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司空 > 第177章 钉子

第177章 钉子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司空转天一早,就递了帖子拜访刘长英。

    他递的是李骞的名帖,这也是李骞的要求。

    刘长英很快传话,请他们师徒过去。

    李骞让人跟戏班的人通了个气,最后去见刘长英的人除了他们师徒,还有四个戏班的老板。

    初来乍到,他们也都急于多了解一些辽国方面的情况。

    刘长英接待他们的地方,是刺史府前院的公房。

    司空注意到辽国在很多方面都与大宋相似,大到官职结构,小到穿衣打扮,就拿辽人的公服来说,也与他们相差不多。尤其当他们操着一口流利的汉语来跟他们交谈的时候,这种感觉就更加明显了。

    “我国制度与贵国略有不同,”刘长英让手下送上茶水,文质彬彬的开口说道“四时各有捺钵之地”

    说到这里,他大约也想到了,他们曾经的“南京”幽州,如今已经被凤家军给抢回去了,一张斯文的脸顿时扭曲了一下。

    司空,“”

    百余年前,后晋石敬瑭拱手将燕云十六州送到了契丹人的手中。因为十六州的农业、手工业,以及其他的文化活动都要比契丹内部更为发达,所以当时的契丹统治阶层对于这一地区非常重视,设立了幽州为南京,而将原来的南京辽阳府改为了东京。

    燕州收复,于宋人来说自然是大好的消息,当时消息传回京城的时候,也确实由朝堂到民间引发了一波欢庆的热潮。

    但此时此刻,对面坐着一个辽人的官员,这话题就稍稍有些不那么自在了。

    李骞在旁边咳嗽了一声,轻声提醒,“我们承蒙贵国使臣相邀,只为交流技艺而来。我们带来的,是国中最新的戏文、曲谱,与国事无关。”

    刘长英也很快摆正了表情,打着官腔说“如今皇上还在中京,刺史大人会上书与鸿胪寺商议,然后再确定诸位的行程。”

    司空与李骞对视一眼,问道“那我们就在顺州等着”

    刘长英点头,“顺州也有不少值得一游之处,几位正好走走看看,也不枉千里迢迢来一趟了。”

    说起这个,大家的表情就都缓和了。

    见谈话的氛围足够友好,刘长英就提出要派手下的主簿去给他们上上课,讲一讲辽国宫廷的礼仪、风俗。

    这种事大家也都觉得理所当然。毕竟在西京的时候,要进宫表演,内侍省也会安排宫里的教习来给伶人们讲一讲规矩礼仪。

    司空趁机提出要求,说想学一学契丹的语言,了解了解契丹的历史。

    刘长英并没有想太多,反而表现得挺高兴。一直以来都是辽人追着学宋人的东西,诗词曲艺什么的,难得有个宋人想主动了解他们的文化。

    至少这种态度还是很有诚意的。

    从刺史府出来,戏班的人就跟李骞师徒俩分开了。

    师徒俩带着随从,打算在街上走走。

    顺州与燕州、涿州相似,都是宋辽混居的城市,因为与燕州之间局势紧张的缘故,城中的商业活动也受到影响,但总体而言,倒还安稳。

    辽人所开设的商铺售卖的多是北地运来的皮毛,高档一些的商品有契丹的手工艺人制作的一些首饰、艺术品,也有一些辽国的传统吃食,一些宋人叫不出名字的干果制品,以及风干腌制的肉类。

    司空知道他们身后是有人跟着的,而且像这样的走街串巷其实打听不出什么有用的情报。最大的收获,也不过就是熟悉一下顺州的地形。

    他也乐意像个普通游客一样,做出一副单纯的观光的姿态来。遇到汉人开的店铺,或者与乐器相关的店铺,还会跟人家多聊几句,打听打听顺州城的情况,也多是“哪里有好吃的”,“哪里的东西价格公道”这一类的问题。

    司空年轻,长得也漂亮,嘴巴甜起来的时候,一般上岁数的人都招架不住他。因此一圈逛下来,倒把顺州城的地形摸了个七七八八。

    遗憾的是,这一路上始终没有什么人主动跟他接触。

    刘长英安排的教习转天一早就走马上任了。

    这人自称姓贺,比刘长英年长几岁,名叫贺年佑,听上去是一个完全汉化的名字。人长得白白净净,身形微胖,是个外表非常温和的人。

    他把所有人都召集在一起,讲辽国的宫廷礼仪,也讲一些他们自己的风俗,生活方面的小忌讳等等。

    这个过程中,他也穿插的讲辽国的历史、地理知识。不过这一部分的功课,其他人就表现得没那么有兴致了。

    司空对这些知识还是很感兴趣的。这年头,地图不是那么普及的东西,尤其还是敌人一方的地图。很多地名,只有落实了具体的方位,司空才能勉强将它与后世的地名对应上,进而联想到它的地理优势,或者物产一类的信息。

