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殿中尽孝
少年太子,九岁出阁行冠礼,崇祯帝非常重视对太子的教育,且非常严厉,在东宫詹事府的一众先生的教导下,太子朱慈烺谦而温和,举止有礼。
因久居深宫,显得也有些刻板规矩,对于朝政虽然担忧,但因君臣之嫌,崇祯帝又是生性多疑,并不敢过问,只是长久行礼如仪的呆在深宫之中。
在京师沦陷的前夜,三月十八日。崇祯皇帝给他的三个皇子换上平民的粗布衣服,命令东厂提督王之心以及其他的内廷心腹将他们送到国丈嘉定伯周奎的府上。
嘱托完兄弟三人之后,他的眼神严肃嘱咐太子说:“你进入周府后,让人传驸马都尉巩永固过来,由他来安排你们三兄弟前往天津,然后由天津的水师护送你们经海路前往南都金陵。”
这是崇祯帝早已秘密谋划好的一条南迁路线,由驸马都尉巩永固负责,车船早已准备妥当,只可惜被朝中的无耻大臣们阻止了。京师城破,极好面子的崇祯帝已经放弃求生的打算,但他不能不为他的三个皇子做打算,因此他只能寄希望于能把太子三人送往金陵。
当等王之心等人秘密地将太子和定王的兄弟三人带到嘉定伯府门时,作为太子和定王的外公周奎却避而不见,拒门不出,王之心勃然大怒,然而此时城中正处在兵荒马乱之中,毫无办法。
无奈只能将太子兄弟三人只能藏身于附近的民宅之中。仅仅过了一天,十九日,顺军攻入了内城,开始大肆搜捕崇祯帝和太子兄弟三人。黄昏,王之心等人,通过东厂密探得知驸马都尉巩永固已经于崇文门战死,出城无望,知道完不成崇祯帝最后的嘱托,痛哭叩首后,主动将太子兄弟三人献给了顺军。
二十日,太子朱慈烺被带到李自成面前问话,之后被关押在一处偏殿,和定王以及永王分开,二十二日,被重兵看守的朱慈烺被带到乾清宫,见到了崇祯和周后的棺椁以及同时被带过来的永王以及定王。
通过宫人得知,昨日清晨,顺军在景山发现了崇祯帝和王承恩的遗体,崇祯帝被运出皇宫,停放于东华门外的施茶庵,李自成命人购买了两幅简易的柳木棺材,几名僧人得知后自发的来到棺前为崇祯帝诵经。
在当天,崇祯帝遗体被发现的事情迅速满城皆知。襄城伯李国祯哭着请求群臣向李自成提出公疏,请求以李自成以帝王礼仪厚葬崇祯帝。李自成同意了这一请求。
于是按照礼制,崇祯帝和在坤宁宫自缢的周后遗体被重新抬入乾清宫停放。他们将在第二日出殡安葬。作为崇祯帝的儿子,兄弟三人当然要为崇祯帝和周后守灵。因此,他们被送回到了乾清宫。
朱一凡制止了定王朱慈炯之后,开始在脑海中快速梳理着关于本尊朱慈烺的记忆。本尊的人生轨迹在崇祯十七年之前非常简单干净,他的内心也是循规蹈矩、本本分分,却而有着几分和崇祯帝一样的刚毅。
今日顺军大将刘敏宗来到殿中,出言不逊,本尊朱慈烺冲上前拼命,被刘敏宗一个刀把就砸晕了,从而导致自己的穿越。
然而,这几日风云变幻,本尊根本无法顾及到所有的事情。也无法对接下的局势做出判断,如果在朝代的和平时期,以本尊朱慈烺的性格,他即位后可能会成为一个贤德之君,有所作为。然而,在这个王朝末代的乱世之中,以本尊柔弱的性格,他很难有所为。
朱一凡不仅仅是继承了本尊朱慈烺的记忆,更是连他的情感都一并继承,恍惚间,朱一凡如梦如幻,都要分不清,自己究竟是穿越者朱一凡,还是大明皇太子朱慈烺。
心中百感交集地想着,缓缓踏出乾清宫的殿门。此时,紫禁城已被一片黑暗笼罩,远方的火光闪烁着微弱的光芒。寒风呼啸,气温逐渐下降,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木炭烧焦的味道。然而,天空中的星辰依然璀璨,闪烁着明亮的光芒。
朱一凡的到来立即引起了附近守卫顺军的注意,他们警觉地盯着他。然而,朱一凡却视若无睹,他站在大殿外,背靠着汉白玉雕琢的栏杆,仰望着漫天的繁星。他的内心逐渐平静下来,既然已经走到这一步,那就既来之则安之吧。
他可不是一个轻易认输的人,上一世的经历让他学会了坚韧不拔。在高原上艰苦生活了五年,他早已磨练出了顽强的意志,任何困难都无法让他屈服。
朱一凡回首看了一眼昏暗的大殿,看到了那块“敬天法祖”的匾额下的两具棺椁以及两个年幼的弟弟。在这个世界上,他知道自己必须守护好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即使他无法重振大明,无法逆转历史的潮流,他也必须竭尽全力保护他的家人,让他们远离这场混乱。
朱一凡坚信自己一定能够做到这些。他抬头仰望满天繁星,在心中默默地念道:“从这一刻起,不再有朱一凡,只有大明太子朱慈烺!”
