不上。”

    曹缨皱眉说:“你还惦记着那木牛流马?”

    郑玉安终于吃完了,把碗和筷子一扔:“如果我们研究出此物,便可解陆地运粮的燃眉之急,大将军,第一战,不如就听我调遣试试,让我先试试我这位师叔的手段。”

    曹缨冷哼一声,没答应也没拒绝:“先给我把碗刷了!”

    赵麒麟今年六十有余,头发胡须皆已花白,但不难看出,年轻时一定是个英俊的男子。他腰间挂着明晃晃地青釭剑,那是天下名剑之一,与曹缨的倚天剑齐名,是赵麒麟当年亲手从魏武帝那里所夺。

    虽然年迈,但赵麒麟仍然骑着高头大马走在队伍前头,时不时回望一眼运粮的木牛流马。由于他是蜀军的殿后,这次北伐很可能不会遇到大规模战役。

    念及此处,赵麒麟握紧了手中的龙吟枪,突然觉得枪身有些沉重。奇怪,当年端着这杆枪在千军万马中杀个七进七出都没觉得重,如今大军刚刚开拔,龙吟枪竟然有些往下坠了。

    老了,老了,赵麒麟抬头看了看阳光,眯起了眼睛。

    英雄,迟暮啊。

    赵麒麟刚想感慨,却得探子来报:“报将军,东南方发现敌军。”

    赵麒麟并不慌张,他手下近两万人押送着蜀军的粮食,两军打仗,断粮道乃是首选,没人来截粮才是怪事。

    他让大军列阵,横枪准备大战,此时赵麒麟还挂念着全军安危,问探子:“有多少人?主力军如何了?”

    年轻时的赵麒麟其实是个人英雄主义者,他每每打仗都是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带动全军士气,才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然而,上了年纪后,冲不动了,赵麒麟用兵更偏向稳妥,有他在全军前方掠阵,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军就成了铁桶一块,极难冲破。

    但是,赵麒麟却得到探子说出一个惊人的数字:“好像,有近十万”

    “十万?”赵麒麟有点不敢相信,曹缨一共只有二十万大军,拿一半来对付自己,她疯了?

    探子接着说:“诸葛丞相与大军已经会和,前路中路大军也遇上了魏军!”

    赵麒麟有些糊涂:“就算曹缨领兵,十万大军也不可能与诸葛丞相对抗,她怎么想的?”

    探子声音有些颤抖:“将军,曹缨,冲我们来了。”

    赵麒麟清楚魏军的能耐,十万大军与丞相所在的主力军对峙,绝无胜算。而且雍凉一路取粮之道甚多,蜀军此次北伐压根不担心后勤。

    魏军如此兴师动众,难道就为了来折腾自己这点粮食?莫名其妙。

    换言之,自己只要守住军阵,丞相的队伍必然会来救援,到时候两军合力,就等于把魏军包了饺子。而一旦打败曹缨,魏国则再无威胁。

    魏军这是唱得哪出戏啊?压根不像大将军曹缨的手段。

    赵麒麟握住了枪身,长呼一口气:守住,就能胜。像他这种冲锋陷阵一辈子的将军,越是年迈,越是不服输。

    他不是那种不重名声之人,如今天下第一的名号,只有曹缨与他可以争夺,此战如果争出个胜负,就等于争出了个武道天下第一。

    谁说我老了?赵麒麟抚摸了一下腰间的青釭剑,又想起了年轻时意气风发的日子,最近自己老是怀旧,似乎不是个好兆头。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