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入蜀记 > 忆蜀地之二十八

忆蜀地之二十八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张思德?张思德渡江夺船”,关中月疑惑,心里想:此位英雄是不是毛爷爷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写到的那位“死得比泰山还要重”的张思德?

    《为人民服务》一文是她从小就学过的,也是她多年给学生教读过的经典议论文。全文都可以熟背。

    原来张思德同志四川人啊。关中月看介绍。

    1915年,张思德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六合场韩家湾内的一户穷苦人家。1933年8月至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仪陇、南部间,营山、渠县间,宣汉、达县间发动3次战役,并开辟了一些新区。红军的到来,给仪陇的穷苦百姓带来了希望。17岁的张思德加入了儿童团,他手执一杆梭镖在村头路口站岗放哨,查奸防特。11月,张思德也参加了红军。在苍溪县,一个漆黑的夜晚,张思德凭着一身好水性,只身潜游到嘉陵江对岸,悄无声息地用镰刀割断两根缆绳,拖着两只船返了回来,为后来大部队在苍溪城南塔山湾渡口强渡嘉陵江,立下了战功。

    1935年,张思德随红四方面军长征,走过了草地。最后随着长征胜利,张思德到达延安。

    1944年初,张思德响应党中央大生产运动的号召,主动报名参加中央机关组织的生产小分队,到安塞县办生产农场,并被推选为农场副队长。那时候延安冬天格外寒冷,需要战士们轮流进山烧炭。9月5日,张思德带着战士们照常进山赶挖新炭窑,就在他用小镢头修整窑内时,窑顶掉下了一片土,张思德被埋在坍塌的土里。战友们闻声赶来,想要救出他来。可是为时已晚,张思德牺牲在岗位上了。

    9月8日,延安凤凰山脚的枣园举行了张思德同志追悼会,毛泽东题写挽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并在会上讲话,指出:“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关中月心中默默地悼念着为革命牺牲的烈士们。

    她看到了董振堂、杨克明等烈士的照片和介绍,还有许多熟悉的名字。她想起了曾经带着学生在河西走廊研学时候,在张掖市高台县烈士陵园敬拜先烈的情形。

    当她与研学师生走散后,一个人步入烈士陵园纪念馆时,除了馆内播放的西路军战役影片中枪炮轰鸣的声音外,整个馆内竟无一人。她往前走去,深入馆内,像寰宇一般,周围和穹顶闪闪烁烁,此起彼伏的星星如同一颗颗幽魂。关中月的心战栗了,不是害怕,而是激动。所有的星星都是西路军烈士们的名字,一闪一闪,闪一下出现他们的名字,再闪一下出现他们的籍贯、职务或者年龄,没有职称。

    关中月没有流泪,要是往常,她肯定泪流满面。

    她只是默默地轻轻地走动,慢慢地看着,看到最多的是江西、湖北、湖南、贵州、四川等地的年轻的烈士们,他们离开故土,不到一年,就洒血长眠在荒寒的异乡。不!这里也是他们的故土,每一寸国土,都可以安眠烈士们的灵魂!

    关中月看见英烈们的眼睛,亮闪闪地嵌在空中,他们恒久地注视着每一位进馆拜谒的人,从今时直到永远。

    他们,祖籍无论是哪里,他们都是中华民族不屈的人!他们的名字,关中月不能一一记住,她只能记住了——他们是壮烈牺牲的西路军烈士!

    她与他们独处,她感到骄傲!关中月想,他们要是活着,他们该多么幸福啊!突然,关中月想到:我愿意替他们活着!活出他们希望的幸福模样,那幸福的愿望,透过一闪一闪亮晶晶的眼睛,告诉了她,他们巨大的牺牲,为了什么?为了她,为了在八十年之后她来祭拜他们,瞻仰他们,怀念他们,永远记得他们。