朱慈烺回到大殿中,对着两具棺椁深深地叩拜。他的眼神中闪过坚定的光芒,站起身来,他对着仍跪在地的太监宫女说道:“去打些水来,本宫要亲自为父皇和母后整理衣冠遗容!”
见到太监和宫女依旧犹豫,朱慈烺接着说道:“跟我来吧,本宫自有办法。”
几名太监宫女互相对视一眼,只好站起身,规规矩矩地跟着朱慈烺走出了殿门。朱慈烺等人的出现引起了守卫在乾清宫前的顺军的注意,但朱慈烺毫无惧色,径直走向一个身穿甲胄、看似兵头模样的一般的中年人面前。
他双手抱拳行了一礼,道:“本宫父母收敛匆忙,遗容不整,明日即将出殡。让这几个奴婢去打些水来,本宫要为父皇母后收拾得体,望壮士行个方便。”
兵头一惊,虽然身处顺军阵营,而今顺军也占领京师,但大明朝两百七十多年的余威尚在,昨日朱家太子在面对大顺皇帝李自成时表现的不卑不吭,丝毫不惧,作为一个闯营老兵,内心也是有些敬佩。
见朱家太子对自己这个小兵头施礼,一时间也是不敢怠慢,急忙回礼,但却犹豫道:“这,这不大妥吧!”
看到兵头的表现,朱慈烺明白这名兵头并不是那种对朝廷恨之入骨、食古不化的人。
他叹了口气,继续说道:“百善孝为先,民间百姓尚且以父母为重,何况我身为太子。我父皇生性节俭,平日所穿衣物皆是补了又补。我不孝,还希望父皇母后能体面地离开。”他的语气充满了悲痛和无奈。
到朱慈烺的神情,兵头的内心也是有些触动。崇祯帝节俭勤政的名声,在顺军中的基层士兵们之间多有议论。大多数基层士兵并不是特别痛恶朱家皇帝,他们痛恨的都是那些昏庸无道的官员和压迫他们的乡间士绅。
看到朱慈烺的神情,这个兵头想起了几年前在河南老家饿死的母亲,也是没有体面地离开,连棺木都买不起,那种痛苦和心酸历历在目。本就是良家出身他的内心涌起了一股复杂的情感,对朱慈烺的遭遇感到深深的同情和理解。
见到兵头还是犹豫不决,朱慈烺神情严肃起来,果决道:“李自成尚对本宫礼遇有加,昨日更是请本宫同坐同食,若壮士不能成全本宫的孝心,本宫今日就撞死在这宫门之前!”
兵头闻言大惊:“万万不可,俺同意便是,殿下可不能死在这里呀,不然俺也完了!”
兵头能守在这乾清宫之前,当然不是蠢笨之人,虽然顺军已经占领京师,但是兵头也能看出朱家太子的重要性,大顺皇帝李自成显然要通过礼遇朱家太子,来安抚天下的人心。
虽不知道将来如来,但至少在自己当值期间决不能出现问题,不然自己肯定要被责罚,眼下新朝初立,这对于自己今后的前程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于是在兵头的点头之下,几名顺军士兵就跟着小太监和宫女走了出去,朱慈炯见状再次抱拳致谢道:“壮士大义,不知壮士姓名?哪里人氏?”
兵头回礼道:“俺叫张来胜,河南开封人,崇祯十五年时,闯王,不。。陛下围攻开封时加入的闯营。”
朱慈烺点了点头转身了回来殿中静静等待,眼下生死存亡之际,一分一秒都不能耽误必须详细对于接下来的事情进行预判和谋划。
不一会儿,乾清宫的门轻轻开启,几位宫女和太监悄然走入,手中托着闪耀着淡淡光晖的铜盆,里面浸着雪白的巾帕。朱慈烺缓缓接过白巾,清水拂过,温润的湿意萦绕在指尖。他轻轻走近崇祯帝的遗体,为他擦拭那因自缢而逝变得狰狞的遗容。
崇祯帝的头发凌乱,朱慈烺在太监的帮助下,轻轻梳理,每一下都像是在述说过去的岁月。帽冠被轻轻戴上,那曾经的尊贵与荣耀在这一刻似乎又重新回到了崇祯帝的身上。
朱慈烺注视着崇祯帝两鬓的华发,那深深的皱纹像是历史的烙印,记录了一个帝国的兴衰。
他今年才三十三岁,正值壮年,却因着那繁重荒唐的国事,他的容颜也苍老了许多。那落下的泪,不仅仅是对崇祯帝的哀悼,更是对一个时代的哀叹。
在这个充满悲壮的时刻,朱慈烺的眼神却透露出坚定与决心,他知道,他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为这个民族,为这个时代,写下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