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末代太子:带着手机复大明 > 第3章 天降奇物

第3章 天降奇物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在完成整理遗容之后,朱慈烺带着沉重的心理负担,太监们的帮助下,崇祯皇帝和周后的棺盖缓缓合上。那沉闷的碰撞声,如同一个时代的终结。

    所有关于崇祯皇帝的评价、争议和赞美,都在棺盖落下的那一刻,如同尘埃落地,融入了历史的洪流。

    朱慈烺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他明白接下来的每一个决定都需要他深思熟虑、行动慎重。任何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他转身面对站在前面的青衣小太监。

    在他本尊的记忆里,他并不知道这个小太监的名字,只是对他有些熟悉。

    他通常只关注自己身边的贴身太监和掌权的几位大太监,对于那些地位较低的奴婢,他并未过多留意,因此自然不知道这个小太监的名字。

    然而,他可以看出,留在殿中的这几个太监和宫女都以这名青衣小太监为首,想必他是地位最高的一个。于是,他沉着声音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青衣小太监看见朱慈烺在询问自己,立刻跪了下来,恭敬地回答道:“太子殿下,奴婢叫吴三友,是直殿监的带班太监。”

    尽管眼前的太子殿下如今已成为顺军的俘虏,但这位青衣小太监仍然表现出极度的敬畏和恭顺,不敢有丝毫的忤逆。

    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即使在这种被俘虏的情况下被派来服侍太子和两位王爷,他也只能接受命运,不敢有任何的抱怨。

    朱慈烺看着吴三友道:“你刚刚做的不错,本宫很是欣慰。”

    吴三友低着头回答道:“这都是奴婢应该做的事情,能够送皇爷最后一程,奴婢即使是死也无憾了。”

    朱慈烺道:“带定王和永王去东暖阁休息吧,在给本宫找些笔墨纸砚来。”

    十二岁的定王朱慈炯闻言道:“我要和皇兄一起为父皇母后守灵,我不要去!”

    永王朱慈炤比定王还小一岁,今年才十一岁,因为是田贵妃所生,平时更是谨慎胆小,又逢此大变,现在犹如一个受惊的小兽,躲在永王身后。

    朱慈烺微笑着看着两个年幼的弟弟,温和地说:“这两日风雨飘摇,你们两个疲惫不堪,现在好好休息,明日父皇母后出殡之后,就不一定有现在的安宁了。现在你们要做的就是养好精力,这是大哥的命令。”

    在定王和永王被几个宫女带下去休息之后,朱慈烺在吴三友搬来的一张小桌前坐定。吴三友熟练地为他摆上笔墨,并开始为他磨墨摊纸。作为一个太监,这些都是他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做起来自然是非常熟练。

    朱慈烺点了点头,他蘸了墨开始在纸上写了起来。他必须依靠前世的记忆来仔细谋划,以应对将要发生的一切,还有自己要救的一些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将种种记忆和线索系统地规划和写出来,才能在这混乱的局面中找到一条出路。

    朱慈烺的记忆中,最在意的亲人除了父皇母后和两个弟弟,便是那些与他血脉相连、命运交织的家人。结合后世的记忆,他知道六岁的昭仁公主已被崇祯帝刺死,而十五岁的坤兴公主朱媺娖或许能在这场劫难中存活下来,但会失去一臂。

    至于懿安皇后张嫣,这位天启帝的遗孀,她对朱慈烺本尊关爱有加,照顾备至,且助崇祯帝稳坐帝位。朱慈烺对这位皇伯母充满尊敬和爱戴,但残酷的现实是,懿安皇后应该已经自缢殉国了。

    现在,朱慈烺最担心的就是妹妹朱媺娖的安危。然而,目前他身处困境,毫无办法,只能等待机会另做打算。对于朝中的大臣,虽然满朝奸佞之徒不少,但在甲申之变中忠心殉国的烈士也不在少数。

    朱慈烺对那些记忆颇深的有能力的大臣如李邦华、凌义渠、范景文等人充满敬意。现在已是二十二日,朱慈烺内心充满期盼,真心希望这些忠臣烈士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存活下来。

    然而,他也明白,历史的进程不会因为个人的意愿而改变。他能做的,只是尽力而为,为自己和亲人的未来谋划出一条生路。在这个过程中,他必须保持冷静和理智,充分利用手头的资源和条件,以期在乱局中找到一条通向光明的道路。

    朱慈烺在前世并未专门研究过明末的历史,对于明末的具体情况了解有限,仅局限于一些笼统的史料。因此,他只能大致理清历史的发展趋势。

    他记得,关于自己和两个弟弟的最后确切记录是在不久后的山海关之战中,李自成大败,自己和定王、永王在乱军中失踪。虽后也有许多传闻,但终归是野史记载,可信度不高。

    现在,他需要仔细思考如何在顺军的战败中获得一线生机。相比于光复大明、再造山河这样的宏伟目标,如何确保自己和两个弟弟能够活下去,才是眼下的重中之重。

    只要能够顺利逃到南都金陵,便有可能活下去,甚至有可能登上大宝之位。以自己作为大明皇太子的身份,在南都朝堂中就不会出现像福王和潞王那样的继统之争,从而避免南都朝堂的动荡。