    与烈士独处,关中月感受到铺天盖地的大爱,他们连命都献给了争取自由,献给了未来的幸福,就为了她在今天,活得自由,活得幸福。

    关中月与烈士们独处一室,她深情地凝望每一个星星,每一个闪亮的名字,每一颗谋求幸福的灵魂。

    走出纪念馆,关中月看到学生们进了另一个纪念馆,她又落单了。那么她索性就独自与烈士们多相处一会儿吧,绕着烈士们巨大的合葬墓,关中月慢慢绕行,心中祈祷,西路军烈士们安息!安息吧!你们的愿望已经实现了,中国人民已经自由了,已经脱贫了,衣食住行无忧了,幸福美满了。

    含着泪水关中月抬头,天高云淡,丽日当空,我们生活在和平时代,再没有血腥屠杀,再不会有饥寒交迫,也不会有走投无路的困境。脚下的路,浸透了追求自由和权利的烈士们的鲜血,现在鲜花盛开,松柏长青,连那朴素的杏树都高大参天,果实累累。

    关中月第一次知道董振堂烈士的名字,那是在兰州市的八路军驻兰办事处纪念馆。学校跟八办一起组织学生成立了小小志愿者讲解员。小小志愿者讲解员培训时候,关中月与校团委副书记及少先队辅导员们一起,带着孩子们去八办纪念馆参观学习,八办的专职讲解员为孩子们做了饱含深情的讲解。当专职讲解员绘声绘色地讲述西路军惨烈的战斗情形时,孩子们和带队的老师们都肃然起敬。突然,一名小女生尖叫起来,老师和学生都侧目看她,只见她脸色苍白,浑身发抖,一副受到惊吓的模样。关中月上前安抚她,一把搂过她,轻轻地抚摸她的肩膀,温和地对她小声说:“怎么啦,孩子?你哪里不舒服?”

    小女生慌乱地用手指着一张放大了的照片,又一头扎进关中月的怀里,“啊~啊~”她再次尖声叫了起来。

    讲解员只好停下来,说了声“请同学们安静!”

    关中月不好意思地对讲解员点了点头。就搂住小女生,觉得她轻飘飘的,浑身战栗着,就把她带出了地下展示厅。到了八办院子里,关中月轻轻捧起小女生的小脸,轻轻地问她:“孩子,不要怕。你看见什么了吗?”

    小女生茫然失神,关中月找了个台阶,让她坐下。好久一会,小女生才喃喃自语:“太可怕了,太可怕了。我再也不到这里来了。”

    后来,关中月独自一人去那个展室,站在那个小女生的位置,看向她当时面对的方位。原来那里就是董振堂烈士的照片。残忍无人性的匪军把烈士的头颅割下来,拍的照片。

    关中月站在那个位置,默默地流泪。好久好久,泪眼朦胧中,她对着董振堂烈士的照片,鞠了一躬,抬起沉重的双腿,缓缓地走出了纪念馆。

    关中月觉得,英烈们牺牲的悲壮惨烈,实在是震撼人心。当年匪军灭绝人性的残虐,令人发指。我们现在的小小少年,祖国娇嫩的花朵,真的是不能想象战争时代的事。所以关中月回到学校后,就给少先队辅导员打招呼,让这个小女生退出了小小志愿者组。

    关中月第一次走进位于兰州市八路军驻兰办事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联络处,看到革命烈士董振堂的事迹,作为成年人,她的心都在战栗。一幅幅展板、一张张照片、一件件文物诉说着董振堂将军和革命先辈不畏牺牲、与敌殊死搏斗的战争场景时,她的内心起了巨大的波澜。她把能寻找到的董振堂烈士的所有书籍和资料都认真阅读了,常常泣不成声。这位铁骨铮铮的英雄,一定要给后人宣讲,让人们记住他,记住中国革命史,记住我们的党艰难困苦的历程。

    在“八办”红5军团军旗前,关中月的思绪回到了革命先辈与敌人肉搏拼杀的战争年代,认识了他们。

    董振堂,1895年出生于河北新河县一个农民家庭。少年聪颖,1917年考入北京清河陆军中学,1923年毕业于颇负盛名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投身于冯玉祥的西北军,因战功显赫,由排长逐级升至师长。1930年,中原大战后被国民革命军收编,任26路军第73旅旅长。

    “九·一八”事变后,他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思想日益倾向革命。随后,与赵博生、季振同等率领第26路军17万余官兵在江西省宁都起义,宣布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起义部队被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董振堂任军团副总指挥兼第13军军长,后任红五军团军团长。他先后率部参加赣州、漳州、南雄水口等战役,屡立战功,曾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授予的红旗勋章。

    1932年,董振堂加入中国共产党。董振堂入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交了全部家产3000大洋。不少人都觉得董振堂上交得太多,教员也亲自劝他应该留点家用,他却说:“我入了党,这些钱就用不着了,我要把这一切都献给党,包括自己的生命!”