    但这个话题,贺年佑也不会对宋人展开来讲。

    他又不傻。

    他讲的最多的,就是他们的中京大定府,因为燕州战事,辽道宗最近几年停留时间最长的都城就是中京。

    中京的位置,就是司空记忆中后世的内蒙古宁城县。它是辽国最大的陪都,自古以来就是辽河上游、燕山以北的少数民族杂居地带,从地理位置上讲,说它是辽国的咽喉也不为过。

    当贺年佑用一种崇敬的语气讲起中京那座久负盛名的大明塔的时候,司空注意到他身后的一个书童模样的半大孩子悄悄的冲着他眨了眨眼。

    司空,“”

    司空的精神一下亢奋了起来。但他再看过去的时候,这个半大孩子已经垂下眼眸,一副鹌鹑的模样了。

    就好像刚才的那两下暗示性的眨眼,都只是司空的幻觉。

    贺年佑开班授课的同时,刘长史也忙着做另外的一件事,那就是亲自出马,带着两个精通汉语的主薄来验收他们要表演的节目,将这些内容编撰成册,并注明了表演的内容、特色,以及表演者的资料。

    说白了,就是编写一份详细的节目清单。

    李骞和司空的节目验收起来最简单。

    两个人各自将拿手的曲目弹奏一遍,又讲了讲乐曲所表达的情境,以及乐曲的来历、创作者的一些小典故,就完事了。

    戏班子的节目验收起来要复杂一些,因为有些戏剧的故事,出场人物会比较多,而且一出戏的前因后果都要交代清楚,记录起来也较为麻烦。

    为了这事,刘长史特意来见过李骞,陪着他喝了一杯茶,很诚恳地解释说“最近萧大人太忙了,原本想亲自见一见李大家的,现在也抽不出时间来。只好先由我们来做个记录。”

    从刘长史的语气来看,在这件事上他是有一定的决定权的,如果刺史大人始终没有时间亲自召见他们这个艺术团体,说不定刘长史的这份节目清单就直接被送去中京了。

    司空没有细问他们的刺史大人都在忙些什么,涉及到顺州的政事,问多了会引人生疑。他只能猜测有可能是凤锦那边有什么动作了。

    辽人的官制与大宋相似,刺史是州府的治理人员,但手里并没有兵权。他会忙得没有时间关注文化艺术活动,司空觉得大约是战事吃紧,他在忙一些后方的协调工作。

    司空就有些焦心,他进了敌人的大后方,反而与自己人断了消息了,如今凤锦那边有什么动静,他是完全不知道。

    然后他想到了刚才上课的时候,贺年佑身边那个书童给他使眼色的事儿。

    他会不会就是埋伏在城里的自己人

    司空在屋里来回转了几圈,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心焦。

    后来,还是李骞的一番话让司空把自己的状态调整了过来。

    当时房间里只有他们师徒两个,晚饭刚摆上来,细白的面条盛在青瓷大碗里,淡黄色的汤汁上还撒着一把切得碎碎的葱末,热气蒸腾起来,香味儿扑鼻。

    李骞一边给他夹了一筷小菜一边问他,“你们来之前就没个计划”

    “当然有啊。”司空觉得师父的问题让他显得像个傻瓜似的,头脑一热就去做一件事,事先都不带筹划一下。

    李骞微微一笑,“那就按计划来,该做什么就做什么着急有什么用呢”

    司空愣了一下,心中豁然开朗。

    凤随同意他进顺州,不止是为了让他来找组织。这本来就是一条副线。能在顺州埋伏下来的人,戒备心肯定是有的,不会一下子就接受他这个外来的人。

    而且对司空来说,这不是主要任务。

    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在一个特定的日期里制造混乱,为凤锦的攻城充当内应对于充当恐怖分子这个活儿,司空觉得任务本身并不难。

    难的是他要找准最合适的时机。万一他费心制造起来的混乱都被城里的守卫平息下去,而自己人还没有跟上来,那他就白折进去了。

    至于凤家军如何部署,凤锦又要怎么绕过耶律云机的步步紧逼,凤随又承担了什么样的任务司空则完全不知道。

    对于上位者来说,这样的安排是最为科学的,每一个钉子都只知道自己的任务,只专注于自己的任务。

    但对身为钉子本身的司空来说,不知道自己站在什么位置上,周围的人又都埋伏在哪里,其实心里会很有压力。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