    这样,朱慈烺就有机会掌握住江北四镇,守护住大明的半壁江山。

    当然,这只是一个大方向上的设想,朱慈烺也明白具体实施起来会面临很多困难和变数。

    正当朱慈烺绞尽脑汁思考时,一道震耳欲聋的破空声突然传来,仿佛有什么东西从天空中坠落下来,重重地撞击在外面的地面上,整个宫殿都摇晃了起来,许多瓦片和砖石纷纷落下。

    幸运的是,震动很快便停了下来。在暖阁休息的定王和永王以及几个伺候在旁边的太监宫女惊恐地从侧面跑到了大殿中。

    朱慈烺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巨响吓到,但他看到两个弟弟醒来后的恐惧表情后,迅速恢复了理智,忙出言安慰道:“别害怕,我去外面看看,你们俩快去躲到桌下不要出来!”

    朱慈烺一边说着,一边飞快地跑到了大殿门口,却见外面的御道上已经多了一个三四米深的大坑,御道两边的汉白玉栏杆已经被冲击得支离破碎,坑里还隐隐有黑烟冒了出来。

    原本守在殿前的一众顺军士兵已经被吓得四仰八叉,一些胆小的士兵甚至蜷缩在地上瑟瑟发抖。

    张来胜浑身颤抖,喃喃道:“星星!星星掉下来了!天要塌了啊!”

    朱慈烺闻言,眉头一松,一颗心也放了下来。眼前的景象就像是一颗流星落下,他一开始还以为是谁朝着乾清宫开炮呢。然而,自李自成进京之后,史书上并没有记载过有流星落下这样罕见的天地异象。

    难道自己还没来得及做点什么,就引发了这么大的蝴蝶效应?

    朱慈烺疑惑着走到了大坑边,一颗黑乎乎的陨石正静静地躺在大坑中间,上面还有些许的火焰在燃烧。奇异的是陨石的中间留出一只正正方方的匣盒,黑漆漆的像是金属的做的。

    朱慈烺对于穿越这种事情已经接受了,因此当他看到从天而降的黑匣子时,他并没有太过惊讶。他跳进大坑里,用手摸了摸,确认自己还能够承受匣子上的温度,于是打开了黑匣子。

    然而,当他借着月光看清楚从匣子里拿出的东西后,他还是忍不住骂了一句:“我顶你个肺呀!”

    朱慈烺手中拿着的是一台他非常熟悉的黑色智能手机,正是他前世正在使用的手机。当他在故宫被雷劈的时候,它还一直在他的衣兜里。

    朱慈烺拿着手机,感到一切都是那么的不真实。朱慈烺拿着手机,只觉得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的不真实,朱慈烺在原地转了一圈,狠狠地抽了自己一耳光,脸上的疼痛告诉自己,这并不是一场梦。

    一队队的顺军士兵拿着火把从乾清门内涌出来,围在他身边。他们望着眼前的大坑,又望着被困在其中的朱慈烺,面色古怪,交头接耳,但谁也不敢贸然行动。

    朱慈烺也没有轻举妄动。当士兵冲进来的那一刻,他将手机揣进怀中,并迅速关上了铁匣。他抬起头,看着顺军四面八方将他团团围住,心中却在思索着如何脱身。

    按照原本史书上的记载,李自成对他应该还不错,应该不会因为天上掉下来一块陨石这一小小的变故而杀了他吧。

    这时,四周的士兵纷纷让开了一条道路,一名身穿青色圆领袍的儒雅的中年人,以及一名身穿红色劲装的女子。

    中年人面容清朗刚毅,虽脸色胡须凌乱,但是也能看出是一个儒雅之士。而女子则是一副英姿飒爽的模样,正是中营制将军李岩和他妻子红娘子。

    李岩本名李信,河南杞县人,家境殷实。天启七年中举人,为人宽厚,经常周济贫苦百姓;喜欢行侠仗义,在杞县名声很好,百姓都称他为“李公子”。曾在天灾中为杞县百姓请命无果后,自散家财救济灾民,后参加了李自成的闯军。

    并与李自成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并劝李自成“尊贤礼士,除暴恤民”、“假行仁义,禁兵淫杀,收人心以图大事”。而那首让李自成迅速凝聚人心的儿歌“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早开城门拜闯王,管教众人皆欢喜”之类的,也是出自李岩的计策。

    红娘子原本是行走江湖的杂耍艺人,武艺高强,且爱打抱不平,在目睹官府横征暴敛之后,联合一批民间杂耍艺人和贫苦百姓,举兵启事。

    在攻打杞县时,与李岩相识,但当时的李岩对于朝廷还抱有希望,不辞而别,后竟被官府治罪,红娘子得知后,第二次攻打杞县,救出了李岩,二人一同投靠了李自成的闯军。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