    1934年10月,董振堂率部参加长征。当时红军队伍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红一军团打先锋,攻无不克;红五军团来殿后,守无不固。”董振堂带领下的红5军团担任最艰苦的“后卫”任务,九日九夜啊,“大渡桥横铁索寒”,为保障中央红军主力北上立下了赫赫战功,红5军团因此荣膺“铁流后卫”的光荣称号。

    有一个小故事,流传甚广。长征过草地时,有一位女红军突然生产,董振堂指挥部队阻拦敌军,“一定要打出生孩子的时间!”有些战士不幸战死草地,有些小战士心中有怨气。这时,董振堂又说:“我们流血和牺牲,不就是为了这些孩子吗?”

    1935年6月,第5军团改称第5军,董振堂任军长。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后,红5军被编入西路军,向宁夏、甘肃、新疆方向进发。1937年1月12日,董振堂率部在甘肃高台县城与六七倍于己的敌人浴血苦战,战至最后一人一弹,于20日壮烈牺牲,时年42岁。

    董振堂是红军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之一。党中央在陕西宝塔山下举行了追悼会,在追悼会上毛泽东评价他说:“路遥知马力,董振堂是坚决革命的同志。”

    1962年,叶剑英纪念董振堂,写的一首诗是:

    英雄战死错路上,令我深怀董振堂。

    猿鹤沙虫经世换,高台为你著荣光。

    关中月几次在八办和西路军联络处,还有那一次站在高台县西路军纪念馆,站在董振堂烈士的遗像前,心中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默默地向他致敬。

    现在关中月逆着时光,又回到了董振堂他们出发长征的渡口,思绪万千,怀着崇敬的心情,就是这个四川苍溪县,这个英雄辈出的小县,因红军渡而名播天下的地方,她慢慢挪动着沉重的脚步,细细地看。

    一个巨大的“红”字映入眼帘,那是刻在一块巨石上的字,涂成红色的“红”。烈士用鲜血为我们开辟了新国家,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我们怎么可能忘记他们的牺牲呢?

    一对老年夫妇在大红色的“红”字前肃立拍照,他们可能更接近那段红色革命时期,对红军的感情更为浓烈。

    旁边是一排石碑,其中五块高低宽窄相同的石碑上共刻了十个大字“首先推翻帝国主义”。关中月觉得革命战争时期的口号标语都非常直白,言简意赅。不要说那个时代,即使是现代,帝国主义的大山仍然是压迫世界劳苦大众的主要力量。

    魏巍白塔下,红军渡广场上,关中月一路走到了将帅台。大广场左右两边对称安放着八位英烈的雕像,他们年轻的脸上,是坚毅的神情,或者是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痴情。他们全是苍溪县的儿子。年轻的将帅,年轻的战士,一切的牺牲都是为了后来的人幸福。我们现在老有所养,幼有所教,只有把烈士们的遗志和牺牲精神代代相承,才不辜负他们抛洒出去的热血。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经中央批准,中宣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开展评选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活动。董振堂是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红军渡的大广场上,这100位感动中国人物的照片在温暖的阳光下熠熠生辉,接受着后人的瞻仰。

    据统计,当时的安溪县人口才二十八万多,为革命输送了三万子弟兵,牺牲了两万五千人,涌现出6千多位英烈,有18人成为共和国将军。

    怀着沉重的心情,关中月参观完了红军渡,她为苍溪县对革命做出的巨大牺牲感到非常难过,又被革命烈士的大无畏牺牲精神感到非常震撼。这块红色的热土,她脚下每一寸土,都浸透了烈士的鲜血,她走得步步惊心。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